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G風暴》

 自嘲的巧妙設計           曉龍

某電視台製作一系列的電視劇,不論主角是重案組警員、特務、海關關員、驗屍官、醫生還是護士…,都身手敏捷,懂得操作槍械,甚至擅長飛車特技;很明顯,他們的能力超越普通人,堪稱多才多藝,不單是專才,還是全才。《G風暴》承接此「傳統」,由劉保強(張智霖飾)向陸志廉(古天樂飾)說出一段自嘲的對白,認為廉政公署職員本來是一份文職工作,卻要持槍,又要捉拿罪犯,更要處理炸彈爆破等危險任務,活像荷里活電影中的007特務,與上述電視劇的主角相似,在公署內的行政工作是正職,其他像警察的職務是「副業」。可能《G》的創作人認為觀眾喜歡看多元化的畫面,如果只集中敘述廉署職員如何查案及追捕罪犯,涉及太多行政工作,鏡頭較單調乏味,如今他們「十項全能」,正如志廉保護東南亞女首席法官Emma Pong(宣萱飾)時,是一位「保鑣」;追捕國際販賣女奴集團King(Rosyam Nor飾)時,是一位「警察」;面對綁架案受害者被綁上炸彈時,是一位「拆彈專家」。可見志廉是百分百的007,除了在辦公室內處理文件外,還可在同一時間內從事多功能的工作,故觀眾看著他「上山下海」、「狂奔飆車」時,已完全忘記他只是一位廉署職員。

另一方面,林德祿導演拍攝一系列以英文字母命名的「風暴」電影,志廉、保強和程德明(鄭嘉穎飾)都是延續性的角色,倘若觀眾慣性追看此系列的電影,會覺得他們別具親切感,因為他們的背景、個性和行為有足夠的連貫性,使此系列與電視劇相似,有一定的追看性。例如:志廉整天全神貫注地工作,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遇上危險任務時大都會親身上陣,每逢他出場時,觀眾都會預期大件事將會/必定會發生,估計緊張刺激的動作鏡頭很大可能會出現;保強個性輕鬆幽默,經常說出「悠閒式」卻別具諷刺性的對白,他的說話容易令觀眾會心微笑,看見他出場時,通常都會期望與別不同的笑料出其不意地衍生,他亦「不負所託」,以較輕鬆的風格沖淡志廉較陽剛的特質,以維持影片「剛柔並重」的固有特色;德明一向有情有義,且重視兄弟情,因私忘公的小錯誤是他人性化的體現,刻意放走自己的同父異母兄弟程非熊(黃宗澤飾),是他情非得已的過失,值得原諒,他是全片中較像平凡人的角色,其重要性在於使《G》「貼地」而別具生活感。故影片內不同的主要角色有屬於自己的特定「功能」,缺一不可,亦對全片的整體風格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不過,《G》有系列電影的最大問題,就是角色個性和行為的變化不大,槍戰爆破的動作場面亦與過往的同一系列電影相近,即使其故事情節完全不同,那些追捕罪犯、拯救綁架案受害者的畫面仍然似曾相識,難以給予觀眾足夠的新鮮感。幸好古天樂、張智霖及鄭嘉穎的落力演出,讓我們體會執法人員的辛勞,亦了解其工作範圍雖然有誇大的嫌疑,但仍然會了解他們查案和追捕罪犯的過程有或多或少的真實性,並欽佩影片創作人在製作過程中蒐集相關資料時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因此,《G》具有一般系列電影常見的缺點,難以兼顧連貫性及新鮮感,但角色個性和行為及動作場面依舊值得欣賞,整體上瑕不掩瑜,仍然值得一看。


2021年12月29日星期三

《皇家特工:第一任務》短評

 實與虛的交匯             曉龍

《皇家特工:第一任務》的導演兼編劇馬修·范恩為此系列的電影增添實感,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歷史背景,亦出現當時國際政壇上別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並講述皇家特工出現的源頭,使虛構的故事有真實事件的鋪墊,具有格外的「震撼力」。例如:俄國宗教神秘領袖拉斯普丁(萊斯·伊凡飾)的出現,在語言方面迷惑人心,當時的皇帝尼古拉二世對他深信不疑,以致他權傾朝野,奧蘭多·牛津(雷夫·范恩斯飾)為了阻止他的暴行而欲殺害他,但難度甚高,用盡了毒藥而不得其法,與真實的歷史中他擾亂政壇、為禍人間的惡行不謀而合。編劇融會了實與虛,並細緻地發展了一個虛構但不失實感的故事,這就像《希魔撞正殺人狂》的導演兼編劇昆汀·塔倫提諾拿著希特拉的「惡魔」形象開玩笑,然後「改寫歷史」,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因由解釋他為何被殺。可見這集《皇》除了有別樹一格的動作場面外,在故事編排方面亦巧具心思,特別是其實與虛的交匯,是全片最顯著的特色,亦是其在情節上最具吸引力之處。


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

《月老》

 已成追憶的愛情            曉龍

「人死了不能在現世復生」,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月老》的創作人運用佛教輪迴轉世的概念,訴說陰間裡已死的人的命運。《月》內遭雷擊而死的阿綸(柯震東飾)在進入陰間後本來已忘掉了生前的記憶,但擔當月老後再次走進現世,竟然遇上生前的摯愛小咪(宋芸樺飾),這使他對她依依不捨,卻又不可能與她繼續在一起,更需要為她尋找另一位終生伴侶。相愛的兩人不能在一起,彼此陰陽相隔,已是一件十分悲慘的事,加上愛人需要為她覓偶,即使心不甘情不願,仍然因職責所在而須盡力而為,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對震東來說,確實是演技的一大考驗。幸好他的演出尚算到位,能演繹悲傷不捨的神情,亦以突出的身體語言表現阿綸願意為小咪付出一切而從不後悔的堅持和拼勁,雖然胡鬧的笑料間歇性的出現可能打擾了深情浪漫的氣氛,但阿綸遭雷擊而使他與她被迫分開的畫面多次出現,可以被解釋為他去世後依舊難以忘掉的回憶,亦可以是全片最能觸動觀眾的心靈的鏡頭。因此,作為一齣商業片,演員及導演皆刻意催淚,觀眾會否被感動可能因人而異,但最低限度演導兩者皆做足本分。

不過,九把刀身為《月》的導演及原著小說作者,實在太刻意把原著的文字直接轉化為影像,這導致電影的結構稍為鬆散,畢竟原著有超過200頁的文字,而電影卻只有約兩小時的片長;如今導演把原著內眾多陰間角色放在電影內,明顯太貪心,導致其對部分角色的個性刻劃流於平面,因為時間不足,那些角色的對白不足,實在難以令觀眾了解他們的個性及生前複雜的經歷。故導演其實可集中描寫阿綸生前與小咪相見、相識及相愛的過程,以及他在死後仍然對她十分掛念的內心世界,無需旁及鬼頭成(馬志翔飾)的復仇行動,因為復仇事件較耐人尋味,已可以開展另一個新故事,在這個愛情故事裡加入奇情動作的情節,的確可豐富影片的內容,亦可增加畫面的刺激感,但卻分散了觀眾對他倆愛情的注意力。事實上,原本用於敘述復仇情節的篇幅可改為描寫她對他的觀感和心態,這不單使芸樺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亦可讓觀眾了解他單方面依戀她之餘,她對他的愛同樣情深意重,令初時數百月老們為她牽紅線,卻因她非常掛念他而逐一斷掉的情節更合情合理。因此,導演兼顧太多枝節而有點顧此失彼,是全片最明顯的缺失。

九把刀把《月》改編成同名的電影,本來十分合適,因為原著的影像感非常強烈。例如:原著內阿綸剛出場時,「滂沱雨聲漸漸凝結在耳邊,我(阿綸)的四周似乎靜了下來。」作者對下大雨的環境的描寫,已可直接轉化成畫面,無需加入太多原著未提及的環境元素。當他初到地獄時,看見「有一塊巨大的石頭聳立在地獄的中心,上面寫著『命運』兩個血紅大字。」,道具組只需根據原著的描述製造道具,無需加入太多其他的道具,因為原著已十分清晰地描寫他在地獄裡看見的景物。由此可見,原著內影像感較強的文字已可讓小說直接轉化為電影,即使影像與文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媒體,原著仔細的場景描寫仍然可為電影提供不少參考的素材。故《月》的影像豐富,甚而獲得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獎,九把刀運用文字為技術人員提供足夠的靈感進行創作,他實在功不可沒。


2021年12月21日星期二

《史賓沙》短評

 片段式的深入描寫             曉龍

一般的傳記電影都會回顧主角從出生至死亡的一剎那,《史賓沙》的創作人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只描寫戴安娜王妃(姬絲汀史釗域飾)在1991年聖誕節期間數天的事情,反映她內心的不安,在感情及生活方面遇上的種種困難,從而折射她與其他皇室成員格格不入,以及她欲保存自我風格,但卻與皇室規矩產生嚴重衝突的苦況。姬絲汀仔細地揣摩她的個性特質,對其倔強固執而獨斷獨行的性格有到位的表達,其演技雖然算不上爐火純青,其外貌亦與她有不少差異,但姬絲汀準確地拿捏她不適應皇室生活而欲返鄉尋根的懷舊心態,以及她與查爾斯王子的婚姻失敗為她帶來的悵惘和迷失,相信姬絲汀在肢體語言的演繹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史》能對戴妃的一生進行片段式的深入描寫,除了以幾件貌似瑣碎實質重要的小事側寫她的內心世界,當中細膩的對白盡顯故事情節的感染力外,姬絲汀精湛的演出突顯她人生中最具「挑戰性」的數天,姬絲汀的表演與故事情節的配合,是全片最大的亮點。


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

《蜘蛛俠:不戰無歸》

 創傷與修補               曉龍

影片一開始,《蜘蛛俠:不戰無歸》內彼得柏加(湯賀蘭飾)已受到媒體輿論的壓力,由於當時蜘蛛俠的真正身分是彼得柏加已經曝光,他竟成為「通緝犯」,被社會上大約一半人指責他是殺人犯,幸好有另一半人贊同他警惡懲奸的做法,致罪犯於死地實在無可避免。輿論對他兩極的評價,使他十分困擾,自以為為社會除害的行為竟被批評為不人道,漠視生命的價值。在陰差陽錯下,他意外地開啟了多重宇宙,使昔日蜘蛛俠的敵人在被殺之前來到他身處的空間內,正好為他提供修補自身傷痕的機會,究竟他會像上兩代的蜘蛛俠一樣,殘忍地殺死他們,還是幫助他們修補傷痕,改邪歸正?

這集《蜘》與以往不同,再不是「超人打怪獸」模式,自從蜘蛛俠加入復仇者聯盟後,整個故事變得複雜,今次他尋求奇異博士(班尼狄甘巴貝治飾)的幫助,使「隨意門」在影片內開啟,穿梭時空的情節使劇情變得比以前有趣豐富,即使故事內容略嫌牽強,在「隨意門」出出入入的情節仍然為此系列的電影帶來新鮮感。雖然奇異博士認為蜘蛛俠昔日敵人的死亡是他們的宿命,不可改變,亦無需去改變,他們犯罪被殺的命運實屬命中注定,但他不同意奇異博士的看法,心底裡相信人性本善,認為自己在他們臨死前「清除」他們的創傷,他們便可改過遷善,免於被殺。因此,他從懲治變為輔導罪犯,由殺人變為「救人」,這是他的角色的一大變化,亦是《蜘》電影系列的「破格」轉化。

所謂「知易行難」,這集內蜘蛛俠的任務看似簡單,實踐起來卻困難重重。例如:人有陰暗面,綠魔容易被迷惑,由於他已處於中年至老年的階段,受過往的經歷影響,使他容易衍生反社會人格,這不是蜘蛛俠一時三刻可改變他,故蜘蛛俠的任務非常艱鉅,甚至可被稱為「不可能的任務」。影片中後段內當三代的蜘蛛俠面對不同年代的敵人時,對他們各自變惡的源頭感到惆悵不安,向他們說幾句對白,並主動替他們修補心靈和肉體上的裂痕,令他們面對的難題迎刃而解。事實上,這段情節稍為不合情理,因為每個人的背景及需要面對的問題皆複雜難解,單靠數十句說話及簡單的行為便能解決問題,實在使觀眾匪夷所思。因此,《蜘》電影系列的創新確實值得鼓勵,但在細節上的處理仍然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

這集《蜘》內三代蜘蛛俠意外地在同一空間內出現,並且一起出動拯救世界,確實是「破天荒」的嶄新嘗試。《蜘》系列的電影迷必定有很大的滿足感,能看見三位演員的出現,勾起他們的集體回憶,是一種跨代的「慶祝會」。即使我們看見第一代的蜘蛛俠演員杜比·麥奎爾已屆中年,體力明顯已大不如前,我們仍然懷念他昔日的演出;如今他再次出現,正好讓我們重拾多年前美好的觀影回憶,亦可使我們比較不同年代扮演蜘蛛俠的演員的異同。如果我們撇除這集《蜘》劇情上的瑕疵,願意欣賞多元宇宙的新元素的插入,以及蜘蛛俠演員大雜燴的刻意編排,並樂於了解此系列的創作人跳出舊有框框的新嘗試,甚而因知道蜘蛛俠在現實社會中的兩極評價而覺得其不會「離地」,最後欽佩其新與舊的結合而深覺此集「賞心悅目」,此片仍然值得一看。


2021年12月10日星期五

《青春弒戀》

 斬人的行為是殺人遊戲的惡果?   曉龍

近十年來,自從手機的畫面日趨亮麗,聲畫兼備的手機遊戲日趨吸引後,不少年青人以至成年人皆沉迷於這些獲得「完美包裝」的遊戲,享受官能刺激之餘,亦滿足於一剎那的快感和滿足感。《青春弒戀》內郭明亮(林柏宏飾)經常玩暴力殺人的手機遊戲,主角拿著日本的武士刀不斷殺人,殺的人越多,取得的分數便越多,畫面上血漬斑斑,敵人被殺時血濺現場,極像瘋狂的大屠殺,其逼真程度與現實不遑多讓。其後他妒忌自己喜愛的Missy(陳庭妮飾)與其他人在一起,在看不過眼而極端憤怒的情況下,一時按捺不住,竟在現實中拿起武士刀怒斬情敵,究竟這種斬人的行為是殺人遊戲的惡果還是家庭及社會問題的合成品?虛擬還是現實所佔的比例較重?究竟他難以分辨虛擬實境與現實世界的差異,是否這種暴力行為出現的主因?暴力行為的緣由異常複雜,一齣電影不能解答所有問題,《青》亦不例外。

事實上,明亮是現今後現代社會典型的宅男,從影片的情節可見,他經常獨來獨往,沒有朋友,遑論懂得在現實世界中與身邊人建立人際關係。他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綺綺(姚愛甯飾),但彼此只為了各取所需,他想宣洩自己的情慾,她不想讓他佔便宜,卻享受接吻的滋味,這種互相利用的關係,很難稱得上健康,遑論會有任何正面的意義,且他在父母分居後缺乏家人的關懷和愛護,長期獨處,並經常感到寂寞,可惜沒有人願意聆聽和關顧他。故他飽嘗人際關係的失敗和教訓後,只好寄情於網絡內,在虛擬世界裡馳騁,不願意「返回」現實世界,虛擬世界可能這是他能獲得滿足感的唯一「地域」,它亦是他能透過虛擬的角色與別人建立人際關係的唯一場所。因此,沉迷於虛擬世界是他逃避現實的「有效方法」。

《青》內與明亮同病相憐的人,竟是他喜愛的Missy。以往她為了賺錢而在網絡內犧牲色相,但現今她欲洗底、「改變過去」而改稱自己為Monica,可惜她舊日的網上色情短片經常不定期地流出,網民定期談論她的樣貌和身材,這使她難以成為真正的演員,亦導致她難以面對身邊人,不知道他們是否願意真心與她接觸,還是純粹貪戀她的身材而與她交往,對身邊人的動機的質疑,造成人際關係的嚴重障礙。她特殊的經歷告訴觀眾,不單網絡的虛擬世界內有信任危機,當網絡的影響擴展至現實生活,這種危機竟然會成為她在現實中猜疑異性而不敢與他們親密交往的主因。其後她愛上了陳玉芳(李沐飾),源頭可能是她的雙性戀傾向,但更明顯的原因,可能是她遇上人際關係的挫折而對異性失去信心。因此,虛擬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當虛擬世界中的問題轉移至現實生活,其衍生的後果實在難以想像。

由此可見,或許網絡內的虛擬世界造成的問題和困擾分別是明亮及Monica自困而「無法自拔」的最核心原因,但現實世界的家庭狀況及人與人相處的模式卻直接妨礙他倆與異性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導演何蔚庭及胡至欣深入探討網絡如何與現實中的家庭及社會問題結合,造成真實生活中人際關係的障礙,甚至斬人案的出現,其取材自新聞事件的多面向分析,值得觀眾深思。


2021年12月4日星期六

《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短評

 愛貓者的恩物              

貓奴不分國界、種族和膚色,「貓貓教父」路易斯韋恩改變了時代,從貓被視為不祥之物至被視為時尚之物,他功不可沒。《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集中描寫他愛畫畫、愛畫動物至只愛畫貓的過程,班尼狄甘巴貝治演活了他「瘋癲」地沉醉於自己的事業的執著,把貓擬人化的幻想力及巧妙地運用鮮豔奪目的色彩吸引觀者的眼球的風格,讓作為後人的觀眾簡單地了解他的一生。片中出現多幅不同造型的貓照片,不單在畫框內出現,還在報紙刊物裡出現,證明他的畫作於當時已成功從藝術走向大眾化,成為當時其中一位最受歡迎的畫家。影片創作人精簡地展現他事業上的成就,讓我們清晰地了解他的作品的獨特風格,達致合格以上的水平。

不過,《路》未能深入描寫他的感情世界,窺探他的內心的鏡頭明顯不足。例如:當他的妻子剛剛去世後,影片只講述他如何化悲憤為力量,狂畫貓的畫,並呈現貓開心愉快的一面,與他悲傷的心情截然不同,完全沒有探討他外在與內在有極大的反差的原因,只以他患上精神分裂作解釋,既沒有探討他患上此病與妻子離世的關係,亦沒有解釋他以畫紙上的歡愉掩飾自己內心的抑鬱的真正動機,遑論曾深究他與愛貓彼得在她離世後相依為命但他與牠的關係卻比以前疏離的原因。因此,《路》最多只能成為愛貓者的恩物,但在描寫路易斯韋恩一生的事蹟上卻未竟全功。


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法蘭西諸事週報》短評

 是一個迷?

《法蘭西諸事週報》內奇詭的故事情節,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對白,諷刺社會現實的奇情異象,延續導演韋斯安德遜繼《布達佩斯大酒店》後的作者風格,繼續自成一格地塑造只此一家的藝術特質。不按常理出牌,使觀眾猜不透下一個鏡頭/畫面將會是什麼,真人演出的畫面間歇性地加插動畫,刻意製造實與虛不和諧的交接。或許形式大於一切,觀眾能否領略其深意不要緊,像迷一樣令我們沉醉在法式浪漫不羈的文化裡,已算是功德圓滿。



2021年11月27日星期六

《第一爐香》

 保留原著小說的韻味                  曉龍

從《傾城之戀》、《半生緣》至《第一爐香》,導演許鞍華都著意保留張愛玲撰寫的原著小說的韻味,即使出來的效果褒貶不一,她仍然樂於把原著的對白「原汁原味」地放進電影內。例如:原著內梁太太向葛薇龍說:「我看你爸爸那古董式的家教,想必從來不肯讓你出來交際。他不知道,就是你將來出了閣,這點應酬功夫也少不了的,不能一輩子不見人。你跟著我,有機會學著點,倒是你的運氣。」差不多一模一樣的對白在《第》的電影版內出現,這是編劇王安憶忠於原著的證據。沒錯,此電影版要得到張愛玲迷的認同,必須保留不少原文,讓原著的讀者獲得認同感,亦覺得這些對白有親切感,特別是別樹一幟的言語突顯了角色的性格特質。喬琪喬向葛薇龍說:「我真該打,怎麼我竟不知道香港有你這麼一個人?」他看見她時,仿如有「新發現」,著意突出她不可取締的獨特性,亦證明他懂得和喜歡說取悅她的話,是一個經常討好女性的滑頭富家子。上述對白同樣差不多一字不漏地出現在電影內,即使原著小說的讀者對電影沒有濃厚的興趣,仍然會享受觀賞電影的過程,因為電影中的對白能勾起他們閱讀原著時的珍貴回憶。因此,說《第》的電影版在對白方面是原著的「翻版」,應非言過其實。

另一方面,許導演在選角方面有適當的選擇,讓《第》的電影版能加深原著小說迷的投入感。馬思純飾演葛薇龍,以較含蓄的身體語言表現其入世未深的年青女學生的特質,她甘於被梁太太利用,是為了享受上流社會的奢侈生活,她以較靜態的反應表現角色逆來順受的個性,以寬容的態度「全盤接受」喬琪喬的挑逗及謊言,因為她的目標明確,以積極正面的眼神表現自己與他締結婚盟的決心,想利用他鞏固自己在上流家庭裡的地位的野心昭然若揭。彭于晏飾演喬琪喬,以其對異性口甜舌滑的態度表現角色四處留情的個性,以得過且過的態度塑造富家子在成長過程中獲得家人的寵愛而養成的懶散陋習,又以說話時輕佻侮慢的語氣突顯角色來自上流家庭的貴族身分,他的演技多元化,今趟以一種與舊日飾演黃飛鴻時完全相反的方法演繹角色,別具新鮮感。因此,導演選角的精準眼光為全片加添不少分數,能活靈活現地刻劃原著小說的角色個性,除了演員付出的努力外,導演亦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發揮空間,導演及演員皆功不可沒。

不過,許導演只成功「模仿」了《第》的原著小說的「外形」而忽略了其內蘊。原著內「薇龍靠在櫥門上,眼看著陽台上的雨,雨點兒打到水門汀地上,捉到了一點燈光,的溜溜地急轉,銀光直潑到尺來遠,像足尖舞者銀白色的舞裙。薇龍嘆了一口氣;三個月的工夫,她對於這裏的生活已經上了癮了。她要離開這兒,只能找一個闊人,嫁了他。」電影版捕捉了原著描述的環境美,拍攝的景色與原文相配,但明顯忽略了這種美所象徵的上流社會生活對她的引誘,亦用了太少鏡頭呈現她如何對這種生活上了癮,欠缺了刻劃她的內心感受的後果,使觀眾誤會了她,以為她貪名好利而嫁給喬琪喬,殊不知她對上流社會生活「情有獨鍾」,即使他將來很大可能一貧如洗,她仍然希望自己能利用他原生家庭優厚的上流社會背景,在下半生能維持這種生活,故甘願與他成婚。由此可見,《第》的電影版優劣互見,竭力吸收原著的神緒卻輕視了其內蘊,是筆者觀賞此片後最直接的觀感。


2021年11月25日星期四

《電影之神》短評

 重拾夢想的可貴          

不少人在年青時期都會有自己的夢想,發電影夢的年輕人亦不算少數。《電影之神》內鄉(澤田研二飾)雖然已是老年人,早已把自己的電影夢拋諸腦後,幸好他的外孫勇太(前田旺志郎飾)幫助他重拾夢想,翻新舊劇本參選劇本獎,這使他重獲舊日的朝氣和活力。導演山田洋次運用了不少閃回鏡頭敘述他過往的經歷,初時他擔當副導演時深受賞識,構思劇本的內容時亦別具創意,可惜在拍攝第一齣電影的過程中與資深的攝影師不咬弦,源於年少氣盛而半途而廢,放棄夢想,並回鄉繼承父業。很多時候,有創意有夢想不足夠,還需要堅持和毅力,他有前者卻欠缺後者,導致他未能持續地實踐自己的夢想,這其實十分可惜。因此,他的妻子淑子(宮本信子飾)及女兒步(寺島忍飾)對他濃濃的愛,鼓勵他到電影院看電影重拾夢想,亦得到外孫的推動,他在獲得劇本獎的一剎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亦是他最滿足最能認同自己的時刻。導演透過他的一生述說追尋夢想的可貴,即使已年老,仍然需要實踐夢想,因為這是自我認同的核心,不能丟棄,不可忘記,更不能被取締。故所謂的「電影之神」,其實是跨越時空限制的電影夢。


2021年11月23日星期二

《喜歡妳是妳》短評

 對年青人世界有恰如其分的表達

全片圍繞女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在知己與愛人的關係中猶豫不決,「出櫃」源於一剎那的激情和勇氣,長大後兩位女主角分道揚鑣,兩人相異的性取向,造成她們得以持續在一起的「鐵牆」。影片對她倆的感情有準確的刻劃,對她們的年青人世界亦有恰如其分的表達,但流於「蜻蜓點水」,欠缺了充足的內心世界的描寫,削弱了觀眾的投入感,我們只能走馬看花地認識她們,遑論能透徹地了解她倆在成長過程中的惶恐和掙扎。



2021年11月20日星期六

《智齒》

 人操控命運還是人被命運操控?           曉龍

《智齒》從片名開始,已是人類與命運的「競賽」;在人的一生中,到了成年的階段,必定會有智慧齒,但這些牙齒生長的位置是否合適,會否阻礙其他牙齒的存在,會否使我們感到痛楚,是否需要拔掉,卻非自己所能控制,應由命運決定。同一道理,《智》內任凱(李淳飾)因自己的智慧齒而感到疼痛,曾經使用多種方法減輕痛楚,但在查案過程中竟意外地使智慧齒脫落,他不能操控命運,遑論能想出改變個人際遇的辦法。王桃(劉雅瑟飾)由於毒駕,因一次意外而誤傷劉中選(林家棟飾)的妻子,使妻子變成植物人,破壞了他的家庭幸福,令他對她恨之入骨,命運決定了他與她是仇人,她出獄之後的幾年內,她尋求他的寬恕,但他受命運所困,不單不會原諒她,還繼續視她為仇人,對她拳打腳踢,他擺脫不了妻子離開自己的命運,她亦沒辦法改變數年前的一次意外,他與她都被困於命運的牢籠內。不過,她試圖改變自己被他視為仇人的命運,他卻受制於家庭破裂的命運而成為命運的奴僕。古代希臘的思想家柏拉圖有一句名言:「命運是人生中的第一學問」,看來片中的他與她都需要學習命運的功課。

根據《比爾.蓋茲給年輕人的10個忠告》所述,「不向命運低頭,是一個人能生活得很快樂的重要原因。命運,從來不會因為你的仇恨而改變對你的態度」。《智》內劉中選雖然不是年輕人,但無時無刻執著於自己對王桃的仇恨,對自己家庭破裂的命運感到萬分悲傷,久久不能復原,他的腦海內充滿著復仇的意識,每次看見她時,都想致她於死地,他身為重案組資深警察,不能隨便殺人,使他在執法者身分與個人慾望之間產生矛盾,這令他十分痛苦。林家棟淋漓盡致地演繹這種痛苦的精神狀態,運用了失去理智而陷於癲狂的身體語言表現他不斷追迫她的歇斯底里的心理及行為表現,她除了不斷奔跑外,會要求他放過自己,並甘願成為警方的線人,冒著生命危險得罪黑道中人而付出沉重的代價,劉雅瑟以硬朗而堅持至最後的個性演繹身為街童的弱勢人士敢於擺脫命運的執著和耐力。全片以廢墟中的垃圾襯托他的邊緣人格及她的邊緣身分,虛構而貌似香港的大城市內高樓大廈的陋街窄巷裡佈滿垃圾的「奇景」,正象徵他與她分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生存狀態」,充分表現人被命運操控的無奈。

《智》的導演鄭保瑞延續數年前《狗咬狗》的風格,對後現代的風格和命運的題旨仍然為之著迷。他把彩色變為黑白畫面的決定,正好與多年前的荷里活電影《罪惡城》別樹一幟的視覺效果相似,即使觀眾知悉《智》在香港拍攝,我們本來生活在彩色的空間內,在視覺上「接觸」黑白畫面,依舊很自然地覺得影片描寫的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加上佈滿垃圾的廢墟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見的景象,故片中的黑白畫面在實與虛之間,像是不同空間的「拼貼」,與《罪》內大城市的實與小社區的虛交替出現的畫面同出一轍。因此,《智》是香港版的《罪》,讓我們看見電影導演可在商業市場內走另類路線,藉著後現代的風格探討命運的題旨,把電影從單純的影像層面提升至哲理性的思考層次;對《智》的導演來說,電影不是畫面而是哲學。

2021年11月14日星期日

《梅艷芳》

 重現香港人精神          曉龍

何謂香港人精神?《梅艷芳》講述香港女兒梅艷芳一生的往事,從1960年代至2000年代初,她展現了不屈不撓的香港人精神,在遇上困難時,從不會氣餒,亦不會放棄,甚至「越戰越強」。從她的嗓子生繭開始,醫生勸她為了身體著想,不要繼續唱歌,但她不聽他的話,堅持追尋自己的夢想,相信自己會成為巨星;初時她只在歌廳內演唱,半紅不黑,旁人說唱歌不切實際,勸她安分地找一份「正常」的工作踏實苦幹,她不理會,繼續在舞台上演出,深信自己定必可以成為舞台皇者。就是這種堅持和執著,還有她的「反叛」,讓她成為別樹一幟的亞洲區超級偶像。飾演梅艷芳的王丹妮與梅姐本人確實有幾分相似,眼神、語調、神態及身體語言都與梅姐沒有太大的差異,相信她花了不少精力和時間進行深層次的模仿,她已盡力演繹梅姐倔強堅定的個性,但梅姐始終別具一格,她演繹其內心戲時特別吃力。

例如:梅姐與張國榮(劉俊謙飾)之間的知己關係,實在非三言兩語可表達出來,特別是那種超越普通朋友但又不是男女關係的深厚感情,王劉二人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及歷練,才能透徹地表達這種感情。當她向他說出她不相信Michael Hui(意指當時已成名的歌星)在初期演唱時不曾被喝倒采時,勸勉他要堅持努力、迎難而上才能取得成功,這種對己對他的信心,蘊藏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她的演出可能略嫌幼嫩,但依靠精心編寫的對白應仍能表現上述的香港人精神。因此,作為一位演員,她未能親自接觸梅姐真人,單靠觀賞梅姐生前的片段,梅姐身旁好友的描述,筆者相信她已盡了百二分的努力,才達致現時大家看見的演出水平。

梅姐去世至今只有十八年,不少中年至老年的香港人仍舊對她有深刻的回憶,即使王丹妮未能徹底展現梅姐的神韻,大家仍可憑著記憶加以補足。在2003年她身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與其他藝人傾力籌辦1:99的籌款大匯演時,在與康文署職員開會期間力爭借用政府場地時的堅持和執著,即使她未能表現梅姐作為領導者的氣勢,仍然可神似地以堅定的眼神和堅決的語調表現要成功舉辦大匯演的決心,當室內場地不能使用而需要使用香港大球場時,王丹妮以充滿信心的語調說出自己對香港人有信心的一句話,充分表現她對香港的愛和關懷。因此,即使其演出難以達致「心似」的較高層次,仍能在最低限度上實現了「神似」的目標。

《梅》的創作人嘗試還原香港從六十至九十年代的景致,影片內大排檔、夜總會、辦公室、錄音室、紅館演唱會場地等皆具有當時的時代特色,表現舊日香港最繁華光輝的一面,這確實令人懷念。筆者觀賞《梅》時,發覺身旁的觀眾大多是中年及老年人,相信他們在觀影的過程中可以重拾昔日的回憶,他們可能自覺香港最繁盛的時期已經「一去不返」,希望擁抱過去,以滿足自己,繼而思考現在,最後向著未來重新出發。《梅》不單承載著大家的集體回憶,還鼓勵我們學習梅姐生前堅持不懈的香港人精神,相信自己在定下目標後,持續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終有實現目標的一天。她晚年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扶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這種助人自助的精神,亦提醒大家爭拗不斷的局面對香港社會沒有好處,亦對未來的發展沒有任何正面的作用,只有團結互助、相知相愛,才是香港得以走出困境而邁步向前的唯一出路。因此,梅姐被譽為香港的女兒,實非無因。


2021年11月12日星期五

《長津湖》短評

 偏重視覺特效的商業片             曉龍         

《長津湖》在國內的票房僅次於《戰狼2》,受到普羅大眾的追捧,很明顯,《長》的視覺特效大於一切,差不多三小時的片長,充滿著大規模的戰爭場面,槍林彈雨帶來的緊張和刺激,定能滿足熱愛官能刺激的觀眾。不過,當時的國家主席毛澤東振振有詞地述說中國需要參與這場抗美援朝戰爭,還說國共內戰結束不久,參與1950年的韓戰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但這是當時剛剛成立的中共政府必須做的事;在毛主席這段說話中,完全沒有述說冷戰的氛圍、資本主義陣營對共產主義戰營的態度、中國在當時國際政治形勢中的處境,熟悉世界歷史的觀眾固然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填補影片的內容「空隙」,但對歷史一知半解的觀眾可能誤以為這是一場純粹的中美大戰,不知道當時北韓的存在對中國以至共產主義陣營的重要性,遑論會了解中國軍人願意在韓戰中捐軀的原因。因此,除了子彈高速「飛行」的特寫鏡頭、戰爭中見慣見熟的兄弟情誼外,觀眾可以透過此片知悉的相關歷史背景甚少,更難以了解中國參戰的核心原因。


2021年11月6日星期六

《永恆族》

 自相殘殺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曉龍

《永恆族》內一眾超級英雄到地球保護人類,是為了使他們避免被異變族襲擊,但超級英雄不會干涉他們自相殘殺的行為,因為這些行為促進他們醫學和科學的進步,故超級英雄的決定對他們最有利。即使此說法的大前提不合理,人類的醫學和科學無需在世界大戰後才會進步,在和平時代裡此兩範疇依舊有長足的發展,《永》的劇本仍然有其突破常規之處,因為它講述了永恆族與人類的關係,兩個族群之間從互不干涉至前者保護後者的關係,可以理解為異變族的出現促使前者的誕生,故上集《復仇者聯盟》內全球的一半人口消失時,前者只抱著觀察的態度,讓後者使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危機是進步的根源的說法,與讓孩童直接面對失敗就是迫使他不斷進步的說法同出一轍。雖然此說法有一點點牽強,亦有倒果為因之嫌,但世界歷史上兩次大戰結束後醫學和科學的進步比戰爭前任何一個時段都要快的事實,證明超級英雄上述的說法有一定的歷史依據。《永》本來只是Marvel漫畫改編的作品,可以天馬行空地創作,編劇卻刻意加入現實性而具歷史感的對白,這使全片成功吸引Marvel迷以外的觀眾,相信是導演趙婷在虛構的電影世界內加入現實主義色彩的新嘗試。

另一方面,《永》的視覺特效有板有眼,但不比《復》系列出色,《永》內超級英雄們與異變族的大規模打鬥的場面,其震撼力及壯觀程度當然比不上鐵甲奇俠、雷神奇俠、美國隊長、蜘蛛俠及變形俠醫等人的群眾式對打場面。因為異變族的一群怪獸的打鬥能力不算太高,可稱為不堪一擊,甚至永恆族成員彼此內訌對打的緊張刺激程度都比他們與異變族的打鬥高,這可說是全片的一大敗筆。作為商業片,《永》內英雄打怪獸的情節不算新鮮,異變族的怪獸的樣貌不算突出,所謂的「大規模」,只限於其人多勢眾的群戲,他們當中可發射光束的雙眼、力大無比的拳頭,Marvel以外的漫畫改編的電影中的角色都有類似的特異功能,這導致觀影經驗較豐富的觀眾詬病其陳舊的視覺設計,亦由於其舊式的美術效果而感到納悶,遑論會因其畫面及鏡頭而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永》的視覺效果不吸引,是全片的一大致命傷,亦是其令一眾Marvel迷失望,以致它被評為最差的Marvel改編的電影的主因。

不過,《永》的愛情戲確實是Marvel電影系列的一大突破,伊卡利斯(理察·麥登飾)與瑟西(陳靜飾)之間跨時空的戀愛關係浪漫感人,柔化了此系列陽剛味太重的特質,亦讓女性觀眾找到陪男朋友/丈夫看此系列的電影的另一種意義,就是影片中的角色對自己愛情觀的啟發。她們可以透過《永》享受天長地久的愛情替自己帶來的溫馨浪漫的感覺,並在完全虛構的幻想世界內擁抱較深層次的異性交流,可能補救了她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匱乏,亦讓她們彌補現實中的男朋友/丈夫未必能給予自己的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故此片的愛情戲有自身的特殊意義,是其在商業市場內開啟另一條路線的新嘗試,亦是其實踐「剛柔並濟」的全新風格的突破。因此,部分評論貶斥《永》的存在價值,甚至稱它「一文不值」,漠視其劇本及文戲的突破,亦忽視導演積極創新的努力,只把焦點集中於其視覺效果,對她及整齣電影,都有其欠公允之處。


2021年10月30日星期六

《馬達.蓮娜》

 被過去纏擾的關係           曉龍

說《馬達.蓮娜》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因為它講述了平凡人談戀愛的經歷,由相見、相知、相識、熟悉、親密、誤會、坦白至和解的過程,都是每一個曾經談戀愛的人的愛情發展歷程。導演陳雅莉找了張繼聰及周秀娜分別擔演男女主角,看中了他普通的樣貌及她平凡而有一點點艷麗的先天特質。他一向是港產商業片的演員,近年嘗試演繹不同的角色,繼《媽媽的神奇小子》裡的殘疾運動員教練後,這次挑戰內心戲較重的角色,他飾演的馬達是澳門的的士司機,本來受到失婚影響,過著平淡而沒精打采的生活,內心承受不了失婚的沉重打擊,頹喪度日,他真切地演繹那種無奈抑鬱的愁緒,及後遇上周秀娜飾演的蓮娜,成為了她的御用司機,從相見、相知、相識至熟悉的過程發展急速,他表現了典型的男性看見心儀的女性時常有的衝動,亦願意改變自己來遷就她,從夜更轉為日更的工作便是最佳的證明,及後他得悉她向他說謊,刻意隱瞞自己的過去,為他與她的親密關係添上一層又一層的隔膜,並無可避免地產生誤會,那時候他面對她時不知所措的身體語言,充分顯露馬達猶豫不安的內心感受,及後她向他坦白,以三言兩語述說自己過往悲慘的經歷,他倆終於冰釋前嫌,他到她的老家探望她時,他以寬容的神情表達馬達釋懷而獲得紓解的內心感受,證明他倆已重修舊好。因此,他多層次的演繹,盡顯其身為實力派演員的真正演技。

另一方面,周秀娜演風塵女子本已駕輕就熟,但這次她需要深入蓮娜的內心,演繹那種被過去痛苦的經歷纏擾的不安和哀愁,以及開展一段新的關係時對異性的懷疑和猜忌。過去的她,曾被舊男友視為眾手下的情人,被玩弄強姦,過著不為人知的悲慘生活,這使她與馬達開展一段新的關係時,她被自己的過去纏擾,與他相處時,初時刻意與他保持一段距離,其後發展親密關係時故意隱瞞自己的過去,「扮演」正常女子,希望在她倆的感情再進一步前,讓他安心地接受自己,殊不知當年舊男友的手下騷擾她,並破壞她倆的關係,這使她不得不向他坦白,從謊言至真話,她含蓄有序地表現蓮娜的內心世界,具有多層次的演出,及後她都能準確地拿捏自己在老家再次遇上他時開懷愉快的心情。這證明她努力地讓自己從偶像派過渡至實力派,對角色個性及經歷仔細的揣摩,讓他的演技終獲賞識。因此,她脫胎換骨的演出,應是她被確認為具實力的演員的最有力證據。

很多時候,普通人談戀愛時,都會像蓮娜一樣,在對方面前隱瞞自己的過去,擔心對方不能接受自己而使這段關係毀於一旦,以為說謊是保護這段關係的唯一方法,殊不知對方很想了解自己的過去,謊言反而會破壞這段關係。《馬》內男女主角的關係成為一個絕佳的示範,證明她與他走在一起,對方接受了自己,即表示他已接受了自己的一切,無需質疑,沒必要猜忌,只有信任才是維繫一段感情的最佳方法。故《馬》講述一個虛構的故事,卻包含了現實生活中你我他或她的影子,或許電影與現實的聯繫是觀眾能在觀影過程中產生共鳴的關鍵,亦是我們覺得影片具吸引力的主因,更是影片故事能夠「貼地」而讓我們投入其中的不二法門。


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

《淺田家!》短評

 一家團聚的可貴              

眾所周知,日本人重視家庭,傳統上對自己的原生家庭有濃厚的感情,但在近十多年來,由於他們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加上子女長大後在外發展自己的事業,已不再與父母同住,導致一家團聚的機會少之又少,但看見別人妻離子散後,始發覺自己與家人一起的日子最珍貴。《淺田家!》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同樣講述淺田政志(二宮和也飾)長大後以一家人扮演不同行業的人士拍攝全家福,諧趣幽默,亦充滿家庭溫暖,其後在外當攝影師,為其他家庭拍攝全家的合照,但依舊掛念自己替家人拍照的日子,最後返回老家替家人再次拍攝家庭照。此片討論攝影的本質,並非在於照片美不美,而在於其承載的感情是否深厚;雖然淺田家中沒有頂級的俊男美女,但其家庭照依舊具有崇高的價值,因為它們蘊藏著溫馨歡笑的回憶片段。正如當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後流離失所的居民依舊努力尋找昔日的家庭照,就是為了找回舊日與家人共處的刻骨銘心的回憶,它不可被忽略,亦不能被遺忘,更不可被磨滅。

曉龍


2021年10月23日星期六

《失靈腦朋友》

 別具個性的「腦友」           曉龍

在日新月異的高科技時代,《失靈腦朋友》裡的小朋友已不再用智能手機,改而依靠多功能的「B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它可以代步,可以上網,可以播片,可以播音樂,可以幫助主人與朋友聯繫…,是他們的最佳朋友。他們每一位都有一個它,幾乎成為必須品,但男主角巴尼家境貧困,家人耗盡私己錢卻只能買最原始最簡陋的Ron,它沒有任何裝飾,亦沒有任何裝置,每次呼叫巴尼時都叫錯了名字,因為它的系統內沒有B字頭的文字資料,這本來使他十分尷尬,甚至不想把它帶回校,其後發覺它並沒有道德及安全的設定,這使它有獨特的個性,與其他「B寶」完全不同,他對它十分好奇,開始願意接受它,帶它回校後,同學都對它的舉止非常詫異,甚至欣賞它「鶴立雞群」的行為。例如:當他向它埋怨自己沒有朋友時,它竟找來一群與他興趣相近的校外人士到校陪伴他;它的主意和行為有歪常理,難以估計,故引起他身邊的同學的注意。因此,「腦友」無需美輪美奐,亦無需有特異功能,只需有自己的個性,能幫助主人解決問題,已是小朋友的最佳夥伴。

別以為小朋友的思想簡單,但其日常生活受到自身家庭及所處社會的影響,很容易擁有較複雜較世俗的價值觀,正如《失》內初時巴尼感到自卑,源於他沒有「B寶」,但當時這類機械人已普及化,其他同學已各有一個,這使他心底裡自覺比不上朋輩,當同學在小休時與自己的「B寶」及其他同學玩得興高采烈時,他只獨自躲在一旁,害怕與他們直接接觸,因為擔心自己與他們沒有共通的話題。這種注重朋輩關係的心態本來就是青春期的其中一項特徵,他剛剛踏入青春期,有上述心態實屬必然;其後他的爸爸及嫲嫲知悉此事,為了滿足他及幫助他建立自我形象,願意四出找尋渠道購買平價「B寶」。這種建基於物質的價值觀本來是成人世界的事,但小朋友受他們及周邊媒體的影響,耳濡目染地把此觀念植根於自己的腦海裡,這使小朋友追求更佳的物質生活,反而失去了既有的一點點童真。現今高小至高中的學生沉迷於智能手機的短片及遊戲,與影片內小朋友沉迷於與「B寶」玩樂相似;後者比前者佳,因為後者可幫助他們結識新朋友及擴闊他們的社交圈子,而前者卻很大可能使他們越來越孤獨。因此,在科技至上的新時代裡,小朋友彼此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一起合作,一起創造的機會已大大減少,遑論能透過交往建立單純的友誼。

不過,現今的小朋友從小便接觸資訊科技,對電腦的認識及了解必定比成年人佳,這就像《失》內眾多高小學生能靈活地控制屬於自己的「B寶」,向它發出有效的指令,並順暢地與它溝通。這對他們長大後從事智能科技的相關工作十分有利,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機械人有密切的接觸,了解它的程式設計和運用方式,可以為他們創造智能產品提供靈感,亦可為他們編寫電腦程式奠定穩固的基礎。況且《失》內他們不單與它們溝通,亦會與身邊的同學閒聊,似乎它們的存在未能影響他們在人際關係方面的發展,反而為他們製造一個共同的話題,面對陌生的同學時都不會「啞口無言」。由此可見,「B寶」與智能手機相似,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利弊互見,關鍵只在於自己能否正確和健康地使用它們。


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

《我的英雄學院劇場版:世界英雄任務》短評

 普通人都可以是英雄

不要以為自己是普通人就不可以成為英雄,《我的英雄學院劇場版:世界英雄任務》的男主角其貌不揚,戰鬥力不算最強,有時做事會較烏龍,面對可以把對方的攻擊反彈的敵人,依然毫不畏懼,勇於挑戰其極限,這種打不死的態度,可能就是他唯一與別不同之處,亦是他唯一比別人優勝的地方。大部分的年青觀眾都是普通人,或許只有這種普通的英雄才能給予他們希望,讓他們有努力地奮鬥的理由,亦能賦予他們繼續有意義地生活下去的能耐。

曉龍


2021年10月16日星期六

《最後絕鬥》

 勇者無懼             曉龍

與其說《最後絕鬥》內騎士Jean(麥迪文飾)與Jacques(阿當戴華飾)是勇者,不如說Jean的妻子瑪格麗特(祖迪高瑪飾)才配得上勇者之名。因為Jean與Jacques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從體力及打鬥能力來說,他倆都是強者,但她於一人獨留家中之時被Jacques強姦,在十四世紀的保守時代裡,她敢於透露真相,勇於揭露Jacques的惡行,希望她的案件放在法庭內審理,當時與她同住的奶奶曾勸諭她放棄,由於奶奶年青時都有類似的經歷,但當時默不作聲,遂要求她同樣以沉默的態度對待此慘痛的經歷。不過,她一口拒絕了奶奶的要求,並繼續把她的案件公諸於世,希望引起當時大眾的關注,知悉女性普遍遭受的凌辱。在審訊過程中,她看盡了人性的黑暗,她身邊的好友不信任她,認為她曾稱讚Jacques英俊,即表明她對他有一點點愛意,她被他強姦時有半自願的性質,故他不應被入罪。因此,她勇於對抗當時重男輕女的社會風氣,堅稱自己所述的是事實真相,回應Jean的相關提問時堅定地講述自己的遭遇,在法庭上於眾人面前述說事件發生的經過,不受奶奶及身邊友人的意見所左右,毫不猶豫地控告Jacques。上述分析證明她是勇者,並且是當時女權運動的先驅。

《最》的編劇用「羅生門」的方法講述整個故事,分別從Jean、Jacques及瑪格麗特三個不同的角度述說其在同一時段裡的經歷。從Jean的角度看,他醉心於自己的事業,努力地養妻及母,在外忠於國家,回家後關顧她們,是積極進取的好男人,但他與妻子結婚多年而仍未有兒子,是他最大的遺憾,亦使他覺得她未盡妻子的全責。從Jacques的角度看,他深得伯爵(賓艾佛力飾)賞識,他倆甚而稱兄道弟,以致他的事業如日方中,但他愛上Jean的妻子,在沒有辦法得到她的情況下,唯有到她的家強姦她,這不是「罪」,而是愛。從瑪格麗特的角度看,她結婚後盡心盡力地照顧家庭,平時與好姊妹一起,待Jean回家後服侍他,雖然她未曾誕下兒子,但她已全力履行妻子的責任,其後她獨留在家時被Jacques強姦,她已盡力掙脫他但不成功,此意外之所以會發生,實源於她的奶奶與僕人全部外出,獨留她一人在家所致。因此,不同的角度衍生同一事件的相異版本,當時科學鑑證落後,只有人證而沒有其他證據時,唯有依靠上帝(當時指「命運」)解決,即Jean與Jacques的決鬥,戰敗者即被上帝視為罪犯,其屍體會被倒吊示眾。這種在法庭上各執一詞的情況不算罕見,但當時只偏好以暴力解決問題,而非蒐集更多證據查明事實真相,即使影片的中文字幕表明她所述的是最接近事實真相的版本,且從表面證供來說,她所說的話最接近事實,國王仍然堅持要以決鬥的方式解決問題;根據歷史記載,當時西方社會內冤案頻生,實非偶然。

幸好十四世紀至今,西方的司法制度有顯著的改善,現今講求證據(包括人證和物證),科學方面亦有長足的進步,上述古代的強姦案已無需依靠決鬥解決,即使在「查無可查」的情況下,生物技術的科學鑑證依然可協助《最》的法庭判斷Jacques有罪,無需勞師動眾地進行一場渲染暴力的格鬥。影片最後瑪格麗特懷孕生子亦無需迷信地以Jacques為強姦犯的理由而斷定他不是她兒子的父親,只需用DNA驗證便可以。由此可見,司法及科學的現代化為法庭的審判帶來便利和文明,《最》的故事情節已是「過時的歷史」,以格鬥的方式解決問題已成為絕響。


2021年10月12日星期二

《永遠比那些笨蛋年輕》

 成長的苦澀               曉龍

日本的電影創作人一向擅長以淡淡的哀愁述說年輕人的成長故事,《永遠比那些笨蛋年輕》亦不例外,堀貝(佐久間由衣飾)剛剛大學畢業後已找到兒童社工一職,本應可喜可賀,但當她了解好友豬乃木(奈緒飾)悲慘的過去後,頓感憂愁,又得知另一朋友遇上意外、但其實自殺的真相,以及部分兒童受到欺凌的案件後,她始得悉自己身旁充滿著暴力,亦知道死亡並非離自己這麼遠。或許普通人的成長過程與她沒有太大的差異,佐久間由衣平凡的外貌及說話時平淡的語調,可能在觀眾的心底裡不留下一點點痕跡,但卻能指涉一般人的日常遭遇及生活。即使我們並非身處日本,仍然會對她的經歷產生共鳴,並有強烈的代入感,因為我們曾經擁有類似她的成長歷程,很久以前已經大學畢業的中年及老年觀眾可以尋回昔日的回憶,正在攻讀大學課程的年青觀眾亦可以擁抱青春的一點一滴,仍未升讀大學的少年觀眾更可以展望未來的成長和生活。因此,《永》很「普通」,卻別具韻味,值得一看。


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

《午夜天鵝》

 偉大的「母愛」         曉龍

作為跨性別人士,《午夜天鵝》裡的凪沙(草彅剛飾)依靠人妖秀中的表演維持生活,勉強跳著天鵝湖,在生活捉襟見肘下,他收留了親戚的女兒一果(服部樹咲飾),視養育她為一份兼職,沒有想過需要如何照顧她,更不曾思考怎樣愛護她。初時由於他倆性格不合,鮮有交流,她對他沒有好感,即使覺得他的女性化打扮十分奇怪,仍然默不作聲,只用較奇異的目光看著他,不曾與他溝通,遑論會問他想成為女性的原因。其後他發覺她在家暴的陰影下,只懂得以暴力解決問題,當同學取笑她的「母親」時,她不懂回應,只用力地把桌子擲過去傷害同學,這雖然為他增添不少麻煩,但亦促使他開始關心她,並關注她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這段情節是他倆發展真感情的開始,導演處理此開端時節奏明快,即使對他開始關心她的舉動欠缺足夠的鋪排,除了他同情她遇上家暴的遭遇外,根本沒有其他相關的情節鋪排他對她的關注,如果說他發覺他們的共通點(他們都是只能靠自己活下去的人)後,便開始留意她,他理應在最開始的時候已關心她,而非在她傷害同學之後。

到了影片的中段,一果經過芭蕾舞教室時模仿那裡的學員的舞姿,被舞蹈老師發現後,想收她為學生,但礙於她缺乏足夠的金錢,初時想過放棄學習芭蕾舞的念頭,但其後在教室的老師及同學的幫助下,她獲得鼓勵,亦不想埋沒自己的天分,在凪沙的額外資助下,她堅持下去。事實上,他與她不曾經歷甚麼重大的事件,他竟願意轉換工作,回復男兒身,放棄表演工作,擔任倉務員以賺取更多的金錢資助她繼續學習芭蕾舞,這段情節同樣欠缺鋪排,她純粹是別人的女兒,為何他願意作出重大犧牲改變自己以幫助她達成夢想?為何他覺得自己與她合不來但他卻仍然願意幫助她?幸好草彅剛十分賣力和投入地演出,即使觀眾對他與她成功建立較密切的關係的緣由難以信服,他們依舊被他對她偉大的「母愛」所觸動,仍然被他對她仿真度甚高的「母女情」所感染,為他倆的經歷而落淚。從影片的情節分析,他「男身女心」的特質本來已使他遺世獨立,自出生開始已受到旁人閒言閒語的欺凌,其後還需要照顧她,關心她的內心世界,支持她追尋夢想,如果沒有比常人高的情緒智商,根本不可能完成上述艱鉅的「任務」,可見他的經歷實在惹人憐憫。因此,即使《午》在情節鋪排上備受質疑,演員演出和角色設計仍然成功補救了情節編排的缺失,這使整齣影片仍有一定的可觀之處。

在影片的最後,當凪沙的親戚發覺他是跨性別人士的真相後,一果的親母接回她,使他倆分開,但他依舊默默地支持她發展自己的夢想;至她高中畢業後再次探望他,看見他臥病在床,奄奄一息,由於她與他已在短時間內建立深厚的感情,她飲水思源,協助他達成夢想,帶他到海邊,重拾他童年時游泳喜歡穿上女性泳衣的回憶,其後她告訴他自己已成功入讀外地著名的舞蹈學校,繼續向著芭蕾舞蹈家的夢想進發,他樂不可支,卻在一剎那間步向死亡。這段情節的鋪排最充足,因為草彅剛感情豐富的演出已把他與她的關係昇華至跟現實十分接近的「母女情」,以致他在臨終之前與快要離開日本的她珍惜相見的機會,並向對方吐露自己的心底話的情節顯得合情合理。由此可見,草彅剛是全片的靈魂,如果失去了他賦予角色生命的能耐,凪沙的魅力便會大不如前,影片的感染力會被嚴重削弱,其整體的吸引力自然大減。


2021年10月2日星期六

《007:生死有時》

 生存與生活的差異            曉龍

在《007:生死有時》的末段,詹姆士·龐德(丹尼爾·克雷格飾)昔日的伙伴及上司向他致敬,說他用盡了生命中的每一秒,這是他努力地生活的「人證」。倘若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我們都會像他一樣,獲得相識的身邊人確認我們已盡力地過活,沒有浪費人生中的一分一秒,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007》的導演凱瑞·福永在同類型的電影系列裡作出了一次罕見的突破,用開放式的結局結束整部電影,龐德中了毒,留在孤島內,導彈射進來,他會否因此而受重傷?會否就此失去性命?影片沒有交代,亦沒有任何線索證明他會繼續生存還是已終結了自己的生命,因為他的屍體仍未被發現。最後他沒有逃離孤島,不僅因為他受傷,還因為他中毒後返回大城市裡人口密集之處,很容易令旁人染毒,對他們的生命造成威脅。他很偉大,在於其用盡辦法把薩芬(雷米·馬利克飾)的恐怖式襲擊帶來的傷害減至最低,想盡辦法把其對地球及人類的影響減至最弱;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成為像龐德的英雄,但每天我們只營營役役地過活,是否想過如何體現生命的價值,怎樣實踐人生的意義?或許《007》提醒了身為觀眾的我們生存與生活有莫大的差異,如何減低前者的成分而提升後者的含量,這真的是一門值得探究的學問。

在影片內,龐德曾有迷茫的時刻,當他的行蹤被發現後,他竟質疑其摯愛瑪德琳·史旺博士(蕾雅·瑟杜飾)曾否向敵方洩露自己的行蹤;可能他是間諜,都會懷疑身邊人是否間諜,即使她與他朝夕共處,他依舊會懷疑她是叛徒。間諜特工的訓練使他學會不應相信任何人,在他懷疑自己被背叛後,唯有與她分開,跟著他到郊區過著平淡恬靜的生活,那時候的他在特工上司及同事眼中,屬於失蹤人口,因為他們對他的行蹤遍尋不獲。事實上,那時候的他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只安穩地「度假」,表面上愉快地生活,實際上完全埋沒了自己的天賦本錢,從本質上來看,他正在生存,卻非實實在在地生活。《007》提醒我們,活在世上,應好好發揮自己的才能,不要小看自己,亦不要埋沒自己,更不要浪費自己。後來他再次出山,我們都會為他歡呼喝采,因為這是真正的他,而非之前樂天知命卻虛假的他。因此,這齣電影有廣闊的詮釋空間,值得我們細心思考、品味甚而「咀嚼」,導演把《007》提升至罕見的深度,對筆者來說,實屬意外。

沒錯,在現實中我們會像影片中的龐德一樣,會有失落的一刻,會垂頭喪氣,會想過放棄自己,這是人之常情。我們在遇上難關、經歷挫折後,會否像他一樣「失蹤避世」,這是個人的選擇;不過,其後我們能否再次投入於自己的事業中,這是自身情緒智商的巨大考驗,與年齡無關,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充足的自信和魄力。他從「高峰」墮下,不至於「粉身碎骨」,及後竟可再次爬起來,支持的力量顯然源自舊日的上司和戰友,雖然有另一位黑人女特工已拿走了他007的編號,但當他再次投入特工職務後,她願意把此編號歸還給他,證明她都承認007是最適合他的編號,不可改變,更不可取締。因此,在每個人「東山再起」之時,自己身邊的朋友及同事給予的支持和認同十分重要,如果失去了他們,我們便會流於「單打獨鬥」,孤身上路亦使我們難以真真正正地生活,遑論能再次攀上事業的高峰。


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

《安雅與魔女》短評

 具立體感的美術設計技巧          曉龍

《安雅與魔女》由宮崎駿與宮崎吾朗合力泡製,影片中的人物別具立體感,與以前的平面動畫角色大異其趣,其用色自然和諧,不同人物衣服顏色的協調,是美術設計的典範。特別是安雅工作的廚房色彩豐富,別具一格,有兒童漫畫的風格;飯廳內簡單食物的配搭,清新可口,具有一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柔和感。惟故事主題與魔法有關,是同類電影的陳腔濫調,安雅誤打誤撞地學懂魔法,雖然她的懵懂傻氣尚算有趣,但她來來回回的場景都是房間、飯廳和廚房,難免較單調,直接削弱了影片的吸引力。因此,全片優劣互見,理當毀譽參半。


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

《小馬寶莉:新世代》短評

 愛與友誼贏盡一切            曉龍

《小馬寶莉:新世代》身為兒童動畫,當然會宣揚愛與友誼。地上小馬、飛馬與獨角馬彼此的關係受破壞後,三者對對方皆心存疑懼,這就像地球上不同種族之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態,以為「河水不犯井水」,一切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殊不知團結就是力量,要解決問題,必須衷誠合作,彼此包容,任何罕見的瑰寶都比不上愛與友誼。《小》闡述了此眾人皆知的道理,但「知易行難」,身為成年人的我們,生活在現今複雜的國際社會內,要實踐《小》教導我們的道理,實在談何容易!唯有向新一代灌輸愛與友誼無比珍貴的正確價值觀,才可鼓勵他們不再歧視一些與自己不同的人,向別人付出多一點愛,有更廣闊的胸襟接納異類,並與他們培養深厚的友情,以建立和諧的社會。或許未來大同世界的出現,就是愛與友誼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結晶。


2021年9月22日星期三

《#PTGF出租女友》

 用錢買回來的「愛」?           曉龍

PTGF的全寫是Part-Time Girlfriend,有部分男性可能樣貌欠佳、個性難相處或者較被動亦不容易表達自己,但又有強烈的感情渴求,遂打算花錢「購買」女朋友,商業市場內生意人看準此需求,亦在網上為他們提供選擇,讓他們進行「配對」,並滿足其有女朋友後可在其他同性好友面前炫耀的慾望。《#PTGF出租女友》講述這種非常態的供求關係,王家俊(趙善恆飾)受到被初戀女友欺騙的沉重打擊後,看見好友阿良(岑珈其飾)帶來新女朋友,家俊覺得阿良與女友的關係不太尋常,遂發現他用錢購買她對他的「愛」,在仔細調查下,發覺PTGF是一門騙人的生意,後來決定以「考試一百分」的名義廣結女友,成為網上紅人,亦成為不少宅男羨慕甚至妒忌的對象。不過,後來家俊喝醉後意外地在網上公開了三千多張PTGF照片,使他成為眾矢之的,需要避走異國以免卻生命危險。

這段情節正好說明香港是一個典型的商業社會,任何事情彷彿都與錢有關,可以用錢解決任何問題。即使宅男難以找到女朋友,仍然可以用「購買」的方式粉碎障礙,無需擔憂,更無需焦慮;可惜一門本來供求平衡的生意卻被騙徒乘虛而入,任何一位條件欠佳的女生透過P圖都可以成為美女,她們竟可藉著此機會賺取快錢,騙徒本來已犯法,理應受到懲罰,但揭露真相者反而成為備受大眾鞭撻的「罪人」,因為他完全杜絕了不少高中女生賺快錢的門路,亦嚴重損害了相關的既得利益者的豐厚利潤。《#PTGF》寫實地反映現今香港的年青人的感情世界,但亦闡述了感情與商業拉上關係所帶來的後果。

家俊覺得自己找到真愛,她是女學生芷純(鄧月平飾),起初他購買了她提供的女友服務,在相處過程中,他發覺自己與她十分投契,在數句對話及幾次飯聚後,他倆已愛上對方,並已成為真實的男女朋友,甚而發展同居的關係。可能《#PTGF》的故事情節改編自網絡小說,亦可能因片長受到限制,他倆的感情發展速度太快,從假愛變真愛的演變過程有點匪夷所思,即使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編劇仍然應多點描寫他倆的相處過程,幾段閒話家常的情節決定了他們對彼此的真愛,會否過度兒戲?他是已出來工作若干年的成年人,在短時間內與她發展真感情,除了他以往受騙被傷害而在感情方面變得不理智外,實在難以解釋他這麼信任她的理由。因此,編劇宜用更多篇幅刻劃他倆的關係從假變真的過程,如今只輕描淡寫他們在日常生活的溝通,並「蜻蜓點水」地講述他倆一拍即合的情侶關係,實在難以令觀眾信服他們成功發展的「真愛」。

很明顯,新晉導演鄭峰嵐顧此失彼,本來欲拍攝具話題性的社會寫實電影,但礙於PTGF的題材較複雜,涉及乖謬的社會現象及現今香港年青男女的內心世界,卻又想描寫男女主角的真感情,在難以顧及兩方面的情節下「進退失據」。可能導演只集中敘述其中一方面,焦點清晰,其整體成績會更佳,因為現時片長只有一百多分鐘,不少東亞的愛情片只集中敘述一段愛情故事都耗用了差不多兩小時,如今導演「貪心」地兼顧兩方面,未能圓滿地交足功課,實屬正常。由此可見,《#PTGF》是導演的第一齣作品,尚有一些需要改進的空間,下次不再這樣「貪心」,整體成績應當會有一點點的進步。


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

《沙丘瀚戰》短評

 沙漠版的星球大戰            曉龍

《沙丘瀚戰》作為荷里活的史詩式大製作,其用廣角鏡拍攝的廣袤浩瀚的大沙漠及場面宏大的戰爭場面,的確別具視聽的震撼力;「蜻蜓機」兩翼拍打的精緻鏡頭,加上蒸餾衣別樹一格的設計,確實能滿足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的獵奇心態。唯其劇本內容改編自法蘭克·赫伯特的1965年英文同名科幻小說《沙丘》,劇情大多圍繞不同家族及星球之間的鬥爭,看過《星球大戰》電影系列的觀眾都會覺得其老生常談。即使整個故事在沙漠裡發生,與《星》的宇宙場景千差萬別,仍然不難勾起觀眾過往觀影時相關的回憶,珠玉在前,《沙》難免被比下去。幸好《沙》滲進關於人性的哲學元素,探討人類如何戰勝恐懼,比《星》的層次更高,亦更有深度,在科幻動作片的類型中進行了嶄新的嘗試。


2021年9月11日星期六

《看不見的愛》

 全不計較的付出          曉龍

在結婚典禮的那一刻,男女新人必定會承諾照顧對方一生一世,永不分離,但願意毫不計較地為對方付出一切的情侶究竟有多少?這真的無從得知,《看不見的愛》裡的愛實在十分罕見。影片內明日香(吉高由里子飾)由於交通意外而失去雙親和失明,但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走出悲慘過去的陰霾,經常保持微笑,樂觀愉快地生活,擔任電話的客服人員,能力有限,不能為男友壘(橫濱流星飾)付出太多,幸好她開朗的個性感染了他,使他在出獄後沉寂多時而願意再次走上擂台打拳;很明顯,她為他付出了愛和關懷。他得悉她意外失明多年後有機會康復而重見光明,不惜一切籌錢讓她接受手術,在沒有其他選擇下,唯有再次打黑市拳,即使有生命危險,他仍然甘心為她付出一切;很明顯,他為她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因此,雖然他只是平凡人,但他為她的付出卻毫不平凡,不論我們覺得他是否偉大,都會認同他是一個願意為愛付出自己的勇者,有時候,擂台上他與對手拳來拳往的勇氣比不上他內心為她無條件的付出的激情澎湃的勇氣,因為前者只為了自己取得勝利和榮譽,後者卻為了摯愛終生的幸福著想。故《看》裡的愛之所以看不見,不在於她是一位失明人士,而在於他發自內心地為她付出的所有的愛。

《看》裡他不願意讓她看見自己為她付出的愛。當她獲得他繳付的手術費用而使她的雙眼治癒後,她卻發覺他突然「失蹤」,或許他不願意讓重見光明的她重新認識自己,或許他打黑市拳得罪了黑幫人士而不想連累她,這種全不計較的愛難以用理性的數學/科學「計算」,只能以感性的內心和情感衡量。常說:「男性不懂表達愛,只會以行動來表達對異性的愛。」很明顯,他屬於行動派,在影片裡經常保持沉默,如非必要,他都不會向她說出綿綿情話,或許這就是充滿陽剛氣的男性的含蓄的愛,不多說話而顯得「冷漠」,卻以行動說明了一切。當她的上司強行跟她回家而欲性侵犯她,上司的行為被他阻止,從他幫助她開始,便注定了他是她的「保護天使」,當她遇上危險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拯救她,他不會期望她作出甚麼回報,亦不會寄望她為自己付出甚麼代價,只希望她安穩愉快地過著正常的生活。因為愛是無私、偉大的,愛的胸襟像大海一樣廣闊,沒有邊際,更沒有界限。

另一方面,日本殘疾人士的福祉是《看》的創作人的關注點。她差點被上司污辱之際,獲得他的拯救,此「英雄救美」的情節本來值得慶賀,但事後她向他表明上司被他狂打驅趕可能會令她失去工作,然後她向他抱怨失明人士很難找到工作。為甚麼在日本此文明的國家內她需要「犧牲」自己的身體以換取工作的機會?為何她不會獲得福利部給予的慷慨援助而需要為自己的生計憂心?她的遭遇提醒當地政府應多關注殘疾人士的福祉,提供多些讓他們提升技能的機會,以免他們被迫為了生計而犧牲自己,失去尊嚴,遑論能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由此可見,《看》不是一齣純粹的愛情片,它反映了殘疾人士艱苦的生存環境,並揭示了他們悲慘的命運,在殘奧剛剛結束的今天,此片顯得別具意義,其價值亦不限於愛情的題旨,可延伸至極具爭議性的社會議題。


2021年9月8日星期三

《911算命律師》短評

 人命何價?         曉龍

談及911事件後的賠償問題,評核的標準可謂眾說紛紜。從人權的角度看,眾人皆平等,每個人獲得的賠償金額應完全相同;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每位死者的職業不同,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當然有很大的差異,故不同死者的賠償金額應有難以想像的差距;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每位死者的階級及社會地位不同,因應等級的高低所獲得的賠償金額自然千差萬別。因此,《911算命律師》內專研賠償調解的律師范伯格(米高基頓飾)陷於感性與理性之爭,從感性的角度出發,他聽過不少死者生前的故事,對他們的遭遇萬分同情,認為每個人都應獲得巨額的賠償,應從人權的角度考慮;不過,從理性的角度出發,他理應從經濟學/社會學的角度看待問題,以死者離開世界的機會成本釐定賠償的金額。米高基頓演活這種深層次的矛盾,使「人命何價」的題旨得以充分體現,並讓觀眾反思平等及人權的可貴。


2021年9月5日星期日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

 深情的動作電影          曉龍

不論觀眾是否喜歡劉思慕,都不能否認《尚氣與十環幫傳奇》是一齣深情的動作電影,徐文武(梁朝偉飾)與映麗(陳法拉飾)的一段愛情故事,姑勿論真人的年齡相距多少,他倆以出色的演技演繹「生死相隨」的浪漫情侶。她的柔與他的剛,正是中國文化中陰與陽的配合,使他的戾氣減少,並發覺自己陽剛氣的另一相反面向,當他與她在一起時,她對他的情「融化」了他,故他變得溫柔且重情重義,而她亦享受一子一女的美滿家庭帶來的幸福。《尚》超越了之前的Marvel電影,在於其加添了生活化的愛情元素,在打打殺殺之餘,演慣文藝片的梁朝偉賦予角色罕見的深度,因為他不是窮凶極惡的壞蛋,只是源於對已去世的她的長時間掛念而成為盲目地做壞事的惡人,他的本性不壞,他從善變惡,只是際遇使然。因此,他向著徐尚氣(劉思慕飾)及徐夏靈(張夢兒飾)發惡的一剎那,眉宇間仍流露一絲絲源自原始人性的同情和憐憫,他的心底內慈父與惡父之間的矛盾,在其呈現的深情的內心世界裡表露無遺,所謂見微知著,精粹便在於此。

另一方面,由美國導演德斯汀·丹尼爾·克雷頓拍攝的中式動作場面確實別具一格,除了劉思慕的功夫有一定的可觀性外,摩天大樓的竹棚對戰亦緊張刺激,其精巧的動作設計相信是導演參考八九十年代港產功夫片的成果,亞洲觀眾可以懷舊,歐美觀眾亦會看得賞心悅目。此外,映麗的太極功夫以柔制剛,雖然不一定每次都能擊敗對手,但她的動作充滿美感,徹底表現中國道家文化的陰柔美,其後尚氣模仿她的動作,牽制父親文武的猛烈攻擊,那些對打場面實在精彩。加上文武使用的十環,其實都是中國功夫的其中一種門派,多年前周星馳執導的《功夫》同樣有一相似的角色。如果觀眾期望能觀賞五花八門而集大成的中國功夫,《尚》必定不會令大家失望,甚至超越我們的期望和想像,把功夫的運用提升至哲學性的形而上的層次,其對傳統中國思想及意識形態的探索,亦能充分滿足外國觀眾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並加深他們對其傳統思想的了解。

不過,從視覺特效來說,《尚》明顯只是B至C級的荷里活電影,飛龍的動畫稍為簡陋,視覺效果欠缺美感,甚至比不上近年國內的電視劇,筆者在IMAX影院內看著巨幕,其粗淺的畫功及簡單的動作確實使追求視覺享受的觀眾失望。且尚氣與父親對打的場面本是影片的高潮,但其毫不眩目的視覺效果被之前的Marvel電影系列比下去,或許投資者對《尚》的信心不足,不願意投放大量金錢在電腦效果上,以免亞洲票房欠佳而虧本。《尚》作為Marvel電影系列的其中一員,與一直強調視覺特效的《復仇者聯盟》系列大相逕庭,難免令沉醉於電競比賽的年青觀眾小覷此Marvel電影的分支,然後不願意繼續追看其續集,甚至停止觀賞針對亞洲市場的Marvel電影。因此,《尚》的創作人必須解決此問題,改善影片的視聽效果,讓其中西結合的特色得以在美輪美奐的特效中展現出來,這亦可吸納喜愛中國文化以外長年埋首電玩的年輕人,擴闊觀眾的年齡層,並滿足不同愛好的觀眾,讓他們獲得心中所需,最後成為別樹一幟的跨類型電影。


2021年9月1日星期三

《復仇殺姬》短評

 情節交待不清

《復仇殺姬》內Maggie Q雖然已屆中年,但依舊賣力演出,她的武打鏡頭不遜色於二十多歲的年青演員,其演出文戲時搔首弄姿的媚態亦別具個人風格。米高基頓雖然老態畢現,但身手依然靈活,與她較量時盡顯功架。唯他倆忽爾如膠似漆,忽爾水火不容,關係從不穩定,兩人是敵還是友實在是一大謎團,這本為演員提供偌大的發揮空間,可惜故事情節交待不清,令他們的演出「模稜兩可」,還使觀眾對他亦正亦邪的形象摸不著頭腦,遑論會對他倆相關的突發事件產生深刻的投入感。

曉龍


2021年8月28日星期六

《醫官同謀》

 貪腐「殺人」                    曉龍

原來貪腐不單是金錢的事,還會「殺人」。《醫官同謀》裡在羅馬尼亞「集體」夜總會內發生的一場大火,不要以為只有烈火及濃煙會殺人,殊不知傷者被送往醫院後即使僅約百分之十的皮膚被燒傷,仍然會被細菌感染而死亡,箇中原因,當然與醫院的消毒液被嚴重稀釋有關,而稀釋的原因當然與醫務人員及政府官員的貪腐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很多時候,問題的表面容易化解,但內裡百孔千瘡的人事和體制問題卻環環相扣,解決了一個部門的問題,另一些部門的問題依舊存在;化解了一個危機,另一些危機接踵而來。故《醫》的創作人指出的問題不容易解決,所謂「剪不斷理還亂」,問題的精粹便在於此。

《醫》作為一齣紀錄片,從縱向及橫向兩種不同的角度揭示貪腐問題的本質。從縱向角度來看,此片追蹤傷者在大火中受傷、心靈受創,至抵達醫院後以為看見康復的希望,怎知道病情卻反而越來越嚴重,最後即使勉強掙扎求存,依然「苟延殘喘」,並對整個醫療制度失去信心。從橫向角度來看,此片描述大火事件披露的貪腐問題如何引起媒體及普羅大眾的關注,新聞媒體秉持伸張正義的原則,揭示此問題如何禍國殃民,並報導真相,讓普羅大眾知悉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從而製造輿論,觸發大規模的示威,給予政府官員沉重的壓力,推動衛生部門人事及制度的改革。因此,本片的珍貴價值在於其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讓觀眾從多種面向透視整件事的方方面面。

如果一般觀眾沒有被燒傷的經歷,不容易了解影片中羅馬尼亞傷者的悲慘狀況。本片以一位年青的女傷者為例,以她無奈抑鬱的愁緒,講述她痛苦的過去,以及如今她學習如何運用機械手以重過正常生活的經歷。不要以為醫官貪腐只是國家的財政問題,原來病人進入醫院後,身體本已十分虛弱,遇上充滿著細菌的惡劣衛生環境,容易導致康復期減慢,甚至因細菌感染而奄奄一息。她是生還者之中的幸運兒,攝影師替她拍攝的一輯照片,在展覽期間確令觀者動容,因為我們不會覺得她很美,每當看見她已失去多年的肢體時,即使對她的堅持和勇氣致以萬二分敬意,仍然會惋惜她的美貌不能與殘缺的軀體配合,並想像她漂亮的臉龐與完整身軀天衣無縫的配合,然後慨嘆殘酷的現實,繼而痛恨貪腐的可怕。因此,《醫》的創作人列舉她的實例,當我們得悉她的真實遭遇時,確實「震懾人心」。

另一方面,《醫》的英文片名Collective正好表明貪腐問題是集體而非個人的事。不要以為羅馬尼亞位處東歐,那裡發生的爆炸事件事不關己,其實每一地區都可能會有貪腐問題,幸好當地仍然有新聞自由,可以讓普羅大眾透過不同媒體洞悉真相,亦可了解事件的核心,不會視大火後在醫院內發生的種種事情為簡單的醫療事故,並讓政府官員卸責,懂得把問題歸咎於整個制度及相關的政府官員。影片內原有的衛生部長下台後,新任部長立即大刀闊斧地推行醫療改革,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這證明大火不是傷者及醫院職員個人的事,而是關乎每一個人的醫療福祉的集體事件。由此可見,《醫》的中英文片名各具特色,前者指向承擔重責的主要人員,後者指向爆炸事件及其衍生的各種問題的本質,同樣別具社會意義。


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

《爸爸,對不起》短評

 溫情洋溢的父子情                  曉龍

在香港觀賞越南電影的機會不多,要透過電影了解當地的家族文化及風土人情,實在談何容易!《爸爸,對不起》除了帶我們觀賞越南的街頭景緻外,還讓我們知道當地人濃厚的人情味和家庭觀念。影片內即使巴桑的弟弟烏特奎經常闖禍,醉酒鬧事,負債累累,巴桑依然一聲不響地為他償還賭債;即使巴桑的親戚說話尖酸刻薄,對巴桑的閒言閒語不留情面,巴桑依舊視他們為自己「摯愛」的原生家庭家人,他們遇上任何問題時,他都會兩脇插刀,施予援手。他的兒子溫看不過眼,認為親戚對他欠佳,他對他們實在太好,這對他不公平!溫作為新一代,主張以眼還眼,瞧不起他們總在他身上獲取小便宜,這導致他與溫的代溝問題日趨嚴重。事實上,他愛溫,溫亦愛他,兩代的衝突終在他的身體日漸衰殘而溫願意捐贈器官給他的一剎那間冰釋前嫌。所謂有危亦有機,他遇上生命危險之時卻碰上化解代溝問題的大好時機,溫情洋溢的父子情正是《爸》跨越國界的最大亮點。


2021年8月21日星期六

《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

 創意與想像力            曉龍

常說「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當創意遇見創意》),《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的創作人以懂得說話的小狗及具領導能力的小男孩萊德組成汪汪隊,駕駛多種不同類型的車輛,以保護冒險市市民,小狗、男孩與汽車都是舊元素,但三者合併組成一支海陸空兼備的新隊伍,竟成為一種與別不同的新元素,或許這就是創意的本質。當創作人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小狗懂得用人類的語言與男孩溝通,讓牠們與生俱來的忠誠個性發揮功效,便能夠組成救援隊;當冒險市市民遇上危難時,牠們像消防員一樣,拯救想像世界中的人類。想像力並非完全天馬行空,影片中的小狗其實是現實中的人類,當動畫內人類換成小狗,顛覆了兩者既有的角色,現實中人類經常拯救小狗的情景逆轉為小狗拯救人類,或許「反叛」是創意衍生的一大源頭,當我們像創作人一樣把世界上不同物種的既有角色進行前所未有的「大兜亂」,創意與隨之而來的新鮮感便自然而生。因此,創意源自想像力,想像力源自顛覆,把人類的語言、行為和能力放在小狗身上,與現實相反的幻想世界便在一剎那間出現在觀眾眼前。

另一方面,筆者相信《汪》內韓丁納市長的原型人物是當年德國的希特拉,從韓丁納自動當選開始,他便有賄選的嫌疑,這與當年希特拉被懷疑買選票的情況十分相似,其後他正式當選市長後進行廣泛及大規模的自我宣傳,放煙花慶祝的高調舉動,其營造「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希特拉不遑多讓。這證明創意很多時候並非憑空捏造,想像力亦非無中生有,所謂「萬丈高樓由地起」,創作人需要運用固有的知識對他的角色進行精心的設計,不吸收「養分」不可能有輸出,遑論會有驚世駭俗的精品。不過,《汪》始終是一齣兒童動畫片,現實中的希特拉十分暴力,屠殺大量猶太人,創作人需要刪減他暴力的行為,但又要解釋冒險市市況大亂,市民危在旦夕的情況從他而生,唯有以多種意外的出現作為他們陷於危難的因由,這亦為汪汪隊需要出動提供絕佳的理由。因此,影片內他慶祝自己成功當選市長而舉行的放煙花活動不小心釀成意外,讓汪汪隊出動拯救市民,既秉承服務市民的宗旨,亦免除過往英雄式「以暴易暴」的手段可能教壞小朋友的弊病,更可使成年觀眾藉著影片教導兒女「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

《汪》內阿奇多年前是冒險市裡的流浪犬,萊德在街頭發現牠,遂收留和訓練牠,使牠成為汪汪隊的主力,但牠再次進入此城市內執行任務時,卻勾起其曾被遺棄的慘痛回憶,使牠屢次失手,並犯下嚴重的錯誤。但萊德沒有因而怪責牠,反而鼓勵牠要尋求團隊的協助,忘記過去,最後在回憶「消失」後牠始能恢復正常狀態執行任務;牠像不少現實中的人類,失敗後心底裡保存了挫折的慘痛回憶,造成沉重的心理陰影,久久揮之不去,難以克服困難,遑論能在失敗之處重新站起來。影片創作人運用「擬人法」,視牠為某些用盡精力克服心理陰影的人類,把牠的心靈質素提升至人類的高度,可見動畫中「擬人法」能使角色有偌大的發揮空間,不單把人類的言語和行為放在牠的一舉一動上,還讓牠擁有人類的內心世界。或許我們欲擴闊創作的空間,必須把其他物種的特質放在原來不相配的角色上,這樣才可發揮我們的想像力,並逐步建構不一樣的幻想世界。


2021年8月17日星期二

《反轉方舟動物團》短評

 團結就是力量             曉龍

《反轉方舟動物團》以一群象鼻獸為主角,本來德高望重的象鼻獸婆婆柏芝為其族群建立了「新天新地」,期望牠們能夠不與其他動物接觸而安全地過活,在牠眼中,其他動物會傷害象鼻獸,整族為了延綿不絕而不致滅亡,遂自願留在「新天新地」內而不與外界接觸;殊不知其周遭的活火山將會爆發,外來的象鼻獸菲尼、黑面狐莉亞及其他原本在方舟上的動物願意到「新天新地」拯救象鼻獸族,柏芝在半信半疑、危難迫在眉睫下,遂得悉其他動物不一定是敵人,牠們在一大群象鼻獸身處險境時都會伸出援手,樂於在水深火熱中拯救牠們。這證明團結就是力量,如果把此道理放在國際合作的議題上,每個國家只像孤島般存在並不能解決身邊所有難題,唯有適時尋求協助,與其他國家通力合作,彼此互通有無,包容對方與自己的差異,尊重對方的主權和獨立性,才能建立和睦共存的全球化世界。


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

《爆機自由仁》

 要尊重每一個人              曉龍

《爆機自由仁》別具諷刺性,當年青人玩電腦遊戲時只把焦點集中在自己可以操控的角色時,其實一些非操控角色都有自身的存在價值,正如此片裡的銀行職員阿仁(賴恩雷諾士飾),他在遊戲公司的另一小職員精心設計的AI程式下,成為有血有肉的「人」,不甘心依循遊戲故事的安排,亦不服從其固有的角色設定,以飛快的進化速度,成為唯一不由玩家控制而享有自由及獨立性的主體。表面上,《爆》是一齣奇幻動作片,遊戲內美輪美奐的場景,緊張刺激的爆炸鏡頭,當然具有一定的可觀性;實際上,它是一齣文藝劇情片,其以遊戲為例,講述遊戲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需要被愛護,需要被尊重,即使他似乎在遊戲中可有可無,仍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依舊盡己所能而做到最好。正如遊戲公司的小職員,他似乎在整個遊戲的創作上不值一提,依然對遊戲設計及公司發展盡了一分棉力,當他創作的最新獨特的遊戲場景被公司老闆不問自取地放在自己的遊戲內,不尊重他,侵犯了他的知識產權時,他理應像阿仁一樣,不屈服於外在的限制,為自己的命運奮戰到底。因此,雖然他與阿仁分別是公司與遊戲中的小角色,但同樣應享有被尊重的權利,同樣應享有自主自重的自由。

影片講述的電腦遊戲「自由城市」內玩家需要殺人進行破壞而得分,身處於惡貫滿盈的世界,以暴易暴是「爆機」的唯一出路,現實中的年青玩家似乎對這些遊戲程式的固有設計心滿意足,沒有想出任何改變的可能;殊不知遊戲公司的小職員厭惡這些悲觀暴力的程式,設計另一種與別不同的遊戲,由阿仁作出示範,幫人救人可以得分,從他開始建立和平友愛的世界。或許導演薛恩·李維想運用這種反差帶出一個道理,遊戲越暴力,便會越受年青人喜愛,這只是一種「美麗的誤會」,很多時候,玩家玩得太多暴力的遊戲,都想轉換一下口味,玩一些另類健康的遊戲。根據《爆》的末段顯示,只要遊戲設計有趣、具創意,即使遊戲宣揚和平,其受歡迎程度依然不遜色於之前鼓吹暴力的遊戲,這證明電腦遊戲的設計應多元化,讓動態與靜態的遊戲在商業市場內平分春色,滿足不同個性的玩家,這才是遊戲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導演難以滿足於製作視覺特效的單一元素,希望觀眾觀賞充滿美感和動感的畫面之際,仍然會對現實中的電腦遊戲作出一點點的思考。

《爆》的英文片名Free Guy中的Guy可以是任何人,但阿仁並非任何人,他有自己的思想言語,具有無從取締的獨特性,這就像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每一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普通,卻很獨特,世上沒有另一個自己,即使是雙生兄弟/姊妹,都會有自己特殊的個性和行為,別人不可阻礙/操控自己。很明顯,創作人藉著阿仁暗示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自由意志都是「神聖不可侵犯」,在現今二十一世紀的新世代,只崇拜名人的單一價值觀似乎已逐漸褪色,當《時代》雜誌以「我們」為封面主題時,我們正好提醒自己,需要尊重每一個人,不單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平凡人亦需要我們的尊重。由此可見,雖然《爆》的故事情節與多年前的《真人Show》有明顯的差異,但其「尊重世界上的每一位」的題旨卻同出一轍。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怒火》短評

 具震撼力的動作場面           曉龍

即使《怒火》敘述警察變節的老掉大牙的故事,其動作場面及視覺特效仍然是全片的亮點。港產招牌式的飛車特技,警車與賊車在鬧市內橫衝直撞等畫面雖然司空見慣,但當中撞擊與爆破的準繩度確令觀眾嘖嘖稱奇;港產軍火武備的大規模展示,賊人重裝上陣的震撼場面,其只此一家的本土味道無從取締。熟悉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亞洲觀眾可透過這齣電影找回久違了的「超現實」的警匪對壘的鏡頭,其濃烈的懷舊色彩,正是作者導演陳木勝使觀眾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的個人風格;影片字幕播放時放映陳導演製作此片的花絮,他繪畫的分鏡圖亦展現其設計動作鏡頭的精密心思。另一方面,影片後段張崇邦(甄子丹飾)與邱剛敖(謝霆鋒飾)單獨對打的鏡頭,盡顯甄氏本人作為動作指導的實力,亦盡現東方暴力美學中剛柔並濟的特色。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媽媽的神奇小子》

 真人真事的感染力         曉龍

取自蘇樺偉的真人真事,《媽媽的神奇小子》具有非一般的感染力,相對多年前的荷里活電影《阿甘正傳》的傳奇故事,《媽》較為本土化,亦有真實感,勵志的色彩當然較濃厚。影片內蘇樺偉(馮皓揚飾)從出生開始腦痙攣的經歷固然值得同情,但他的奮鬥故事及母親(吳君如飾)對他的培育更令我們感動;現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上,而他卻早就輸在起跑線上,不過,他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反而不斷努力,把已失去的時間追回來,甚至在殘奧徑賽裡奪標。不少人都以為傷殘人士很可憐,影片內他的身邊人都不例外,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從他跟隨方教練(張繼聰飾)學習跑步開始,直至參加殘奧,他不斷聽見身邊人所說的「閒言閒語」,說他不切實際,獲得金牌都沒有任何用處,叫他放棄理想,不要加重自己家庭的負擔等。惟他不受他們影響,有個人的堅持和執著,專心致志地向著自己的目標進發。由於蘇樺偉此名字早已家喻戶曉,編劇無需過度著墨於他的成就,可以把篇幅集中於他的個人經歷及心理描寫上,使他的角色別具立體感,除了把影片內容聚焦於他接受訓練的過程外,還描述他與母親童年及少年時親密,至青年反叛期疏離的關係,亦敘述他與教練在比賽過程中共同進退的夥伴關係。可見《媽》讓我們了解他整個人,而非限於他的體育成就,其勵志及感人之處,正在於他克服自身障礙及家庭困境的能耐,以及他在發揮潛能時永不放棄的態度。

很意外,《媽》竟藉著蘇樺偉的經歷反映殘疾運動員未能獲得公平待遇的問題,1996年,李麗珊與他同樣獲得奧運金牌,前者得到大量獎金,後者卻未得到同等的優厚待遇,這證明殘疾運動員在香港社會裡一向被貶視,甚至被忽視。他的媽媽多次在接受訪問時提及此問題,其後終引起媒體的關注,並驅使當時的港英政府改善此問題。雖然殘奧至今的受關注程度仍然比不上健全人士的奧運會,但最低限度他的成就使大家多關心殘疾人士,亦多留意他們的權益。在2021年東京奧運舉行期間,筆者發現社交平台裡部分網友仍舊會提及他,這證明現今殘奧中的香港運動員受重視,即使現今他已退役,他仍然功不可沒,當年他的媽媽在不同媒體裡為殘疾運動員抱不平的一字一句,至今依舊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力。

很明顯,《媽》的幕前幕後工作人員在拍攝前搜集了不少相關的資料,影片中的蘇樺偉及他的媽媽都曾經與原型的真人見面,故馮皓揚得以仔細地模仿他的小動作,並揣摩他的神態,即使在身體語言的表達上有少許落差,仍然能憑著演技呈現超過80%的他;而吳君如亦神似地演繹他的媽媽說話的語氣及從不認輸的堅毅個性,她對他無微不至的愛,在她陪伴他跑步的過程中、她對他鼓勵及支持的說話裡徹底反映出來。由此可見,演員在模仿真人時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使影片內容別具「真實感」,他們不似做戲的自然演出,讓演員與角色「融為一體」,其與相關的真人真事的巧妙配合,令影片感人至深,亦可勉勵年青一代以他為榜樣,面對困難時依然抱著百折不撓的精神,勇於跨過逆境,並克服自身的障礙,終有一天會取得成功。


2021年8月4日星期三

《女人街・再見了》短評

 耳熟能詳的生活化小人物           曉龍

《女人街・再見了》呈現了香港都市生活的眾生相,有叫賣的小販、看檔的小孩、年青的女搬運工人、與街坊熟悉的臥底警察、從事非法買賣的古惑仔等,全都是我們在旺角女人街附近閒逛時耳熟能詳的生活化小人物,眾演員「貼地」的造型和演出,使我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例如:衫佬(廖啟智飾)市井的外表,他去別處賭錢時依靠小東(梁珈榕飾)看檔,罕見的女搬運工人(劉心悠飾)搬貨時大汗淋漓,古惑仔偷運鑽石,臥底警察(吳卓羲飾)與街坊閒話家常。無可否認,《女》給予身為香港觀眾的我們日常生活的親切感,即使臥底警察的對白有明顯的反智傾向,仍然無損此影片的本土特色,亦不會妨礙我們對影片內容的投入感。


2021年7月31日星期六

《採魂邨》

 從舊至新的創意            曉龍

根據《當創意遇見創意》一書,「什麼是創意?舊元素的新組合…」《採魂邨》的創作人深諳此道,把眾多舊有的恐怖元素混合在一起,有深夜鄰居的噪音、牆壁上四處可見的霉跡,已死小孩的影子,深沉的人形玩偶,紗布裹臉的殭屍等,差不多已把過往曾經在世界各地恐怖片中出現的驚慄畫面放在這齣影片內,雖然橫看豎看都是熟口熟臉的舊元素,但放在同一影片的幾個故事裡卻成為前所未見的新組合。或許這就是《當》的作者所述的創意,畢竟電影已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要從無至有進行創新,實在談何容易!故《採》的導演趙巴倫向過往的恐怖片致敬,讓觀眾透過他的作品尋回過往相關電影的觀影回憶,單看此影片的畫面可能不覺得驚慌,但因看見這些畫面而引起相關的聯想,才使觀眾不寒而慄。例如:當我們看見人形玩偶時,可能想起日本以人偶為主題的恐怖片,或者荷里活的《娃鬼回魂》系列,導演高明之處,在於影片內模仿他人作品的鏡頭即使有抄襲之嫌,依舊能喚起我們久違了的回憶,讓我們驚慌的反應在觀影後仍然揮之不去。不過,看《採》的觀眾必須擁有觀賞恐怖片的回憶,否則,影片的恐怖鏡頭可能只達致表面化的驚嚇效果,遑論能讓驚慄感滲入他們的內心。

另一方面,不知道是刻意還是巧合,《採》的編劇安排了幾個故事的主要角色彼此之間有或多或少的關係,這些角色不認識對方,但曾經相見/相遇,像奇斯洛夫斯基在《藍白紅三部曲》中的編排,但《採》內這些角色之間沒有特殊的關係,他們只是偶然地遇上對方,難以與《藍》內不同角色之間互相串連的巧妙設計媲美。或許《採》的編劇沒有這麼大的野心,只想告訴觀眾影片內幾個故事其實是一個整體,沒有企圖要把當中的主要角色串連起來;或許這些角色之間似有若無的關係正暗示結局內有一個「鬼王」從中作梗,使所有曾經入住/進入「光林公寓」的客人/陌生人都無一倖免地遭殃。其實這些角色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上的你我他,漫畫家、藥劑師、買藥的客人、大廈管理員及小孩等,沒有一人突出標青,亦沒有一人另類窩囊,他們都容易在我們的身旁出現,或許就是這群「普通人」讓我們把他們聯繫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上的任何陌生人,亦可能幻想他們在真實世界裡存在及與我們一樣正常生活,繼而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釋放積壓已久的恐懼感。

不清楚香港的發行公司是否刻意把《採》的中文片名與九龍彩虹區的彩雲村掛勾,兩者的粵語發音完全一樣,這可免除香港觀眾與這部韓國電影的隔閡,亦可想像影片內發生的種種詭異的事情在彩雲村內如實發生,為日復一日的平淡沉悶的生活帶來難得一遇的刺激。或許人類本來就是在心理和個性兩方面皆十分矛盾的生物,一方面我們很怕看見/遇上平時不會看見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們又渴望看見/遇上這些十年難得一遇的事物。《採》的創作人抓緊我們這種矛盾的心理,讓過往電影中的恐怖畫面傾盤而出,以滿足我們害怕/喜歡被嚇的慾望,試圖在主流的商業市場內分一杯羹,之前公開預告後在短短3天裡已獲超過70萬觀看次數及1萬則留言,如今正式上映,夾雜著港產恐怖片常見的生活感,相信會「越戰越勇」,並成為近期香港電影市場內的熱門話題。


2021年7月29日星期四

《幻險森林奇航》短評

 超現實的「視覺旅行」          曉龍

電影已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要在「視覺旅行」的電影裡尋找新鮮感實在談何容易!即使《幻險森林奇航》的創作人未能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最低限度影片的場景別具奇幻性,奇珍異獸的出現,人變石頭的魔法,長生不老的「詛咒」,都會讓這兩年來由於新冠肺炎肆虐而難以到境外旅行,被迫留在家中,觀影經驗不多而想像力豐富的小朋友為之著迷,他們觀賞《幻》的過程猶如進入超現實世界,雖然不及坐過山車那樣緊張刺激,但最少可滿足他們追尋幻想國度、在異境裡尋幽探秘的官能需要。狄維莊遜再次扮演心地善良的大叔,以貨船船長法蘭的身分與英國科學家莉莉博士(艾美莉賓特飾)進行頻密的交往,他倆算不上擦出火花,但兩人之間身體語言的互動總算風趣幽默,其「製造」的笑位亦不算少。


2021年7月25日星期日

《聽見歌 再唱》

 做自己的重要性           曉龍

《聽見歌 再唱》內身為布農族的一群小孩在深山裡的部落小學內唸書,長時間與居於市中心的城市小孩隔絕,雖然覺得自己與別不同,但難免因被邊緣化而自信心低落,幸好體育老師方雅各(馬志翔飾)沒有放棄他們,碰巧音樂科代課老師黃韻芬(陳嘉樺飾)到該校任教,學校又因欠缺特色的教育而需要面對「殺校」的危機,故方老師擔任指揮,黃老師擔任音樂指導,在歌唱比賽中取得冠軍的獎項對該校從上至下都十分重要。不過,這群沒有太多唱歌經驗的小孩需要在三個月內準備充足去參賽,時間實在太緊迫,且選擇了一首在大城市內流行的歌曲演唱,欠缺了布農族的特色,慘敗實屬意料之內。故方老師與黃老師其實不太了解這群小孩的特點和長處,只「自以為是」地選擇了一首動聽的歌曲,便以為這首歌適合他們,對布農族的文化傳統欠缺深入仔細的了解,使他們難以發揮所長,遑論可以表現屬於自身民族的既有特色,並讓生活在城市的居民認識此民族獨特的聲音和演繹方法。

幸好在比賽過後,方老師得到評審亦是舊日認識的大學音樂教授的提點,知道在歌唱比賽中要表現這群小孩與別不同的唱腔,便需要在選歌時配合他們與生俱來的民族特質,因而其後在參賽時不單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還穿上傳統的民族服裝,他們唱得很愉快,亦很享受觀眾給予的掌聲,不論最後能否獲得冠軍,他們其實已經上了寶貴的一課。因為他們了解自己與在城市內成長的小孩千差萬別後,已經不會自卑,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可取締的獨特性,亦有自己的先天優勢,即使羨慕其他城市人較時髦的外表和較亮麗的衣飾,仍然肯定自己珍貴的存在價值。畢竟這群小孩的思想較簡單純樸,原以為城市人比自己高人一等,因為其物質生活較自己的家庭富裕,自己屬於低下階層,在個人成就及對社會的貢獻兩方面遠遠比不上城市人。因此,他們需要透過別人給予的掌聲建立自信,正如盧校長(杜滿生飾)所說,他從來沒有在校內看見他們在別人給予掌聲時燦爛而充滿光彩的笑容,或許他們需要在別人的讚賞下才可肯定自己,並在改善自我形象後才可於其他事情上再出發,這是他在他們第一次落敗後仍然鼓勵他們再次參加歌唱比賽的主要原因,亦是方老師願意帶他們再次出外挑戰自己的最具決定性的動機。

《聽》指出了亞洲的中小學教育日趨「市場化」的嚴重問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經營一所學校與做生意無異,講求包裝及宣傳,影片裡的部落小學欠缺資金和人力,難以吸引足夠的學生入讀,但對於這群布農族小孩來說,這所小學顯得彌足珍貴,如果不幸倒閉,他們便需要到最少二十公里以外的學校就讀,花在上學放學的精力和時間肯定不少,這亦使他們難以在下課後幫助家人工作,容易造成長遠的生計問題。影片創作人明顯諷刺台灣教育部只顧及城市小孩的福祉而罔顧少數民族的需要,只願意幫助強勢的大校而忽視弱勢的小校,故影片裡的部落小學即使有一些對教育充滿熱誠的校長和老師,仍然難以「力挽狂瀾」,難以使學校解決收生不足的問題。由此可見,影片對台灣教育政策的批評和鞭撻,不論我們身處何地,都會感同身受,因為類似的問題經常在少子化和現代化的社會內出現,台灣不是唯一一個特殊的例子。

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

《情迷電影節》短評

 夫子自道的況味   曉龍

導演活地亞倫自比為過氣電影課程講師莫德(華萊士尚恩飾),嚮往新浪潮時代的經典法國電影,對現時俗不可耐的電影節獲獎電影嗤之以鼻,只生活在孤芳自賞的個人世界內,在潛意識中的黑白畫面內亦只幻想自己在舊日的經典鏡頭中出現。即使影片內仿拍的經典場面比不上真正的畫面,仍然可被視為一次大膽的實驗,亦暗示導演近年拍攝的獨立美國電影已經與主流的荷里活世界格格不入,在獨自努力的過程中,只好以昔日的新浪潮導演的作品為比對,並清高地表現自己另類而別具一格的個人化特質。不過,他對《斷了氣》、《祖與占》等經典電影的著迷,又能否填補他日漸空虛孤寂的心靈?這真的不得而知。


2021年7月18日星期日

《殺出個黃昏》

 新舊交融的化學作用            曉龍

曾幾何時,香港電影必定以年青的俊男美女擔任男女主角,不像歐洲電影或美國的獨立電影,如有合適的題材,會找年長人士擔任男女主角,如今《殺出個黃昏》由新人高子彬執導,邀請資深的演員謝賢及馮寶寶分別擔任男女主角,演出經驗豐富且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林家棟擔任監製,新舊交融的成果,在《殺》內有目共睹。影片內田立秋(謝賢飾)擔任過氣殺手,依靠蔡鳳(馮寶寶飾)這位殺手經理人找生意,殊不知今時今日殺手已是夕陽行業,需要找殺手殺人者不多,反而有不少「顧客」想找殺手殺自己,這正好反映現今日趨嚴重的老人自殺問題。例如:影片內周驄家財萬貫,但妻子已去世,生無可戀,抵受不住孤獨和寂寞的煎熬,欲結束自己的生命,但自己下不了手,只好聘請秋解決自己的問題。秋看見他時,感同身受,同樣承受著孤獨的生活帶來的痛苦和無奈,秋雖然身為殺手,但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難以接受幫人自殺的交易,遂只好離他而去。幸好秋偶然遇上屈紫瑩(鍾雪瑩飾),即使有代溝,仍然可擦出不少火花,亦可藉著與她的對話排解自己的寂寞愁緒。故《殺》能予觀眾與別不同的新鮮感,影片內「青春之歌」的舊,配上瑩鍾愛的流行曲的新;謝賢及馮寶寶的舊,配上鍾雪瑩的新;林家棟的舊,配上高子彬的新,戲內戲外的新舊交融,正好使影片別具一格,在懷舊與流行之間達致前所未有的平衡。

如果人生以一天的不同時段作比喻,可分為清晨、早上、中午、下午、黃昏及晚上,在多年前的電影頒獎禮內,謝賢曾獲頒終生成就獎,但他要求該獎的名稱改為專業成就獎,這可能源於他自覺自己的演藝事業仍未結束,希望日後踏進晚上的階段(即老年)時仍能在電影界裡發光發熱;在多年後的今天,他果然能在《殺》內再次擔任男主角,並使自己的演藝事業再次起步,讓自己的生命「黃昏未晚」,繼續努力,持續打拼。高導演曾說他與馮寶寶分別擔任男女主角時自己尚未出生,認為今次與他倆合作是對自己的一大挑戰,很難得,導演在電影界的工作經驗不多,但調教演員演出的能力甚高,他在影片內已不是以前在報章雜誌內經常出現的「四哥」,她在影片內亦不是以前在媒體內出現的「寶寶姐」,他倆較平實的演出,真的能表現觀眾過往不曾看見的演技;他倆較「平民化」的身體語言,亦分別配合兩個角色多年來各自的成長背景。故他倆如今洗脫原有奢華外表而表現較普通「貼地」的另一面,除了具有無比的勇氣「打倒」昨天的自己外,還需要在導演的細心指導下,觀察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導演的悉心調較下,發掘自己在鎂光燈背後平平無奇的另一面。

很明顯,謝賢及馮寶寶在《殺》內不會以資深的演員自居,願意為角色所需而改變自己,不單讓他倆彼此之間產生必要的化學作用,還使鍾雪瑩與他同場演出時得以自然地調較自己的一舉一動,不會因他在自己面前而有絲毫的害羞和膽怯,這除了是她本人大膽的個性使自己毫不畏懼外,相信這亦是高導演的功力所在。由此可見,導演與演員的適切配合讓《殺》成為近年香港電影的上乘之作,但願過往只以年輕的俊男美女擔任男女主角的港產片成為過去,日後有更多具多元化題材的香港電影出現,百花齊放的主題,讓不同年齡的觀眾都找到適合自己觀賞的電影,這才是未來港產片市場均衡及健康的成長,亦是流行文化得以多元發展的契機。


2021年7月15日星期四

《她和他的戀愛花期》短評

 浪漫的感覺敵不過現實的煎熬

年青時期的他與她享受浪漫甜蜜的拍拖感覺,自覺一切很幸福,生活如常愉快地持續下去。但同居後面對生活的艱難,她像以往一樣熱切地追尋個人的理想,她沒有任何轉變,他卻因現實生活的壓迫而變得較以往勢利,他的一百八十度轉變,引致他倆的衝突頻生。或許浪漫的感覺敵不過現實的煎熬,他與她的戀愛像花期一樣,會過時,會枯萎,甚至會凋謝;或許拍拖與同居千差萬別,前者可以在溫馨的感覺中愛得轟烈,後者卻只可在現實的限制下努力地愛。花期過去,他與她回望過去,一切都如夢幻泡影,值得珍惜,值得懷念,卻顯得短暫而容易消逝。


曉龍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黑寡婦》

 她也是人?          曉龍

《黑寡婦》作為一齣超級英雄電影,以一個「普通人」為主角,算是較罕見;相對而論,美國隊長體能超班,鐵甲奇俠高科技想像力強勁,雷神奇俠力大無比,《黑》的女主角娜塔莎(施嘉莉祖安遜飾)較普通,在受訓後體能比常人佳,但明顯較上述超級英雄遜色,懂得運用新招式對付敵人,但欠缺高科技創造的想像力,其力量可能比一般女性佳,但不算大力。她與其他復仇者聯盟的成員比較,只是一個在平凡人之上但遠遠不及其他超級英雄的「普通人」。或許現今女性主義抬頭,女性逐漸佔據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職位,女性導演人數不斷增加已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如今由女性擔綱演出的電影逐漸受歡迎,較「貼地」的黑寡婦除了身手較靈活,打鬥的智慧較上乘,奔跑的速度較快外,基本上與一般的平凡女性沒有太大的差異。我們可透過她的妹妹葉蓮娜·貝洛娃(佛蘿倫絲·普伊飾)望向她背部的主觀鏡,得悉她長年累月的打鬥引致的嚴重瘀傷,這證明她與復仇者聯盟內其他「神人級」的成員有一大段距離。因此,要看「貼地」的超級英雄,《黑》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娜塔莎不幸地不在一個「真實」的家庭中成長,但她的家庭觀念很重;從她長大後尋回葉蓮娜的一剎那開始,她便主動地與妹妹重新建立關係,培養感情,及後重遇她的父母,更欣喜若狂地享受難能可貴的家庭溫暖。即使後來她得悉自己在偽裝家庭裡成長,父母和妹妹與自己根本不是直系的親屬,仍然視他們為自己真正的家人。故她對親情的渴求,完全受感性多於理性支配,或許她與其他平凡女性一樣,有一顆寂寞的心,需要心靈的慰藉,享受家人的陪伴,渴望父母的保護,希冀同甘共苦的姊妹情。女性觀眾在大銀幕上看見她,不會與她產生「距離感」,因為她與她們有不少相似之處,自己亦容易投入其中。她們同情她的經歷,亦容易產生共鳴,看《黑》時會發現觀賞超級英雄電影再不是男性觀眾的「專利」,並發覺她原來是自己/身邊朋友的影子,即使自己不曾加入特工的秘密組織,不曾失去真正的家人,仍然會產生意識方面的認同感,因為她們與她同樣是外剛內柔的女性。因此,要看深入女性內心深處的電影,《黑》是一個尚佳的選擇。

當然,《黑》作為一齣主流的荷里活動作電影,一定少不了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施嘉莉祖安遜使出渾身解數,以快速的動作,敏捷的打鬥技藝,展現曾經受訓的特工本色;雖然她會受傷,偶爾會被擊倒,依舊會在倒下後重新站起來,仿如其他復仇者聯盟的成員,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並有堅毅而「流血不流淚」的特質,與陽剛味較重的男性不相伯仲。故稱娜塔莎為男性化的女性,在她擁有上述男性特質的大前提下,算是合情合理。此外,男性觀眾看見大銀幕上的她,彷彿正在觀賞二十一世紀的史泰龍,雖然她欠缺男性的肌肉及其與生俱來的男人味,亦沒有男性的外貌和身形,但她強悍的個性及做任何事皆堅持至最後的態度是新一代堅強女性的必要條件,亦是「男性化」的女性的共有特質。因此,要看較男性化的女性電影,《黑》是一個適當的選擇。由此可見,從平凡觀眾及兩性觀感的角度分析,即使《黑》未能為大家帶來太大的驚喜,仍然值得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捧場。


2021年7月2日星期五

《情系一線》

 命運的奧妙          曉龍

冥冥中有主宰的愛情,是命運把《情系一線》的高橋漣(菅田將暉飾)及園田葵(小松菜奈飾)拉在一起。他倆在13歲時開始他們的初戀,原以為可以一直相愛下去,殊不知葵複雜的家庭背景使他們不可繼續在一起,他倆私奔失敗,漣留在北海道,而她離開了,命運之手把他們絕情地分開;直至八年後他在東京再次遇上她,他仍舊想留在北海道,而她卻喜歡周遊列國,他倆的人生再次出現分歧,自己的選擇使命運「讓步」,即使命運令他倆有機會再次見面,他們仍然選擇分開。不過,到了不久的將來,命運之手讓他們再次相遇,這次他倆不曾輕易分開,反而在他們各自回復單身後決定長相廝守,步進教堂完成終生大事。與其說他倆在分開後積極尋找對方,不如說奧妙的命運使他們自然地走在一起,別以為命運只會弄人,很多時候它都會做一些好事,他們成功走在一起,便是很明顯的例子。因此,《情》脫離了日本愛情電影常見的悲情格局,嘗試在困難挫折以後呈現難得一見的「彩虹」,或許創作人認為現實並不如傳統的電影情節悲哀,以愉快美好的結局為同類電影帶來清新舒坦的另一面,讓觀眾不會經常視日本愛情片為悲情絕望的人生哀歌。

《情》內漣與葵在分開的十多年內,都以為對方不是自己理想的另一半,他結識了新伴侶,其後結婚,並組織了自己的家庭;她亦同樣結識新男友,以為另一個他會使自己忘記漣,殊不知「眾裡尋他千百度」,兜兜轉轉後,漣仍然是自己最佳的伴侶。人會犯錯,在愛情的道路上更會猶豫不決,甚至因不了解自己而選錯對象,最後終生抱憾;他在長大後再次遇上她時,深感遺憾,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尋找她的過程中太容易放棄,但其後他認為她選擇了與他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不與她再次走在一起,捨棄了再次接觸、認識及了解她的機會,或許他在年青時根本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最愛是誰,才會在茫茫人海中對她「遍尋不獲」後不知所措,並輕易地與另一女子成家。因此,人的選擇很多時候會阻礙了命運之手的工作,它拉他倆在一起,他們卻因忠於自己卻其實完全錯誤的決定而分開,可見我們常說命運弄人,但事實上我們卻時常跨越命運的界限,做一些自以為正確的事情,但完成過後卻心生悔意,錯誤的選擇亦無從扭轉。

《情》讓觀眾了解愛情的可貴,亦思考人生的真正意義。漣與葵在青梅竹馬時被迫分開,當時他倆尚年輕,對自己的去向沒有極大的操控權,在沒有選擇下分離實屬情有可原;但在多年後,他倆碰見後卻未曾把握機會再次走在一起,這卻是自己不懂得選擇帶來的後果;最後幸好他倆已日漸成熟,明白對方是生命中最理想的另一半,這才使他們服從命運的安排,懂得珍惜自小培養的深厚愛情。由此可見,我們像他倆,需要時間學習,亦需要空間尋找,消耗了十多年的生命後,才讓自己知道誰最適合相伴到老,誰最適合朝夕相對;或許愛情是感性戰勝理性的產物,在年青時期理性地以自己的事業為中心,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拼搏,人到中年,始知道愛情帶來的快樂比事業帶來的滿足更重要,遂自然地讓真正的愛情佔據著自己的生活,這正好解釋他們兩小無猜的感情為何在接近中年時才「開花結果」的真正原因。


2021年6月27日星期日

《盛夏友晴天》

 包容和接納的重要性           曉龍

在一個社會中,包容和接納一些與自己不同的人十分重要,因為這是和諧社會出現的大前提;否則,鬥爭會無日無之,遑論會有整體社會的發展以至世界和平。《盛夏友晴天》內路卡一家身為海獸,他的父母經常擔心他會游出水面,被人類欺負及殺害,故他們在他從小至大的成長過程中灌輸水以外的世界非常危險的概念,以杜絕他接觸人類的念頭。不過,當他到了青春期的階段,開始反叛,亦覺得水中世界很沉悶,遂在偶然相識的同類朋友慫恿下,大膽地離開水世界,到滿佈人類的小鎮玩樂,雖然曾遇上惡人,但亦有機會認識十分善良的人類好友莉莉。這證明他的父母的擔憂有時候顯得過於嚴重,沒錯,保護兒女是父母的天職,可惜過度的保護卻使他欠缺嘗試新事物的勇氣,亦剝削了他冒險探索的機會;或許他的父母應了解包容和接納的重要性,即使他們害怕人類,不願意與人類接觸,仍然不應直接向兒女灌輸自己既有的觀點,以免令兒女失去應有的自由和權利。因此,《盛》內他的父母在人類小鎮內找尋他的過程中反思自己是否管得他太嚴,他的父母正是現今社會內過度溺愛兒女的直升機家長的縮影。

《盛》內人類包容和接納異類的能力十分強,其廣闊的胸襟比現實中的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值得我們模仿和學習。當他及同類好友的真身曝光後,他們本以為自己真的會被殺害,最低限度都會被捉拿,殊不知他們原來早已與人類建立深厚的感情,即使莉莉的家族先祖痛恨海獸,父親亦以捕魚維生,由於她的一家已與他們在短時間內密切相處,故她與父親已視他們為家人,在得悉他們是海獸後,依然毫無忌諱而願意包容和接納他們。迪士尼的創作人善於「製造」天真美好的童話世界,《盛》亦不例外,影片內的惡人不算太惡,善人則十分善良,我們觀影時就像生活在童話世界內,享受超乎現實的人際關係。事實上,倘若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生活,可能不會被視為對人類產生威脅而被殺害,但很容易會被視作「實驗品」,需要被禁錮在封閉的手術室內被生物學家進行全方位的測試和研究,要在人類世界內玩樂過後重返大海,實在談何容易!因此,《盛》中的人類有超級廣闊的胸襟,現實中的我們如能學會一點點已是萬幸,如果我們能學會百分之八十或以上,大部分的爭執可立即停止,大型的衝突以至戰爭亦不會爆發。

由此可見,《盛》是現實世界的「天方夜譚」版,他偶然地認識同類好友及莉莉,彼此能建立深厚的友情,這實屬匪夷所思;但他們處於年青階段,比任何一個其他的年齡層更重視朋輩關係,這可解釋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建立密切關係的原因。兒童看《盛》,可能會享受其塑造的天真無邪的世界;青少年看《盛》,可能會投入於他們三人之間的深厚友誼;成年人看《盛》,卻可能詫異於人類世界內脫離現實的包容和接納。與其說大人小孩都喜歡看《盛》,不如說《盛》中的理想世界是我們的目標,是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樂於追尋的夢想。即使我們難以認同《盛》指涉的理想世界,仍然會願意入場觀賞《盛》,因為影片內單純的友情及人際關係正是生活在此複雜乖謬的世代裡的我們久違了的回憶,這亦是我們感到「疲倦」的時候得以尋獲的一道清泉。


2021年6月24日星期四

《除暴》短評

 欠缺峰迴路轉的查案過程

國內的主旋律電影以公安偵查械劫案為穩定民心的方法,但願新的相關法例通過後中國真的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除暴》的編劇對查案過程的設計和編排尚算別具心思,由港產的劉浩良執導,槍戰爆破場面保持一定的水平,吳彥祖演大奸角亦算落力,其對身體語言的靈活運用是全片的一大亮點。整體來說,全片不過不失,公安犧牲、劫匪冷血,在同類型電影中司空見慣,直述的敘事模式淺顯易懂,但卻欠缺峰迴路轉的查案過程帶來的猜謎一樣的驚喜。

曉龍


2021年6月20日星期日

《濁水漂流》

 對弱勢社群的持續性關注         曉龍

香港身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貧富懸殊卻極為嚴重,使「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十分普遍。導演李駿碩藉著《翠絲》關注同性戀者及跨性別人士的生存狀態後,今趟《濁水漂流》把焦點擺放於天橋底下睡覺的露宿者,他們是被社會忽略的一群,以往聚集在深水埗一帶,有自己的社群,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過,隨著此區興建越來越多高樓大廈,他們已漸漸失去僅餘的立錐之地,由於地產商不願意讓豪宅的目標買家看見他們,以免影響其銷售量,遂給予港府壓力,強迫他們遷移至別處,使其物資被沒收,家園盡毀,昔日他們聚在一起無憂無慮地自得其樂的情景已成為逐漸被埋沒的「歷史」。很明顯,導演從他們的視角看待問題,蒐集了相關的資料後,仔細地描寫他們的日常生活;影片內中年失業漢輝哥(吳鎮宇飾)、越南難民老爺(謝君豪飾)、洗碗工人陳妹(李麗珍飾)、吸毒上癮的大勝(朱栢康飾)及半身不遂的阿蘭(寶珮如飾)皆是現實人物的「影子」,對他們言語和行為的刻劃極仔細及具真實感,與之前《麥路人》的角色虛構而其言行略欠真實性的粗疏描繪相距甚遠,這相信是導演本來攻讀新聞系而著重劇本的實感的功力所在。

導演為求讓觀眾在銀幕上看見有血有肉的露宿者,使他們表現其真實的一面,「放縱」地讓他們在差不多每句對白內皆夾雜粗言穢語,與現實社會中出現的原型人物十分相似。過往描寫低下階層生活的電影基於商業考慮,避免變成三級片而使十八歲以下的觀眾失去觀賞的機會,影響票房收入,刻意使其言行十分「清潔」,所設計的角色變得虛假,即使他們的經歷和遭遇以真實事件為藍本,但由於其言行與真實人物相距甚遠,仍然難以令觀眾對他們產生足夠的認同感,遑論能投入至他們的所思所想。此外,《濁》的創作人別具勇氣,把不同人士對待他們真實的言行赤裸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不論電視台記者還是參與大學迎新營的新生,都只視他們為獵奇的對象,以虛偽的心態「同情」他們,多於為他們爭取獲平等對待的公義及喪失家園的賠償,這種撕破虛假臉龐的舉動正好是創作人粉碎偽善行為的良知所在。因此,創作人從藝術的角度出發,撇除商業的考慮,製作這齣呈現香港真實社會環境的電影,在商業競爭劇烈的社會內,顯得彌足珍貴,但願這群創作人在往後的日子仍舊有這種堅持和執著,不要因為為名好利而被主流的商業價值掩蓋。

筆者進場看《濁》時,發覺看這齣電影的觀眾大多是二十多三十歲的年青人,以往他們大多只喜愛觀賞強調官能刺激的荷里活電影,如今竟然轉過頭來願意觀賞寫實的港產片,這證明他們的喜好已漸趨多元化。但願日後電影公司的老闆不要只投資大明星大製作,糾正其以為觀眾只愛看大片的誤解,願意進行多元化的投資,支持這群年青導演拍攝探討本地社會問題的港產片;畢竟這群導演不可能在拍攝每一齣作品時只依靠香港電影發展基金的資助,長遠來說,他們依然需要進入商業市場,面對票房的考量。因此,《濁》在香港的入座率節節上升,正好說明這類電影有一定數量的本地支持者,雖然這類電影難以賣埠至外地,但我們仍然不可小覷其不可取締的重要性,更不可抹煞其珍貴的存在價值,但願電影公司的老闆與我們有相似的看法,讓這類電影擁有自己的生存空間,繼續發光發亮。


2021年6月16日星期三

《IS殺錄:摩蘇爾戰線》短評

 仿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IS殺錄:摩蘇爾戰線》的創作人運用寫實的風格,以仿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在聲畫兩方面皆貼近真實的戰爭場面。影片內連續不斷的槍林彈雨鏡頭為觀眾帶來戰爭的血腥和殘酷,其明快的節奏和繃緊的氛圍使我們仿如身歷其境,其探討恐怖襲擊的主題亦能跨越阿拉伯語的語言障礙。影片故事情節改編自真人真事,摩蘇爾人向IS組織進行的絕地大報復,他們對自身族群的歸屬感及向心力皆有現實的依據,即使影片對他們之間的關係的描述不多,我們仍然因他們差不多完全喪失家園的悲慘命運而感動落淚。因此,雖然影片的內容「純屬虛構」,但其對現實的指涉依然可以大幅度提升其震懾人心的程度。

曉龍


2021年6月13日星期日

《無聲絕境2》

 藝高人膽大         曉龍

《無聲絕境》電影系列的導演約翰卡辛斯基藝高人膽大,希望以三部曲完成故事整體的前中後段,冒著中途被觀眾唾棄的風險,仍然嘗試因應情節的需要而調整自己的拍攝風格。創作人以「靜音模式」完成第一集,筆者看畢此集後,懷疑這齣懸疑片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之作,因為眾演員只沉默地表演,為了配合故事情節的編排,只運用含蓄的身體語言完成不引起異獸注意的「任務」,筆者初時覺得其不作聲的表現沒啥特別,不明白此系列使觀眾引頸以待的原因。到了第二集,筆者始見真章,明白上集的九十多分鐘只是鋪排,真正的高潮在第二集內才出現,上集差不多「失蹤了」的異獸在今集發揮其真正的威力,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人類大戰異獸的場面,原來上回的靜音只是一種逃避,要擊倒它們,必須運用收音機播放歌曲,使它們暈眩,在其不清醒的情況下,人類才可乘勢攻擊它們,這才有戰勝它們的機會。因此,第一集是第二集「暴風雨」的前夕,如果沒有第一集,第二集根本與其他多不勝數的《異形》電影沒有分別,如要把《無》比作一本小說,第一集是前奏,第二集是過程,下一集應該是結局;人類是懂得不斷學習的動物,從無聲至有聲,正好說明我們懂得改善自己,亦懂得追尋進步,這與創作人從第一至第二集的調節變化一脈相承。

其實《無》的第一集毀譽參半是意料中事,毀者抨擊其節奏緩慢,情節重複累贅;譽者讚許其風格獨特,能以「靜音模式」抓緊觀眾對其故事情節的注意力。到了第二集,相信部分對第一集心生狐疑的觀眾會恍然大悟,明白第一集採取「靜音模式」的原因,是為了突顯人類在危難中自救的精密思考過程,從保持安靜不驚動異獸以求自保至靈活地運用聲音對付它們的變化,由被動變為主動,正好說明我們不會輕易坐以待斃,當遇上困難時,懂得尋新求變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倘若現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是「一頭異獸」,初時我們只懂戴口罩勤洗手以保護自己,其後世界各地的醫生成功研發疫苗,這才可主動出擊,杜絕病毒的蔓延,以消滅「異獸」為最終的目標。因此,人類具創意,懂得在不同環境中運用多元化的方法解決問題,影片裡的一家人正是喜愛創新的人類的最佳代表。

由此可見,《無》電影系列的形式大於一切,部分情節不合情理,例如部分家庭成員有逃走的機會卻未能好好把握,異獸能夠進入人類居所的緣由亦有置喙的餘地,卻無損創作人讓無聲的第一集變為有聲的第二集的創意,亦無礙全片風格調節的可觀性。因為電影已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以異獸為主角的電影可能多達數十部,要完全創新並不容易,今趟《無2》的導演嘗試以「章回式」的方法編排此故事,讓每一集可以其風格獨立成章,而在故事起承轉合上又互相聯繫,雖然其細節上的瑕疵不少,但仍然無損整體編排的創新價值。特別是第二集內嬰兒已出生,年輕一代比中年人有更多更有效的辦法對付異獸,正好說明一代新人勝舊人,年青人是整個社會向前推進的原動力,雖然《無》的故事完全虛構,但仍然保留其對殘酷現狀的指涉,並作出善意的提醒,因為今時今日世界各地的中上層職級皆由中年人霸佔,年青人苦無向上流的機會,《無2》講述有實力的年青人,正好成為當今社會領導層的當頭棒喝。


2021年6月10日星期四

《漩渦:恐懼鬥室新遊戲》短評

 多一點人性的刻劃           曉龍 

導演戴倫連恩布斯曼承襲《恐懼鬥室》電影系列的既有風格,脫舌、斷指等核突鏡頭必不可少,但今趟加入多一點人性的刻劃,加添此系列的可觀性。每位死去的警員都因自己所犯的罪而受到懲罰,所謂「天網恢恢」,他們能逃避法律的制裁,卻逃不掉大報復者肆意執行的私刑,故事整體的喻意十分明顯。惟片長只有約九十分鐘,需要在短時間裡兼顧內容及視聽特效兩方面的吸引力,難免對警員/罪犯的人格特質只有蜻蜓點水式的描寫,未能為觀眾帶來深入的思考空間。



2021年6月6日星期日

《遺愛》

 用情與濫情的一線之差           曉龍

《遺愛》顧名思義,便是留有遺憾的愛。很明顯,影片內探員林力輝(鄭中基飾)的心底裡留有最大的遺憾,從迪詩(陶禧玲飾)因藏毒被捕的一剎那開始,他便憶起一段又一段關於她的往事,二十年前年輕的母親Elisa(陳漢娜飾)誤殺男朋友(胡子彤飾)被捕,當年她成為孤兒,需要入住孤兒院,使他心生悔意,後悔自己不事先檢控Elisa的男友,由於他倆太年輕及不成熟的表現,導致此家庭暴力事件的發生。雖然故事整體不太複雜,但編劇及導演馮智恒把遺憾的焦點放在他身上,實在有點牽強;即使他沒有履行警方的責任,有點失職,使原有的未婚懷孕問題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都不至於令他留下最大的遺憾。在誤殺事件中,Elisa留有遺憾,她因需要長時間坐牢而未能盡責照顧迪詩;Elisa的男友留有遺憾,他因需要到國內賺錢而與她及迪詩分開,未盡父親的責任;迪詩留有遺憾,她因欠缺父母的照顧而感到憂鬱落寞,甚至吸毒以忘記現實的痛苦,未能好好對待自己。按常理來說,Elisa、她的男友及迪詩的遺憾理應比他嚴重,說他的遺憾最大,實在說不通,鄭中基的落力演出,使我們深深感受他因誤殺案而為自己帶來的不安,但把他的內心世界放在Elisa、她的男友及迪詩任何一位上,都較放在他心上更合理,亦更合邏輯。

無可否認,力輝與他的母親對Elisa及迪詩有深厚的感情,從Elisa進入戲院售票處、他的母親賣票給她,至她在戲院內看戲而母親代她照顧幼年的迪詩期間,力輝及母親與她兩母女產生朋友之上的感情,由於他未婚而沒有兒女,他幫她照顧迪詩,使他得以實踐父愛;他的母親沒有孫女,照顧迪詩可讓她建立虛擬的婆孫之情。與其說Elisa的丈夫不在她身邊而令她寂寞難耐,不如說力輝與他的母親皆依靠照顧迪詩以滿足自己空虛的心靈,並填補久已存在的寂寞感。事實上,人類是有情的動物,力輝及他的母親對Elisa及迪詩用情至深實屬人之常情,而她倆在他們身邊出現,碰巧可滿足他們的心靈需要。鄭中基對他的內心世界的細膩演繹,正好表現角色有情有義的一面,說他濫情,可能因為他對迪詩的感情比她的母親Elisa對她更深厚,他多年沒有見她,直至她被捕後在警署內再遇上他,他依舊對她關懷備至,這可以是長情,但倘若觀眾覺得他表達過度,便會視他為濫情,故用情與濫情很多時候只有一線之差。

《遺》最成功之處,在於其刻意營造的高度壓抑的氛圍,與演員的演出有天衣無縫的配合。從片首Elisa犯了誤殺罪被捕開始,至插入描寫她個人經歷及感情生活的閃回鏡頭,再至如今力輝盤問迪詩的寫實式畫面,從始至終的氣氛都處於壓抑的狀態,她與迪詩彷彿沒有出路,只能順著自己的命運自然而行。迪詩長大後被捕時木無表情,其行為表現似乎告訴觀眾她來自破碎家庭,即使觀眾沒有看影片的前中段,只看後段仍然可從她的眼神及神情而對她的家庭背景略知一二;陶禧玲深沉抑鬱的演出,盡現她不能掌控自身家庭及命運的無力感,直至最後她在監獄外等待Elisa出獄,而Elisa沒有告訴她而自行提早出獄,她白白地等待的無奈和空虛感,更把上述高度壓抑的氣氛推至極致。由此可見,這種氛圍與演員到位的演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即使《遺》有些許不合情理之處,演員的演出仍然是全片最大的亮點。


2021年6月2日星期三

《水漾的女人》短評

 謎情奇幻的色彩           曉龍

「如果你離開我,我會殺了你。」絕對不是一句戲言。作為一齣奇情片,《水漾的女人》的導演Christian Petzold營造迷一樣的氛圍,讓觀眾猜不透溫蒂妮(寶娜比爾飾)的所思所想,她的言語奇異,行為古怪,對感情的態度偏向極端,周遭環境與她個性的配合,令全片充滿著謎情奇幻的色彩,亦使我們認同「每個女人都是迷」的說法;片末她殘暴的行為既浪漫又極端,正好應驗了片首的一句說話,所有從始至終的疑問皆迎刃而解,詩化的謎團皆化整為零。


2021年5月30日星期日

《軍情諜報》

 平凡人都可以是英雄              曉龍

在二次大戰以後至1990年代的冷戰期間,別以為手握權力地位之士才可以成為英雄,他們背後的平凡人作出的貢獻可能比他們更大,即使這群人一生寂寂無名,在歷史上不留痕跡,仍然甘於為國家為世界付出自己一點點綿力,依舊盡己所能,一生無憾。《軍情諜報》內平凡的英國商人韋恩(班尼狄甘巴貝治飾)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及英國軍情六處辦事,滲入莫斯科進行間諜任務,他毫無特務經驗,突然被徵召,在刺探情報的過程中,可謂「一步一驚心」,每次差點洩露自己的真正身分時,都令觀眾凝神貫注地看著大銀幕,為他危險的處境滴汗;每次前蘇聯政府人員起疑心,真的懷疑他是美方派來的間諜時,我們都會為他會否被殺而擔憂;雖然最後他在受盡敵方虐待凌辱後僥倖生存,但我們仍然為他的經歷慨嘆當時大國領導人之爭連累愛國愛世界的「無辜」市民。眾所周知,核武的運用可導致世界末日,他為全人類著想,才擔任中間人收集情報,試圖阻止前蘇聯政府在1962年引爆核彈攻擊美國,甚至毀滅世界。因此,與其說當時的美國總統因成功阻止蘇聯發射核彈而被視為英雄,不如說他無私的奉獻使自己成為歷史上不留名的「幕後英雄」。

原以為像《職業特工隊》電影系列賣弄動作鏡頭才會帶來緊張刺激的感覺,想不到《軍》的導演Dominic Cooke功力深厚,單靠數個歇斯底里的鏡頭,已能使觀眾「不寒而慄」。例如:影片內韋恩被蘇聯軍方問話的片段,由於他不曾接受特工訓練,在說話的字裡行間有所隱瞞,差點在被迫供下說出真相,導演對他外表虛弱內心堅強的表現的調教,讓我們在一剎那間心如火焚,擔心他不能完成任務;他被囚禁在空無一物的囚室內,鴉雀無聲,那種寂靜的感覺襯托他空虛的內心,導演營造無聲勝有聲的氛圍,讓我們感受他為整個世界付出的沉重代價。很明顯,導演擅長以畫面說故事,無需「畫公仔畫出腸」,亦無需加插冗長的對白,只需簡單的幾個鏡頭,便能以他慘痛的經歷喚起大家對世界和平的關注。因此,高手無需「多說話」,只需運用表面看來與其他監獄電影沒有多大差異的幾個畫面,插進這個故事內卻顯出其不一樣的意義,再配合當時美蘇兩國劇烈競爭的時代氛圍,充分表達其大力反對核武的中心思想。

所謂借古鑑今,我們藉著《軍》的故事了解核武的可怕及前人阻止引爆核武而付出的努力,如今北韓核武危機言猶在耳,國際社會必定不可掉以輕心;否則,後果相當嚴重。由此可見,《軍》的創作人「從小至大」地描繪冷戰時期的英雄事蹟,從韋恩以普通人身分參與間諜任務開始,需要以從商作掩飾,在家人及身邊人面前隱瞞真相,至他被囚禁虐待拷問,核彈危機一觸即發,後來他被釋放,與家人重聚,核彈危機解除;他自身的經歷與當時世界的局勢環環相扣,很難想像一個普通人會與國際政治產生密切的關係。或許政治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不主動接觸政治,不代表自己可置身事外;很多時候,即使自己對政治不聞不問,但為了自己、家人、身邊人及全人類的福祉,自己便會無可避免地捲入複雜的政治漩渦,進行拯救世界的任務,《軍》的韋恩可能只是眾多無名英雄的其中一份子,其他仍未搬上大銀幕的無名英雄故事可能同樣可歌可泣,值得我們致以衷心的敬意。


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

《間諜之妻》

 忠於公義的代價             曉龍

不少講述1940年代太平洋戰爭的電影都集中於當時宏大的戰爭場面,以國與國之間的對壘為核心,絕少以深具良知的日本間諜為故事的著墨點,偏偏《間諜之妻》的導演黑澤清喜歡述說「小人物,大事件」的故事,講述男主角優作(高橋一生飾)如何在得知國家機密後忠於公義,以揭發日本軍人進行的殘酷人體實驗為己任,不惜背著「變節」之名,從自己的良知出發,完成正確的任務。事實上,當時得悉日軍惡行的日本人不下少數,但像他一樣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伸張正義的人卻少之又少,故他雖然是「小人物」,卻絕不平凡,沒錯,他勇氣可嘉,能忠於自己固有的道德原則,不會隨波逐流,從現今的角度來看,他是優質的世界公民。不過,他不是一位好丈夫,從女性觀眾的角度看,他自私自利,為了公義而犧牲了家庭,即使他的妻子福原聰子(蒼井優飾)認同他的理念,對他間諜的身分和行為賦予無限量的支持,且鶼鰈情深,她仍然不幸地為了他而誤入精神病院,其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多,其作出的犧牲不可謂不大。因此,公義與犧牲緊緊相連,前者與後者密切的因果關係,構成他與她身處大時代裡一觸即發的劇情「爆發點」。

《間》顧名思義,除了涉及大時代的氛圍外,還描寫男女主角之間的夫妻關係,初時福原聰子不懂體諒優作,怪責他「變節」,害她被審查,但其後他向她披露日軍的人體實驗真相,她才了解他伸張正義的堅持背後的動機,是為了彰顯自身人道主義的責任,或許她的思想較單純,且與他有深厚的感情,才會願意為他犧牲;或許她覺得當時大部分日本人被日軍蒙蔽,以為政府的所有行為都是善行,揭發其惡行可讓日本的平民百姓得悉當時軍人政府麻木不仁的真面目,這是忠於良知的道德原則的徹底實踐。因此,與世界上不少間諜片相似,不論身為間諜的自己還是與自己有關係的人,犧牲在所難免,這是間諜及其家人應有的心理準備。影片內飾演間諜的高橋一生含蓄到位地表現角色「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蒼井優飾演的妻子亦恰到好處地與他配合,其產生的化學作用證明兩位都是好戲之人。他倆精彩的演出讓公義及良知的實踐與其作出的犧牲觸動觀眾的心靈,亦令我們對當時日本間諜的經歷有深入的了解,可見此片能向我們傳送準確的訊息,導演精準的選角實屬功不可沒。

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二次大戰時期的日本人大多都是「敢死隊」,盲目地效忠當時的軍人政府,願意為國家犧牲;《間》正好讓我們從另一角度看日本人,了解當時有部分日本人仍然有良知,覺得要在忠於國家還是忠於公義兩者二擇其一,他會選擇後者多於前者,即使當時大部分日本人已被軍國主義「洗腦」,依然有少數人秉持傳統人性化的道德原則,認為人的性命不分種族階級,都是值得珍惜的。這就像優作與福原聰子兩夫婦,知道當時日軍以中國人為人體實驗的對象,不會因受害者屬於不同國籍而對他們的命運置諸不理,反而基於普世性的人道立場而決定把日軍的惡行公諸於世。可見他倆是當時「另類」的日本人,有清醒的頭腦,獨立的思考能力,特別是他努力地把忠於良知的原則付諸實踐,其擇善固執的行為殊不簡單,亦值得生活在數十年後的我們欣賞和敬佩。


2021年5月16日星期日

《海霧》

 平淡而欠深刻          曉龍

不要期望《海霧》會有驚為天人的視覺效果,亦不要奢望此片會有深刻的人性刻劃,倘若觀眾很久沒有看過海難片,沒有經歷大海帶來的少許恐懼和輕微不安,此片定能滿足你最基本的要求。有大船,有大海,有暴風,有「怪物」(放大版的蜘蛛),即使大海和暴風未能為你帶來恐懼,「怪物」最低限度能使你不寒而慄。可惜創作人捉到鹿但不懂脫角,拍攝大海,卻未能渲染汪洋的可怕;拍攝暴風,亦未能顯露自然現象的威力;拍攝「怪物」,更未能突顯其具爆炸力的大能。《海》由始至終皆搔不著觀眾的癢處,遑論會讓我們欽佩其視覺特效;與其花那麼多心血營造視效卻礙於拍攝成本的限制而未能達致其基本的水平,不如集中精神拍攝一齣言之有物的環保片,如今內容不深刻,特效不吸引,直接把此片的整體成績拖進深淵。

沒錯,《海》的創作人花了一些心血刻劃人性,初時船員彼此之間互相扶持,共同面對逆境;其後互相猜疑,爆發衝突打鬥;最後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怪物」。創作人透視了人性的美與醜,美在於他們遇上共同的難題時會通力合作地想辦法解決,懂得在一剎那間冰釋前嫌;醜在於他們對對方不信任,彼此之間容易起疑心,一旦有任何突發的事情,衝突便會一觸即發。例如:根據台灣的傳統觀念,女性不可擔任船員,如果她出海,所有船員便會遭受咒詛,後果不堪設想;影片內船長的姪女女扮男裝到船上工作,被其他船員發現後,他備受他們斥責,說他有私心,但他維護她,說她為了謀生而上船,實屬迫不得已,他們不單沒有同情和體諒她,反而不斷怪責她,擔心自己被咒詛而時乖運舛。由此可見,自私的人性在影片中表露無遺,其相關的行為特質亦有表面化的描繪,可惜他們彼此之間的衝突因「怪物」突然而來而化解,談及數千年來的咒詛,卻因這件事而既往不咎,這實在太兒戲,亦欠缺說服力。

談及主題,《海》以環保為核心,涉及核廢料帶來的禍害,使蜘蛛變大而成為「怪物」,此主題本來有廣闊的談論空間,創作人亦用了不少對白作出簡單的解釋。但觀眾只知道核廢料衍生的問題有多嚴重,卻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一知半解,而創作人不曾用太多篇幅解釋這件事,這導致他們觀影的投入感大大削弱,遑論會深入鑽研上述的問題。很多時候,不論台灣片還是港產片的創作人,都懂得拿著時下流行的話題大造文章,但有時背負太多商業價值的包袱,《海》的創作人明顯為了營造視覺特效,試圖加強其整體的商業性,不惜犧牲了一些具有深刻意義而呈現核廢料禍害的鏡頭,顧此失彼,未能在商業與言志兩方面取得適度的平衡,這實在十分可惜。

因此,在競爭劇烈的商業市場內,《海》的創作人嘗試透過海難片訴說環保的重要性及探討人性的善惡,其良好的動機值得尊重和欣賞,但其背負的商業壓力太大,導致當中提及的保育和人格特質流於浮光掠影式的刻劃,前者以輕描淡寫的對白帶過,後者以扶持→衝突→團結的三階段快速完成,同樣欠深刻。或許創作人的野心太大,想透過《海》探討太多問題,卻對每一個問題欠缺深入的了解,遑論能聯繫不同問題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導致整齣影片只是一幅多圖案但彼此之間沒有緊密關連的「印象畫」。


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醉美的一課》短評

 浪漫開放的人生             曉龍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中年或以上的人口不斷增加,講述中年危機的電影越來越普遍,《醉美的一課》以四位中年的高中教師為例,訴說他們苦悶的生活,其後依靠酒精使自己重拾青春和活力,並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使自己受歡迎的程度迅速上升。全片徹底表現北歐電影自由奔放的風格,雖然喜中有悲,但仍不失玩樂人生的享樂主義態度,那怕酒精可令人壯膽,又令人迷惘,他們以酒精研究計劃為名,卻以酒精忘憂為實,即使酒迷亂性,及後遇上意外,仍然沉醉於酒精帶來的快感及刺激感,我行我素。或許這就是北歐人「浪漫開放」的人生。


2021年5月9日星期日

《波斯密語》

 極權管治下的謊言          曉龍

西方流行「善意的謊言」(white lies),在極權管治下生死攸關的一剎那,《波斯密語》的男主角吉爾斯(紐夏皮禮斯比士卡約飾)捏造波斯語,假扮波斯人,以掩飾真正的猶太人身分,為了生存而努力尋找避免被屠殺的方法,雖然不道德,欺騙了德國軍官克勞斯·科赫(拉爾斯·艾丁格飾),但其情可憫。在備受壓迫下,要繼續生存的本錢,只剩下虛假的語言,由於德軍軍營中沒有人懂波斯語,吉爾斯遂逃過一劫,他在冒認波斯人的過程中,「左閃右避」,每次差點被揭發其真正身分時,都僥倖過關,即使觀眾知道他能夠在二次大戰後繼續生存,仍然為他被部分德軍軍人懷疑是猶太人而冒汗,亦為他的假波斯語差點露出破綻而心驚膽跳,或許我們不曾受極權管治的壓迫,未能因他的經歷而感同身受,但最低限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某些特殊原因而被迫說謊言時,都會有類似的感受。西方電影史上關於二次大戰的電影不少,講述猶太人被納粹政權壓迫的情節亦不下少數,但像《波》的創作人以人物為中心,述說其特殊經歷,卻是既有框框內的新猷,別具創意。

還記得不少二戰電影都會以猶太人被虐待的故事為核心,畫面上盡是他們被屠殺的血腥暴力鏡頭,似乎只想觀眾萬分同情他們,除此以外,並沒有其他目的。《波》與別不同之處,在於展現屠殺畫面之餘,還用了大量篇幅講述吉爾斯創造假波斯語的過程,他自製了不少單字,還把它們拼湊成句子,需要不斷反覆背誦,維持語言運用的統一性,才可欺騙德軍軍人。他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中,因為他稍一不慎,用錯了自創的單字,便很容易「露餡」,故他需要小心翼翼,反覆運用這些單字,並自創獨特的文法,才能成為「真正」的波斯人。如果觀眾對二戰的歷史事實稍有認識,都會明白他艱苦的處境,亦會了解他長時間欺騙相對較善良的克勞斯·科赫實屬情有可原,因為這是他唯一求生的「方法」,除此以外,別無他法。《波》把「善意的謊言」推向極致,讓它從不道德變為道德,從不善變為向善,原本它使別人受騙屬於不道德的行為,但它與生存的基本權利掛勾,就變為道德;原本它使別人被蒙在鼓裡屬於不善的行為,但它與防止種族滅絕掛勾,就變為向善。因此,一枚硬幣有兩面,說謊言是不對的,但有時候說出這些話語時帶著善意,說謊言本身便成為狹縫下唯一可取的做法。其實《波》內吉爾斯的經歷在任何極權管治下都可能出現,關鍵只在於種族滅絕的行為是否會這麼極端,捏造語言的技巧是否能使敵方受騙。

《波》指涉語言創造的過程,即使觀眾對二戰及納粹政權的歷史不感興趣,都可透過影片了解語言的藝術,當然影片內吉爾斯只創造了一種新語言的皮毛,要這種語言被官方認可,尚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但本片的故事情節或多或少透露了語言在草創階段的原始模樣,遇上的困難及解決辦法。故語文科教師、修讀語言學系的大專生及相關科目的教授可能會對此片感興趣,並用影像的形式回顧語言誕生的過程;我們可從歷史、文化研究及語言的角度解讀本片,其多元化的詮釋角度,實在頗堪玩味,亦有「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韻味。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爸爸可否不要老》短評

 靠演員及劇本拯救了全片  曉龍


安東尼鶴健士爐火純青的演技,讓腦退化症的年老患者常見的幻覺及其引致的怪異行為活現在銀幕上,他靈活自如的肢體表演能緊扣觀眾的注意力,走路的動態與現實中的病人十分相似;影片原有的舞台劇劇本紮實,亦具有現實生活的實質依據,容易令觀眾產生共鳴。惟導演虛實交接的拍攝手法故弄玄虛,使觀眾分不清真與假,創作人至最後才一一揭盅的安排,雖然可令我們恍然大悟,但我們在觀影過程中被蒙在鼓裡,少一點耐性都不可能看完全片。


2021年5月2日星期日

《懸崖之上》

 兩面不是人        曉龍

十多年前的港產《無間道》電影系列已詳盡地述說臥底「兩面不是人」的悲哀,面對自己的同袍遭受質疑,自己被懷疑是否已變節,在敵人的團隊內擔任臥底卻面對被敵方質疑的命運,其尷尬的身分造成不少戲劇衝突,至今觀眾仍然津津樂道。拍慣不少商業片的導演張藝謀拿捏著臥底尷尬的身分,在《懸崖之上》內大造文章,從被稱為「烏特拉」的四人偵查小組被出賣開始至擔任滿洲國特務的臥底成員差點在敵方面前披露自己真正的身分,所謂「一步一驚心」,臥底成員謹慎行事的作風,在敵方陣營內看著同袍被捉拿被虐打但仍須為大局著想,處變不驚,不流露真感情,待時機成熟後才進行大反擊。這種喜怒不形於色的「演技」,非常人能演繹,亦非普通人能付諸實踐,故《懸》緊張刺激的地方正在於臥底在敵方陣營內被揭露真正身分之前「推卸責任」,為求自保,冤枉此陣營內另一人為奸細,力求在任務完成後才披露自己真正的身分,小心翼翼,避免因自己的粗疏而打草驚蛇。雖然《懸》是一齣國產片,影片內四人偵查小組在1930年代為中國共產黨效力,但若觀眾不理會其歷史背景,只視其為驚險的諜戰片,當中的恩怨情仇、左右難做人的情節,仍使其有豐富的娛樂性,值得觀眾捧場。

《懸》有不少試探的故事內容,除了偵查小組成員被敵方捉拿後進行大迫功,強迫其說出「烏特拉」行動的細節外,臥底在敵方上司面前被他的言語試探,在差點被揭露真正身分之前用妙計說出模稜兩可的言語,試圖消除他對自己的質疑,那種急才和睿智,說明編劇是高手,不單能因應角色的個性和行為特質編寫對白,還可借助外在環境的影響,撰寫「試探式」的對白,即使他並非全無懷疑之心,最低限度讓他在一剎那間暫時減低對臥底真正身分的質疑。此外,臥底亦會刻意試探敵人對自己真正身分的敏感度,其刻意在他面前「扮演」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戲院上映時間表內留下線索,測試他對旁人的一舉一動是否有足夠的敏感度,發覺他對旁人的行為的反應較遲鈍後,便決定選擇他為「推卸責任」的對象,並誣衊他為奸細。這種老謀深算的橋段,需要編劇深思熟慮的思考能力,亦需要他們琢磨細節的技巧,其在角色關係上步步推進的情節,同樣考驗編劇對角色個性和行為的駕馭能力,要在多個同行及敵對角色的恩怨情仇的關係上緊扣觀眾的心靈,營造步步為營的「驚嚇感」,實在殊不簡單。

片名的「懸崖」有深刻的弦外之音,象徵四人偵查小組為中國共產黨效力,像置身在懸崖上,隨時隨地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不論執行任務者還是臥底,同樣需要有隨時送命的心理準備,或許共產黨本來就在艱苦的環境下建立,並在抗日戰爭時期需要於同一時間內對抗日軍及面對當時國民政府的壓迫,少一點恢弘的氣魄和勇猛的膽色都不能完成任務,故片名別具深意,畫龍點睛地指出四位主角非一般的處境,其別出心裁的設計,可見其策劃整齣電影的縝密心思。因此,從片名、人物關係至故事情節,《懸》皆別具特色,絕非近年濫竽充數的臥底片可媲美,作為張藝謀執導的第一齣諜戰片,《懸》算是交足功課。

2021年4月28日星期三

《真.三國無雙》短評

 視覺效果出色       曉龍

導演周顯揚的場面調度出色,駕馭大場面的功架喜出望外,一洗《殺人犯》以來的頹風,《真.三國無雙》極具漫畫感及遊戲感的畫面別具美感和震撼力,特別是呂布(古天樂飾)一人敵千軍,眾敵兵未接近他時已被他的武功擊倒,在一剎那間彈起,並被拋出數百里以外的《廿二世紀殺人網絡》風格的視覺特效,除了技術人員用盡心力精心設計外,導演亦功不可沒。惟部分情節仍然欠缺鋪排,特別是呂布與貂蟬的關係,編劇宜多敘述相關的故事背景,讓他救她的情節有更多的鋪墊,並加強其合理性。


2021年4月25日星期日

《農情家園》

 韓裔移民的辛酸   曉龍

講述移民的美國電影不多,《農情家園》道盡了韓裔移民的辛酸,積及(Steven Yeu飾)與莫妮嘉(韓藝璃飾)一家搬進美國郊區,以務農維生,除了擔心收成欠佳外,還需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幸好他得到當地居民的協助,漸漸學懂如何完成耕作的多種程序。惟她經常擔憂自己未能適應新生活,亦憂心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的種種問題,曾想過一家搬離美國,重返南韓,但他卻有自己的堅持,認為他們一家終能開展愉快幸福的新生活,覺得如果能堅持到底,最後必定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他與她對移民的不同意見,造成他們彼此之間的衝突,由於他在發展自己事業的過程中遇上不少困難,她又極度欠缺安全感,故他倆彼此之間的磨擦日趨嚴重,幸好其後外婆(尹汝貞飾)遠渡而來幫忙,大大減輕他們照顧子女的沉重負擔,亦讓他們得以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可惜好景不常,外婆中風,及後她燒垃圾而造成的一場大火,使他們一家的產業「血本無歸」。由此可見,以上所述都說明移民之前的美夢容易因生活上的種種衝擊而徹底幻滅,鴻圖大志地說自己移民他國開展新生活,重新適應當地的文化,其實沒有想像中簡單,其在拚搏過程中遇上的困難及承受的痛苦,當中的辛酸和無奈,實在不足為外人道。

事實上,《農》內積及處於流散(diaspora)的狀態,生活在美國境內卻心繫祖家(南韓),從他們的日常生活已可略知一二。他與妻子及子女的談話以韓語為主,偶有一兩句美式英語,在家看南韓電視節目,吃韓式家常便飯,除了一家身處美國及子女在美國學校唸書外,基本上他們仿似留在南韓生活。此流散狀態在歐美地區內隨處可見,例如英國倫敦及法國巴黎的唐人街內四處都有中式商店,倘若中國人只在這些街道的周邊區域內生活,根本無需說英語,遑論需要適應當地的文化。故他們一家對自己原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強烈的歸屬感,有一種無形的強大「保護網」,不容易讓當地的文化滲入自己的生活,亦不願意脫離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他們心底內「到處是吾家」的道理,其實可以指涉他們流散的狀態,所謂「身在他鄉心在家」,其精粹正在於此。

近年來,移民外地的香港人不少,但移民顧問公司經常塑造外國是「天堂」的形象,使一些對外國了解不深的香港人被誤導,以為離開了香港便可到外地一帆風順地生活,殊不知多種文化的衝擊及生活上的困難令他們沮喪,在外地逗留了一段很短時間便決定回流,浪費了不少金錢和時間。《農》正好給予欲移居外地者充足的心理準備,讓他們知道到外地生活不太簡單,不可能在一兩年內便能適應當地生活,如果可在五年內適應當地的文化,其實已算十分成功。焦急而容易放棄的人不適合移民,不願意接受轉變而難以承受衝擊的人亦同樣不輕易移民,故香港人在移民之前應先看《農》,讓自己知悉移民的苦楚,了解移民後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所帶來的巨大衝擊,並在下最終決定之前三思而後行,在深思熟慮後才起步前行。因此,《農》與香港人的「距離」不遠,可給予欲移民/有移民經驗的觀眾一點點思考的空間,亦可領略深層的文化價值,不會因為影片中主人翁經營農場而覺其主題陌生,反而看見他們流散的經歷而感同身受。


2021年4月21日星期三

《毒水曝光》短評

 尊尼特普突出的演繹           曉龍

《毒水曝光》內尊尼特普飾演一位不畏強權而勇於為公義和真理打拼的記者,他的演繹方法與以往怪雞的演出截然不同,能精確地揣摩角色固執的個性及大膽的行為,他不一樣的身體語言證明其演技十分多元化,是他演藝生涯的一大突破!特別是他在片中被威脅但仍要堅持伸張正義的執著,與其以往飾演的藝術家堅持個人風格的偏執個性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證明他擅於扮演不同職業但個性相似的角色,具有多樣性的發揮,在累積多年的演戲經驗後仍可免於被定型,依然可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驚喜。


2021年4月18日星期日

《二次人生》

 選擇決定命運            曉龍

人生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二次人生》內志行(胡子彤飾)身為地產經紀,雖然早已大學畢業,但工作能力欠佳,其實早應被解僱,幸好依靠公司內認識已久的好朋友,才能勉強地支撐下去;他從小至大備受母親照顧呵護,聽她臨終時的訓誨,只需平淡地過活,故他不思進取,亦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他以前的小學體育老師黃sir(譚耀文飾)與他重新遇上後,黃sir不斷鼓勵他,透過參加馬拉松尋找人生的意義,這讓他重拾自信,到了約三十歲時,仍然不會放棄自己,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上重新出發,彷彿活了第二次。《二》的創作人用輕鬆的手法講述他的人生,他的生命路程「有笑有淚」,雖然時間不斷流走,生命隨著每天的過去而縮短,但他依舊有「翻身」的機會,不會因短暫的停頓而埋沒了未來持續發展的機會,亦不會因小小的挫敗而抹煞了將來空前成功的機會,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像他,有選擇的機會,即使遇上前所未有的困難而感到失望無助,依然有抬起頭重新開始的機會,問題只在於我們是否甘心樂意而已。因此,生命沒有Take 2,但選擇卻不止於兩次。

影片內志行作出的每一次選擇,都可能改變了他的一生。他與黃sir一起參與馬拉松竟然與他跟地產公司客戶約見的日子和時間相撞,在那時那刻,究竟他會如何選擇?如果他選擇了前者,可以鞏固他與黃sir的師生情誼,他倆共同構建珍貴的回憶片段,即使將來老去,仍可回味當天發生的種種事情,百般滋味在心頭,當天那次馬拉松亦象徵他的人生重新開始。相反,如果他選擇了後者,他可成功地與客戶簽約,幫助公司發展業務,自己亦可重建事業,繼而飛黃騰達,並依靠豐厚的財富建立幸福的家庭。事實上,在他深思熟慮後,選擇了前者,因為前者比後者有更重大的意義,前者關乎情誼與生命,後者關乎金錢與事業,擁有前者後,隨時在不久的將來可擁有後者;相反,只擁有後者,卻放棄了前者,情誼不再延續,生命留下遺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選擇決定命運,創作人用了少許柔鏡表達後者,正表示後者只是他的幻想,即使當天他與客戶簽約,其事業仍然不會平步青雲。因此,人生中有不少「蝴蝶效應」,一次決定,一個抉擇,可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影片內志行作出的選擇,無論前者還是後者,表面上最終的結局都不會相距太遠,實際上「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他選擇了前者後,由於他與黃sir深厚的情誼,當黃sir決定退休後,他繼承了其體育運動服裝店舖,不再做地產經紀,轉行做生意,之後與女朋友結婚,並建立美滿的家庭;倘若他選擇了後者,在短時間內賺取大量金錢,獲得同行的尊敬和愛戴,其後仍然與同一位女朋友結婚,並建立富裕的家庭。前者與後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帶來心靈上的滿足,即使物質條件不算太豐厚,仍然能舒心坦然而安穩地生活,後者帶來物質上的滿足,但心靈空虛,曠日持久,可能會覺得自己的生命缺乏意義,並後悔當初作出的選擇。由此可見,我們常說命運弄人,但其實每天我們作出的或大或小的選擇或多或少操控著命運,這就像影片中的他,應主動地作出抉擇,掌握每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並改變自己的生命,讓自己重新開始。


2021年4月15日星期四

《複製人徐福》短評

 沒有獨立身分的尷尬            曉龍

徐福(朴寶劍飾)欠缺獨立的身分,只是人類的實驗品,用以解決人類死亡的問題,在人類欠缺某種身體裡面的「養分」時,可立即從他體內抽取,人類懼怕死亡,這就像閔奇憲(孔劉飾)依靠他拯救自己,使自己仍然能夠繼續生存。《複製人徐福》的創作人明顯不滿足於拍攝一齣純粹賣弄特效的科幻片,安排他述說眾多關於生命大道理的對白,並質疑生存的意義,包括「人終有一死」、「為何人類會懼怕死亡?」,如果不嫌這些對白囉嗦冗長,不介意動作場面不夠刺激,不計較其與荷里活相距甚遠的視聽特效,此片仍然值得一看。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晨曦將至》

 傳統父權對年青人的壓迫        曉龍

一直以來,日本都是重男輕女的社會,傳統父權對年青人的壓迫十分常見,《晨曦將至》內片倉光(蒔田彩珠飾) 年僅14歲而未婚懷孕,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使自己的內心世界忐忑不安,壓力並非來自肚內的兒子,亦非男朋友,而是父權對她的壓迫。在她的家庭內,姐姐是成功女性的典範,勤力讀書、入讀名牌大學,父親期望她走上姐姐相同的道路,但她不需要這些名與利,只希望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簡簡單單地生活下去。當她違背父親的期望時,由於父權至上,母親盲目地支持他,要求她放棄自己的兒子,在兒子剛剛出生後便把他交給領養機構,再由此機構交給一對不育的栗原夫婦(井浦新及永作博美飾)領養。她的父母不曾問她的意願,亦不過問她的感受,只按照自己的看法送走她的兒子,這種專橫而從不尊重她的父權迫使她離家出走,即使她出外艱苦地謀生過活,仍然安於貧苦,不願意返家,可能這就是她固執的個性所造成的追尋自由的意願,亦可能是她尊重自己而實踐自由意志的對抗行為。因此,《晨》探討的並非未婚懷孕問題本身,而是此問題反映的至高無上的父權。

當栗原夫婦領養了片倉光的兒子六年後,她想要回他,當時夫婦倆已視他為己出,初時當然萬般不願意,及後了解她身為他的親母的心情,而他們明白她非常掛念他,這實是人之常情,故他們容許她與他經常見面,且他們在他從小至大的成長過程中都沒有隱瞞她是他真正的母親的事實真相。故他與她見面相認,實屬自然;可能有不少觀眾懷疑她想取回他時曾提出若干金錢為交換的條件,她可能並非真的疼愛他,只因生活拮据而希望藉著此手段搾取金錢,雖然她的動機可能有不良的成分,但她愛他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因為她欲再次看見六年後已成長的他,欲了解他的日常生活和成長過程,倘若她只視他為「陌生小孩」,她不可能表現這種異於常人的關顧之情,更不會流露不為人知的濃濃的愛。或許蒔田彩珠欲表現片倉光在原生家庭內長期受父權壓迫而造成的含蓄內斂個性,經常木無表情,內心卻又「波濤洶湧」,此外與內巨大的反差,正好體現角色在個性方面不由自主的缺陷,亦表現她在成長階段中「過度妥協」所造成的反效果。因此,《晨》探討父權對子女外在行為的沉重壓迫,突顯保守的傳統日本文化從古至今難以彌補的缺點。

由此可見,《晨》內片倉光從沒看見「晨曦」,未婚懷孕後被男朋友拋棄固然不幸,在父權深重的家庭內成長而備受壓迫亦不幸,她的兒子離開自己而被送至栗原夫婦的家庭更不幸。或許有些觀眾認為栗原夫婦養育她的兒子,可為他提供雙親的優質家庭教育,比她獨力養育他更佳,但她始終是他的親母,雙方有直屬的血緣關係,她與他的緊密聯繫實在與養父母難以相比。故兩夫婦得知她想要回自己的兒子後,對她萬分同情,亦不介意向他透露真相,其後他們願意與她共享自己對他六年以來的感情,這證明他們無私的愛能超越血緣的界限;即使他們並非他的親父母,仍舊與他建立無微不至的關係,她因得知他獲得厚厚的愛而深感安慰,期待已久的「晨曦」終會來臨,或許這就是片名「晨曦將至」的真諦。


2021年4月7日星期三

《STAND BY ME 多啦A夢 2》短評

 未來是現在的延續          曉龍

不要以為童年時期老我的陋習延續至成年階段便會自然而然地改正過來,殊不知《STAND BY ME 多啦A夢 2》內仍然是小學生的大雄膽怯懦弱的個性,不願意面對現實的行為,會從現在延續至未來。他多次考試零分,為了逃避母親的斥責,把這些試卷放進抽屜內,這種逃避現實的態度延伸至未來,竟成為他逃婚的原因。一如所料,多啦A夢繼續使用其「拿手好戲」,運用時光機穿梭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為了滿足生活在過去的嫲嫲的期望,生活在現在的他需要改變未來,使他與靜香能夠成功結婚,但未來的他的老我個性沒有太大的變化,導致他倆結婚前遇上種種波折,最後只好依靠現在的他改變未來的自己,才能成功完成「任務」。影片除了有大量笑位誘發觀眾哄堂大笑外,其對成長的詮釋亦值得我們細心思考「咀嚼」。


2021年4月3日星期六

《浪跡天地》

 意識比內容更重要           曉龍

現代遊民浪族不是一群新鮮人,他們四處流浪,席地而居,以往大多在暫居之地找工作找食物,極像古代的游牧民族,現今的族民在露營車內居住,內裡有電力有食水,是他們的家,多年前一齣由史泰龍主演的電影內亦曾有大型貨車成為他的居所,現今《浪跡天地》內法倫(法蘭西絲·麥朵曼飾)同樣在房車內居住,即使以車廂為家是不合法的行為,仍然我行我素,樂於享受現代的「游牧」生活。影片一開始,已講述她的丈夫最近去世,她懷念著他,對他的思憶和掛念不會隨著他的死亡而消失,反而在獨自生活的過程中,每天每分每刻都擁抱著愛,不論工作維生還是處理日常生活的瑣碎事務,都想起他,與其說這種恆久的愛是一種負擔,不如說它是她繼續生存的動力,這就像數年前林嘉欣與石頭主演的台灣電影《百日告別》,人的肉體已不存在,但一種難以忘懷的愛和永不磨滅的掛念卻永遠長存。《浪》內她到亞馬遜公司擔任分揀中心臨時工,到惡地國家公園的雪松隘道營地擔任營地主理人,其後又到糖用甜菜處理廠工作,夾雜著她與別人交往閒聊的生活片段,看似鬆散的內容,其生活細節卻蘊藏著濃濃的愛,或許這就是導演趙婷的功力,讓觀眾見微知著,從她微細的身體語言體會她喪夫的感受及其言語難以表達的痛楚,並進入她無奈而深沉的內心世界。

導演身為在北京出生的中國人,卻對美國牧民的歷史瞭如指掌,這真的難能可貴。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其西部牛仔的故事家喻戶曉,所謂的遷移,從美國歷史來看,本來就是當地居民的常態。《浪》以小看大,以法倫不斷遷移的個人歷史呼應著美國人四處流徙的傳統,老一輩美國人觀賞此片時,可能會感同身受,想著美國立國的過程,從流亡至定居,但其後因遇上全球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大衰退,被迫再次流徙,從原始至極盛,後來卻由盛世倒退至衰落,自然百般滋味在心頭。導演深入地了解普遍美國人由自大至自卑的心境,影片內雖然她隨遇而安,但只無奈地接受,沒有不憤,沒有埋怨,靜靜地坦然面對身邊的一切。或許她個人的心境正反映現時美國人的集體心理,明白自己的國家可能被超越受威脅,卻在百思不得其法下,順應著「自然定律」而見步行步,樂天知命地繼續生存下去。

可能有不少非美國觀眾認為《浪》沒啥特別,內容平凡,不了解其為何獲得不少影展評審的青睞,並得到國際性獎項;我們身處亞洲,可能對遠方的美洲事務毫不了解,但如果對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管治的時期略知一二,便會明白現今美國人經歷的困境,與影片內的法倫有不少雷同之處。即使觀眾沒有喪偶的經歷,仍然會對她孤獨自處的生活有深刻的體會,因為美國在近幾年來得罪了不少久已與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並主動退出不少國際組織,國家的孤獨感容易使美國觀眾慨嘆自己已「孤立無援」,像她一樣,需要在遇上困難時獨力解決問題,幸好她的好友鮑勃(鮑勃·威爾斯飾)仍然願意聆聽她的心聲,讓她得以排解自己的寂寞愁緒。或許現今新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剛剛上場,需要重新與其他國家建立邦交,讓整個國家重回正軌,這就像她一瞥自己與丈夫共同工作過的工廠和一起生活過的家後,便重新上路,並延續自己的未來。


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

《古魯家族2:霸器新時代》短評

 我們是否古魯族人?         曉龍

不要以為我們生活在今時今日的現代化社會內,比《古魯家族2》內古魯族人的生活方式先進很多,便有資格瞧不起他們,殊不知我們與他們很相似,遇上高汁的摩登族人時,都會萬分不願意地改變原有的生活形態,對新事物百般抗拒。當我們看見銀幕上的他們時,其實正在看自己,《古2》的創作人巧妙地以虛構的動畫人物諷刺部分樂於留在安舒區(comfort zone)的現代人,「借古諷今」地為我們提供一點點思考的空間。當我們在觀影的過程中享受優質的視聽效果之餘,亦可想想自己作出改變的可能性。


2021年3月28日星期日

《複身犯》

 道德與科學的衝突           曉龍

在未來世界內,把不同死者的意識植入死囚的腦袋內,雖然他已經是植物人,但被上傳這些意識後,竟可活動自如,甚至在被警方調查幼童綁架案時進行盤問的過程中,他可轉換腦袋,協助警員尋找真兇,即使這種做法非常不人道,這仍然是警方找不到其他辦法後唯一可行的處理手法,此道德與科學的衝突,便是《複身犯》的核心話題。事實上,世界上的懸案大多源自已死亡的真兇,警方找不到尋兇的線索,甚至欠缺任何緝兇的證據,這導致案發過程成為一個複雜的謎團,只找存活的人進行調查根本毫無效用,故依靠死者的意識以錄取口供可能是查案的唯一辦法。運用此科學的方法查案,明顯侵犯了陳光軒(楊祐寧飾)的人權,因為此植入意識的方法使他不由自主地轉換腦袋,五名死去的嫌疑犯就像上了他身的「鬼魂」,相繼地「使用」他的肉體,向警方逐一透露幼童綁架案的真相;警方在未經他同意的情況下利用他的腦袋查案,明顯罔顧尊重人權的道德觀念,遑論曾理會他的個人價值。

近二十年來,講述複製人的電影已十分普遍,《複》內男主角算是另類的「複製人」;本來他已是睡在病床上而不懂動彈的植物人,但經過實驗的「改造」後竟可「重生」,這實在匪夷所思,亦是醫學科技不斷進步帶來的卓越成果,為植物人提供另一繼續生存的機會。姑勿論此成果是否合情合理,最低限度能為他延續生活,即使此生活不屬於自己,可能已失去存在意義,家人和朋友看見他,仍然會心感安慰,雖然此實驗違反傳統的道德原則,但他們看見活生生的人類,不論其言語和行為有何「翻天覆地」的變化,仍然比看見病床上不得動彈的活死人佳。故他們可能願意接受完全不同的他,重新與他接觸,像接觸陌生人一樣重新與他相處,但警方只利用他的腦袋和肉體查案,罔顧他自己和身邊人的感受,這卻使他們難以接受。由此可見,道德與科學的衝突源於人性、人權與人情的考量,要在這三者之間取得適度的平衡,實在不簡單,亦不容易。

另一方面,《複》比數年前的荷里活電影《思裂》更複雜,故事情節更耐人尋味,在於前者的男主角被植入的是活人的腦意識,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有個人特殊的經歷和遭遇,與後者的男主角患上精神病而片面地表現相異的人格特質截然不同。前者的楊祐寧需要表現活人因其經歷而衍生的言語行為和情感狀態,具有普通人個性的立體感,並有與別不同的獨特人格;後者的詹姆斯·麥艾維只需表現存在於自己腦海裡的不同個性,在演出時分門別類地展現每種人格的特殊性,已算是交足功課,無需顧及其背景和歷史,因為他們都不是真正在世界上存在的人類。因此,楊氏需要「扮演」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在演出時需要演繹五名車禍罹難者生前的內心感受,雖然在「扮演」中年大叔和年青女子時偶有不到位的情況,但相信他已盡力而為;而詹姆斯演繹的多種人格,其實只需捉摸其外露的行為特質,運用誇張的身體語言,沒有需要「進入」其內心世界,已能給予觀眾刻骨銘心的印象。故《複》內男主角的角色設定前所未有,反映其創作人的創意十足,值得讚賞。


2021年3月26日星期五

《哥斯拉大戰金剛》短評

 人類的重要性        曉龍

本來以為此系列電影的新意欠奉,仍然是老調重彈,殊不知創作人仍能屢創新猷,刻意提升人類在此片中的重要性,甚至使其成為哥斯拉與金剛從敵人變為朋友的轉捩點,此意料之外的安排,為同類電影揭開人類、動物與怪物的關係新的一頁。畢竟此類電影以視覺特效為賣點,而劇本較空洞的內容不足掛齒,哥斯拉與金剛龐大的對戰場面仍然能帶來常見的官能刺激,在香港境內大動干戈的鏡頭更對身為香港人的我們產生前所未有的震撼!


2021年3月21日星期日

《人潮洶湧》

 平凡與不平凡的你我他            曉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為平凡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成長過程中學懂「做戲」,為免得罪別人,亦避免使別人不喜歡自己,我們都會戴上一副別人很熟悉的「面具」,久而久之,我們已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真面目,遑論會恢復昔日曾經擁有的真性情。《人潮洶湧》內周全(劉德華飾)身為一個兩面派,一方面討好買兇殺人的江湖人士,另一方面又要保護刺殺的目標,遂「扮演」頂級殺手,又穿上不同的服飾,假扮不同行業的人士,其主要目的只為了在不為人知的灰色地帶內生存,經常鋪排虛假的殺人場面,既要欺騙江湖人士,又要騙倒刺殺的目標,其難度不低;惟陳小萌(肖央飾)只是失意的跑龍套演員,看見周氏貌似已晉身上流社會的成功人士,心生妒忌,趁著他滑下暈倒,竟自願與他交換身分,並享受榮華富貴。《人》的故事情節便從他倆交換身分開始,由於周氏失憶,他真的以為自己是落魄的小演員,但由於他有多年的「演戲」經驗,且他凡事盡心盡力,其演技很快便獲得導演的垂青,紅透半邊天的機會實屬指日可待。這說明他雖然不是真正的演員,但他假裝殺人的工作已長期磨練他的演技,讓他在真正做戲時可以有自然的演出,這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即使不曾進入演藝界,仍然或多或少能依靠戴上「面具」後的生活體驗,表現別人不曾學會而只有自己才會懂得的「演技」。

發明家愛迪生曾說:「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影片內陳小萌在獲得周全的身分後,雖然需要代替周氏假裝殺人,但不曾放棄演藝事業,還在周氏的書房內看書鑽研演技,可惜他仍然不脫懶惰和半途而廢的本質,每本書只看了最前面十多二十頁便放棄,與周氏堅持看完整本書的學習態度完全不同。這證明周氏成功與他失敗的源頭,在於前者花盡心力堅持至最後,而後者卻得過且過而不願意付出時間和心力;美國電視劇〈后翼棄兵〉的女主角同樣從早至晚每天最少用八小時鑽研西洋象棋,才成為國際上的頂級棋手。由此可見,源於天分的靈感固然重要,但後天鍥而不捨地消耗的汗水亦不可或缺,這就像周氏為了假裝殺人而專業地閱讀探討演技的書籍,在多年的努力後,終能在交換身分後於真正的演戲過程中大派用場;而他獲得不少跑龍套的機會,卻不懂得珍惜,只想著如何令自己不勞而獲。因此,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學懂「做戲」,關鍵只在於我們會否以周氏為榜樣,花盡心力看書鑽研演技而已。

《人》與命運的題旨有密切的關係。周全在影片內曾說過自己很幸運地在人潮洶湧中遇上李想(萬茜飾),並愛上她;命運真的很奇妙,倘若他不是失憶,亦非與陳小萌交換身分,根本沒有機會認識她,遑論會成為她的男朋友。雖然他恢復記憶後不再是失憶時單純善良的他,她卻仍然愛他,這段情節有點不合情理,亦違反了她鍾情於純情耿直男子的愛情觀,但命運安排她與他相遇,既然她對他已產生了感情,她亦只好延續這段或淺或深的愛情。或許平凡人不是百分百理性的動物,當一段感情開展後,她不容易因某些事情而產生改變,可能這就是平凡女性先天的感性特質,亦源於其願意遵從命運安排的服從性。因此,其實每個人都在平凡與不平凡之間,惟懂得在自己平凡的特質中掌握不平凡的命運,才可擁有不平凡的人生。


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

《入住凶宅請敲門》短評

 核突和形象化的鬼魂            曉龍

       《入住凶宅請敲門》刻意運用驚心動魄的音樂營造恐怖氣氛,不同凶宅內相異死者的自殺與被殺的畫面重現觀眾眼前,核突和形象化的鬼魂使我們不寒而慄,它們突如其來的閃現更震撼人心;影片末段男女主角不再挑戰自己入住凶宅,其背後的緣由耐人尋味。但創作人「畫公仔畫出腸」,讓鬼魂一個又一個地走出來,略欠神秘感和懸疑性,其對似有還無的恐怖感的揣摩技巧有待改進。


2021年3月12日星期五

《魔龍王國》短評

 互助、團結與信任的重要性   曉龍

世界大亂源於衝突,所謂「自作孽,不可活」, 人類社會內不同黨派之間的鬥爭使整個世界混亂不堪,彼此的猜疑和嫉妒,以及利益至上的爾虞我詐和唯我獨尊的「部落主義」令這些鬥爭無日無之,然而解鈴還須繫鈴人,幸好在犧牲過後重建正常關係,最終各幫派領導者懂得放手,讓互助、團結與信任成為整個世界的核心價值。《魔龍王國》作為迪士尼電影,其主要的教育意義正在於此,這亦是全片最值得欣賞的地方。


2021年3月9日星期二

《街角再遇Bob》

 生命的依靠          曉龍

延續《街角遇見貓》內阿Bob的力量,今趟在《街角再遇Bob》內阿占(路克徹特維飾)繼續講述自己依靠牠改寫自己人生的故事,不要以為他名成利就,成為暢銷書作家,出席衣香鬢影的出版業界聖誕派對,便忘記了街頭的弱勢社群;影片開首便談及他與牠在派對現身時頓覺格格不入,寧願到舊日常去的柯芬園市集閒逛,感受倫敦街頭文化的特色,他遇上同樣是街頭賣唱人的阿班,想起昔日的自己,希望以自己成功的例子勸導阿班,叫阿班繼續努力,不要放棄自己。雖然他已收養了牠,不再孤單一人,但這不表示他往後會一帆風順,靠賣唱維生的生活仍然捉襟見肘,即使有些微的金錢買貓糧給牠,仍然未能給予牠優質的居住環境。動物比人類單純,牠亦不例外,牠不貪圖榮華富貴,只求與他經常在一起,當他離家工作時,牠會緊緊地跟著他,在他身旁獲取過往在街道上流連時不能得到的安全感。因此,他不單依靠牠戒除毒癮,還在心靈方面倚靠牠邁步向前,本來他只喜愛音樂,但在他與牠相處的過程中,開啟了他寫作的天賦,讓他發揮自己另一方面的才能,並把自己的經歷寫在書中;可見牠除了是他的「心靈良藥」,還是他的人生啟發者。

不要以為動物沒有與人類的共通語言,便不可能與人類溝通,即使阿Bob不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向阿占說話,他仍然可以透過牠的表情和行為感受牠對自己的愛,並在日常生活中細微深入地觀察和了解牠,藉此建立親密的關係;說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此話真的不假。在《再遇Bob》內,雖然他已遠離毒癮,但仍然對自己的人生及前路感到迷茫,在看著牠時,偶有不知所措的時刻。例如:當政府的動物福利部門檢視牠的生活環境時,發覺牠經常跟著他四處賣藝,對牠的健康可能有不良的影響,這使他深感慚愧,並迅速矮化自己,覺得自己對不起牠,認為自己沒有足夠能力給予牠優質的生活環境,突然覺得牠被其他人收養可能是一件好事。他不曾因為與牠朝夕相處而改善了他的自我形象,反而自覺能力不足而擔心拖累了牠,這種無私的愛正是他與牠濃厚感情的體現,亦是他對牠關懷備至的表現。因此,《再遇Bob》延續上集的風格,是一齣充滿著愛的電影,即使今次劇情的進展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仍然透過牠經歷生命的轉變,以及愛的付出和捨棄的真正意義,故此片作為牠的遺作,依舊交足一份闡述愛及深化愛的「功課」。

不過,作為合家歡電影,《再遇Bob》的創作人遵循大團圓結局的套路,影片末段的情節有點牽強,幸好未至於草草收場,但有虎頭蛇尾之弊。當動物福利部門得悉阿Bob本來是一隻四處流浪的街貓,阿占已盡其所能地改善牠的生活環境,現在牠已無需四處覓食,這對牠的生活已有很大的改善,加上他與牠在長久相處的過程中已發展了一段深厚的感情,故此部門的職員確認牠適合與他住在一起。其「人性化」的情節偏重感性的安排,非理性的職員的決定匪夷所思,很明顯,這不是現實中典型政府官僚的處事手法,即使他們認為他與牠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仍然必須找出不少具說服力的證據,配合大量相關的文件,不可能走出來說幾句話,他便獲准與牠生活在一起。由此可見,影片創作人編排末段情節時未經深思熟慮,導致結尾的劇情發展過急,並使其與現實的「距離」甚遠。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消失的情人節》

 不留遺憾的愛情        曉龍

現實並不完美,要愛情不留遺憾,必須具有超現實的幻想;台灣電影《消失的情人節》正好以奇幻的方式滿足男主角吳桂泰(劉冠廷飾)的願望,讓他在時間停頓之際可以與女主角楊曉淇(李霈瑜飾)在一起,在幻想世界內脫離單身的行列,在她不知情下與她共度歡樂的時光,即使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感情世界充滿著遺憾,仍然可以在時空暫停的2月14日內享受為期一天的短暫愛情。一直以來,情人節對單身人士來說特別難受,她嚮往浪漫的愛情,卻在「誤打誤撞」下被騙,幸好錯有錯著,遇上難得一見的時間停頓,本來以為自己失去了情人節當天的經歷是一重大的損失,殊不知她其實在那一天內會被短暫結識的男朋友欺騙,這天不再出現,反而使她不會受騙,對她而言,並不是一嚴重的損失。因此,《消》的創作人用了首一小時從她的角度述說自己在情人節當天前後的經歷,製造情人節消失的懸疑性,讓觀眾產生繼續追看下去的興趣,因為他們想知道當天消失的真相;創作人又用了往後的一小時從他的角度述說自己在情人節前後及當天的經歷,讓他們得悉當天發生的奇幻真相,這種逐步揭開謎底的編劇手法使一個平凡的故事「語不驚人死不休」,當他們替他未能與青梅竹馬的她在一起而感到不值時,其實他與不能動彈的她愉快地過了一天,雖然短暫,但已不留遺憾。

在《消》內,吳桂泰與楊曉淇在差不多二十年前因一次車禍而在醫院內相識,當時他已暗戀她,但長大成人後,她已不認得他,遑論會與他相認,這導致他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到她工作的郵局與她相見,他不懂得處理這段青梅竹馬的感情,只好長期暗暗地留意她,而她只覺得他的行為古怪,從來不曾憶起他是她很多年前結識的好友。現實生活中膽怯害羞的宅男不少,影片內的他不算罕見,有相似經歷的觀眾容易產生共鳴,他們大多不敢在別人面前說出自己暗戀的對象,亦不會述說自己日常單方面的追求行為,長時間把這段感情埋藏在心底內,鬱鬱寡歡,觀影時看著他而產生共鳴,應該不會太難。因此,《消》的創作人賦予這齣影片濃烈的現實感,雖然有奇幻的情節,但其主要角色的遭遇與現實中有類似個性的他們不謀而合,這群人看見他的窘態而發出笑聲之餘,其實都會因他的經歷而流淚,笑中有淚的精粹,便在於此。

一段愛情是否不留遺憾,真的很難說,因為這是十分主觀的事情。《消》裡的吳桂泰與楊曉淇共處了一天便很滿足,所謂「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他不需要佔有她,亦不需要長期擁有她,更不需要她付出甚麼,他暗暗地看著她,在她有危險時保護她,知道她生活得充實快樂,對他來說,這已很足夠。因為他身為公車司機,欠缺自信,覺得自己不能給予她幸福和優質的生活,倘若她可以找到值得依靠的男伴,他仍然會祝福她,替她高興。莫非《消》的創作人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不需受婚姻儀式和文件的「束縛」,只需真心和無私的付出,便已能實踐至高無上的愛情,並體現愛情的真諦?《消》讓觀眾思考愛情,具有跨地域的普世性,如因欠缺俊男美女而影響觀眾的入場意欲,這實在是我們的一大損失。


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狂舞派3》

 為弱勢社群發聲           曉龍

近年來,香港已成為全球樓價最高的地區,可惜香港人的人均收入並非全球最多,導致供樓負擔過重成為不少香港人共同面對的問題,而地產商成為這群香港人的眾矢之的;同一道理,隨著樓價上升,工廠大廈的租金亦不斷上升,引致在工廈裡工作的藝術家苦不堪言,這使《狂舞派3》應運而生,其風格亦為之一變,從舞蹈電影變為社會寫實片,影片內KIDA (Kowloon Industrial District Artists)rap歌的內容已不限於個人感受的抒發,以及遠大理想的追求,而是關於其對地產霸權的控訴,以及對固有社會體制的不滿。

如果觀眾在觀影前不曾看預告片,亦沒有閱讀其內容概要,抱著對第一集的期望觀賞《狂3》,或多或少會感到錯愕,因為此片十分沉重,雖然仍然以唱歌舞蹈為賣點,但加入了香港殘酷現實的元素,難免會加重我們對現今社會的失望和唏噓。例如:基本法列明我們享有藝術創作的自由,但一群KIDA卻因工廈大幅度加租而喪失活動甚至生存的空間,男主角阿良(蔡瀚億飾)身為YouTuber,為了使自己的創作公司能夠繼續生存,竟半推半就地與地產商合作,把龍城工廈區轉型為商貿區,嘗試尋找KIDA與地產商共存的可能性,但仍然迫不得已地使這群藝術家被地產商的大型建設計劃「吞噬」。因此,《狂3》抒發了獨立的社會藝術家面對殘酷現實的無奈和無力感,直至影片的最後,他們仍未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

《狂3》內KIDA很像Hana(顏卓靈飾)照顧的流浪貓,居無定所,沒有方向,沒有希望,遑論會有未來。Heyo(霍嘉豪飾)在片中接受訪問時說自己不會在工廈內睡覺,因為工廈不可作為住宅用途;在片中多次出現的拾荒婆婆,由於觸犯法例而被沒收手推車,本來以賣紙皮維生,但因失去手推車而不知所措,與KIDA的命運相似;佳仔(劉皓嵐飾)熱愛街舞,欲發展自己的興趣,但被父親阻撓,因為他視街舞為沒用的玩意,與KIDA同樣面對相似的困境。即使KIDA最後在一地產商的大型活動內不甘心被利用,以rap歌的形式諷刺地產商的霸道行為,表達自己被壓迫的心聲,仍然未能改變租金昂貴、工廠區被改建的殘酷社會現實。因此,與其說《狂3》提出對抗地產霸權的方法,不如說它為弱勢社群發聲。

事實上,我們身處的香港社會處於矛盾和衝突的漩渦內,《狂3》的導演兼編劇黃修平一方面需要以跳舞為賣點以換取較高的票房,另一方面又想藉著此片訴說自己對社會現狀的不滿;一方面需要爭取政府的電影發展基金的資助,另一方面又想藉著此片批評政府藝術政策的不足之處;一方面需要靠攏主流的商業市場以求獲得繼續拍片的機會,另一方面又想藉著此片表現非主流藝術家越趨艱苦的生存環境及弱勢社群日趨狹窄的生存空間。當片中一群KIDA的活躍分子在戶外的大排檔內吃晚飯宵夜,而此類大排檔因衛生市容問題而漸漸成為「歷史古蹟」時,在不久的將來,這群非主流的藝術家又會否因工廈的租金不斷增加而失去僅餘的生存空間?他們會否因難以維生而面對其與上述大排檔的同一命運?但願未來《狂3》的續集真的如導演所述,能拍攝以唱歌跳舞為本而具有印度Bollywood色彩的電影,無需繼續糾纏於殘酷的社會現實及藝術家的生存問題上,因為上述的矛盾和衝突已隨著年月過去而日漸消減。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拆彈專家2》

 「剛柔並濟」的成效          曉龍

緊張刺激的追逐鏡頭、大規模的爆破場面、亦忠亦奸的角色設定,幾乎成為典型港產警匪片的標記;導演邱禮濤把這些香港動作電影的特色毫不吝嗇地放在《拆彈專家2》內,影片內潘乘風(劉德華飾)成為通緝犯後被追捕時從一座大廈的天台靈活地跳至另一大廈,在窄巷內急速地奔跑,都有濃烈的八九十年代港產動作片的味道,可勾起不少香港觀眾的集體回憶。影片中後段內講述復生會策劃炸毀香港青馬大橋、國際金融中心及其他機建設施的畫面,亦有當年《特警新人類》內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被炸毀的影子,當然現今的電腦特技更先進,畫面的視覺效果比當年更亮麗更具震撼力。潘氏從拆彈專家變為恐怖分子,由於受傷斷腿難以復職而對警隊從愛變恨,及後因意外而再次受傷導致失憶,改邪歸正,協助警方阻止復生會的恐怖襲擊行動,其角色設定具有《無間道》系列內劉健明的特質,其亦正亦邪的品性,是昔日港產江湖片內徘徊於灰色地帶的黑社會人物常見的人格特點。因此,《拆2》保留了港產片的特色,是集大成的創作,對舊日港產片情有獨鍾的觀眾不容錯過。

《拆2》的劇本由邱禮濤、李敏與李昇聯合撰寫,兩男一女的組合,使全片「剛柔並濟」,別具特色。例如:潘氏、董卓文(劉青雲飾)及李耀昇(姜皓文飾)的陽剛味甚重,潘氏火爆固執的脾性、董氏重情重義的性格特點與李氏焦急衝動的人格特質,皆表現典型硬朗的男性風格,但女性參與整部電影的劇本創作,使潘氏與董氏都有柔情的另一面。當潘氏失憶後,雖然被警方植入虛假記憶,腦海裡的記憶系統有點模糊,但仍對前女友龐玲(倪妮飾)保留一點點感情,即使他忘記了自己過往與她的關係,在與她見面時仍然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情和親切感;潘氏與董氏是長時間的拍檔及好兄弟,但當潘氏斷腿後難以復職導致其性情大變,董氏會為他感到可惜而唏噓不已,在影片末段他決定與復生會首領馬世軍(謝君豪飾)同歸於盡時,不單龐氏會流淚,董氏亦會「情不自禁」地留下罕見的男兒淚。因此,李敏擅長編寫愛情劇劇本,在她的參與下,具有濃烈陽剛味的男性角色都會有「柔情似水」的另一面,其「暖男」的角色設定,使他們的魅力不下於現今主流韓劇內的男明星。

由此可見,《拆2》的商業計算十分準確,混合不同的元素以迎合大部分觀眾的喜好。影片的創作人嘗試滿足男女兩性觀眾的視聽和心理需要,當男性觀眾享受追逐鏡頭及爆破場面帶來的視聽刺激,滿足於潘氏與董氏重情重義的兄弟情時,女性觀眾同樣享受龐氏對潘氏不離不棄的專一愛情及潘氏對龐氏親愛如昔的愛護,並滿足於她照顧他及她無條件地支持他的愛與情。《拆2》在同一時間內擄獲兩性觀眾的歡心,因為它撇除了舊日港產警匪片內女性陪男伴看戲而覺其悶不堪然的弊病,亦免除了動作片只討好男性觀眾的單一傾向。因此,《拆2》延續上集沿用女性編劇的慣例,參考《我是誰》、《特務迷城》等舊日港產動作片的優點,在剛烈與柔情、粗野與細膩之間取得適度的平衡,其多元性而維持著勻稱的戲劇元素的特質,是全片最具獨特性及最值得欣賞之處。


2021年2月12日星期五

《孤味》

 回憶總是美麗的         曉龍

《孤味》的故事類似《花椒之味》,同樣講述父母與三位女兒,但《孤》的情節不及《花》複雜。前者的女兒在同一家庭中長大,母親獨力撫養她們,但父親只曾在她們年幼時與她們接觸,及後長時間「失蹤」,只有母親林秀英(陳淑芳飾)陪伴大女兒阿青(謝盈萱飾)、二女兒阿瑜(徐若瑄飾)及小女兒佳佳(孫可芳飾)成長,父親(龍劭華飾)不曾盡自己的家庭責任,導致母親需要同時兼顧餐廳事業養家及照顧家庭的責任,不可能不對他產生深深的怨恨,故後來當她得悉他的死訊後,沒有甚麼強烈的感覺,只有言語難以表達的怨懟,反而對她們為了久未露面的他籌辦喪禮時盡心盡力的表現嗤之以鼻,與後者的父親即使在兩岸三地建立了三個家庭,仍然關心三位女兒的行為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前者的他雖然「失蹤」了十多二十年,但他在年青時對她及她們的愛意和關懷依舊深深地刻印在四人的心底裡,那種刻骨銘心的印象「事過境遷」卻依舊點滴在心頭。因此,回憶總是美麗的,《孤》內現在與過去的交替插敘正好反映四人在籌辦喪禮時忘不了自己對他美好而揮之不去的記憶。

女性是水造的生物,沒錯,無論《孤》內父親如何得罪母親,她對他的憤恨已達到何種程度,她仍然會懷緬自己年青時與他共處的日子,依舊會在他去世後懷念他。很明顯,她口硬心軟,表面上,她埋怨他的死亡為她帶來麻煩,需要在七十歲高齡時勞師動眾地替他籌辦喪禮,耗掉了她不少精力和時間;實際上,她無時無刻掛念著他,經常想著他何時會回家,並在心底裡保留著種種美麗而難以忘記的回憶,當她得悉他的噩耗後,難免在她的腦海裡留下一點點難以改變的遺憾。在影片中後段,她想起他時不自覺地流淚,正好反映她對他的仇恨已隨著時間的過去而化成水,雖然她埋怨他長期不理會自己及女兒,對他有另一位陪伴自己度過晚年的女人而深感不安,但其實她已慢慢原諒了他,畢竟她與他之間的怨恨情仇複雜難解,當她的女兒們對他倆的關係多一點了解後,始發覺他做錯事的同一時間內,她對他的態度和行為亦不是完全正確。因此,她與他雙方都需要為這段破裂的婚姻肩負一定的責任,她覺得自己全對而毫不尊重地貶抑他的言語,實在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

《孤》內母親需要獨力照顧三位女兒,其艱苦程度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可幸她們都成材,即使有自己的執著和頑固,依舊成為在社會上有用的人,影片對女性的歌頌,已從其英文片名Little Big Women反映出來。在中國人主導的台灣社會內,雖然現時女性地位已不斷提升,但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孤》以一位母親及三位女兒的經歷為故事發展的主軸,正表示她們身形微小(Little)卻很偉大(Big),母親白手興家,從開路邊攤賣蝦捲至開餐廳,成為台南赫赫有名的餐廳老闆,在事業方面飛黃騰達,在家庭方面把女兒養育成人,是成功兼顧事業與家庭的現代女性,殊不簡單。因此,母親承受著孤獨與孤單,卻仍舊不會放棄自己,在競爭激烈的餐飲業市場內屹立不倒,於顛簸不定的人生中邁步向前,這正是現今華人社會內成功女性的真實寫照。


2021年2月5日星期五

《當這地球沒有貓》

 甚麼也沒有的後果        曉龍

當一個人快要死去時,最掛念的是甚麼?是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是家裡摯愛的寵物?是個人的喜好?還是過往的回憶?《當這地球沒有貓》內我(佐藤健飾)面對末期腦癌的煎熬,受到與自己一模一樣的惡魔慫恿,以世界上的每一種東西的消失來換取每一天的生命,但在他續命的過程中,他沒有權力選擇消失的是那一種東西,只可決定續命還是讓某東西消失。人是自私的,影片內的我當然不例外,為了續命,他讓魔鬼相繼消滅了時間、電話和電影,不要以為這些東西對他無傷大雅,殊不知電話消失使他失去了結識前女友的機會,電影消失令他欠缺了與朋友的共同話題,繼而失去了同性知己。事實上,地球上每一種事物都有其不可取締的重要性,當我們以為某種東西可有可無時,直至失去後我們才學會珍惜,這就像疫症期間我們失去了到戲院看電影,去健身中心鍛鍊體能,去美容院接受護理,去體育館做運動,甚至與三五知己見面談天的機會,始發覺每一項活動看似不重要,其實都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倘若我們懂得珍視自己身邊的每一種事物,便會知道萬事萬物的存在並非偶然,了解一切事情的出現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例如:《當》內電影消失後我的好友從電影迷變為書迷,錄影帶/光碟租賃店變為書店。表面上,此變化的影響不大,因為不少電影劇本都從小說改編而成,最多可能使世界上少了一種藝術/文化/娛樂;事實上,電影是全球性的共同「語言」,即使我們不懂日文,都能看懂日本電影,不懂韓文,都能看懂韓國電影,但我們卻不能看懂日文/韓文書籍,這說明電影可以幫助我們溝通,了解外地的文化,亦有助認識一些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另一方面,《當》內電話消失後我顯得孤單寂寞,因為我的個性害羞內斂,不擅長面對面與別人進行直接的溝通,只能透過電話結識朋友,並與她滔滔不絕;影片內的我與女友出外時沉默寡言,聽罷她說話後不知道如何作出正面的回應,反而透過電話通話時彷彿變了另一個性格完全相反的人,不斷與她就著雙方熟悉的話題持續了數小時的對話,這證明電話是性格極度內向的人的「恩物」,失去了它,此類人只能孤獨過活,與自己談話,遑論能結交好友。珍惜是全片的主題,相對生命而言,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其實有必要的存在價值,或許萬事萬物彼此互相影響,才可構成整個世界,這就像一部龐大的機器,欠缺了任何一件或大或小的零件,整部機器都會難以暢順地運作,甚至完全停頓。

《當》內我不想讓自己飼養的貓消失以換取多一天的生命,證明他對貓的重視程度不下於自己的性命,亦反映他認為貓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如果地球失去了貓,人類便會失去了一段又一段自己與寵物相處的「親密關係」,亦會失去不少珍貴的回憶。因此,不論生物還是死物,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倘若失去後才懂得後悔,一切都會來得太遲,這明顯是影片創作人向觀眾傳達的重要訊息。影片末段揭露惡魔其實是男主角心裡面的另一個自己,男主角名為「我」,與他的樣貌沒有任何差異的惡魔亦沒有自己的名字,說明他倆可以是自己或者身邊的任何一個人,這讓觀眾容易代入角色,並產生共鳴,亦表示上述訊息沒有人際和地域的界線,放諸四海而皆準。


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

《末日戰地》

 犧牲少數拯救多數?      曉龍

世界步向末日,這是不少荷里活電影共通的話題,Netflix同樣拿著此話題大造文章,製作《末日戰地》,嘗試使此話題再次引起慣性觀賞Netflix節目的年青觀眾的關注,並提出「犧牲少數拯救多數」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此做法的利與弊。影片內湯瑪斯·哈柏(丹姆森·伊卓斯飾)作出了被視為錯誤的決定,堅決發射導彈對付反叛組織,導致部隊內兩人死亡卻拯救了其他三十八人的生命,他被懲罰而被調往前線,被派往烏克蘭的美軍軍營,吸收親身經歷戰爭的經驗,以改變他對待人類生命的價值觀。其後他獲得里歐(安東尼·麥基飾)的賞識,成為其下屬,但里歐是仿生身體的生物科技實驗體,卻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初時在他面前假裝完全順服於人類的安排,後來漸漸露出真面目,計劃用核武攻擊美國,迫使美國政府暫停研發軍用人工智慧,並為東歐帶來和平,此計劃殺害數百萬人以拯救數億人,嘗試說服他支持自己的計劃,但他親歷戰爭後自己的人類生命價值觀已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變化,認為數百萬人的性命不值得犧牲,人類是會改變的,美國用武力對付東歐國家並非必然,無需犧牲少數拯救多數。因此,親身經歷戰爭場面的體驗改變了他,使他的個性趨向「人性化」,開始懂得重視每一生命為獨特的個體,亦對戰爭使無辜者犧牲的慘狀寄予無限的同情。

雖然《末》是一齣科幻動作片,但它對人性的探討,讓觀眾看透導演麥克·哈夫斯強拍攝此片的目的,不單為了展現自己駕馭高科技大場面的能力,還使我們嘗試思考生命的價值。初時影片內哈柏自以為顧全大局而導致兩人死亡是不幸中之大幸,覺得自己被懲罰的後果完全不合理,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甚至感到被「冤枉」而深深不忿,其後他親眼看見活生生的人被殺,始發覺殘酷的戰爭滅絕人性,亦深覺人類的生命十分寶貴,「一個都不能少」,就是他親身接受戰爭洗禮後的領悟,故其後他對里歐所謂「合理」的計劃嗤之以鼻,其實在影片中段內他對活人被殺的場面搖頭嘆息的情節內,已有跡可循。因此,我們不可說《末》的創作人對他的人類生命價值觀的劇變欠缺鋪排,亦不可說他們不曾對中後段劇情的轉折點設計任何伏筆,但其對此劇變和轉折點的鋪墊是否足夠?這就真的是另一回事。

很明顯,《末》的創作人為了顧及緊張刺激的動作爆破場面,忽略了對哈柏心底裡人類生命價值觀的劇變的深刻描寫,亦忽視了對他不贊同里歐「犧牲少數拯救多數」的計劃的轉折點而精心設計的伏筆。一個人價值觀的突變來得不易,特別是成年人,即使他是年青人,仍然難免會堅持自己過往約二十年逐步建立的價值觀,或許真正在眼前出現的戰爭情景會使他的價值觀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創作人對他的心理描寫著實可提高其價值觀突變的說服力,當飾演他的伊卓斯只用了數個慘痛的表情表達自己個性的轉變時,我們實在難以了解他的價值觀產生突變的主要因由,遑論會對他因自己與里歐意見相左而從朋友變為敵人的關係感同身受。因此,即使《末》以動作掛帥,仍然不可撇掉其鋪排轉折點的伏筆;否則,全片的支柱欠缺足夠的承托,輕者變為「危樓」,重者則「完全倒塌」。


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

《馬克白》

 原著劇本改編為電影故事的得與失       曉龍

現今一代的年青人大多受影像吸引,喜歡觀賞電影多於閱讀原著劇本,能夠在不多於兩小時內透過電影了解《馬克白》的劇本精粹,的確比用大概八至十小時直接閱讀原著劇本較省時方便,亦較輕鬆。事實上,《馬》的電影版突出了整個劇本的重點,馬克白(麥可·法斯賓德飾)被女巫和太太(瑪麗昂·歌迪亞飾) 慫恿,欲取代現任蘇格蘭國王鄧肯(大衛·休里斯飾),男主角本性善良,如劇本文字所述,「得向陛下盡忠」,「如能在陛下心上滋長,收穫也都是陛下的了」,在影片內太太亦稱他過於單純,很明顯,初時他絕對沒有暗殺鄧肯而自封為國王之意,他堅守自己的崗位,未曾衍生稱王稱霸的野心,直至女巫的預言影響他,以及太太想盡辦法鼓勵他,向他說「你快來罷,我好把我的精神貫注在你的耳裡,用我舌端的勇氣排除那妨礙你獲取金冠的一切,命運與鬼神都似乎是要暗助你戴上金冠的」,使他立定心志搶奪皇位。莎士比亞在原著劇本內用了二十多頁描寫他在個性和行為兩方面的劇變過程,但影片只用了約四十分鐘描述了他的轉變,如果觀眾只想認識故事的梗概,明白其最具戲劇性的轉捩點,影片的確可提供簡便易懂的起點,讓他們無需閱讀原著劇本,都可以對他一步一步地實踐搶奪皇位的陰謀有一簡單清晰的了解。

不過,影片只輕輕帶過馬克白在性格上的巨變,不曾仔細描寫女巫和太太的說話如何影響他,遑論曾深入描述他暗殺鄧肯之前被慫恿的過程,與原著劇本內相關的文字闡述相距甚遠。例如:三位女巫向他敬禮時彼此之間互相和應,分別稱他為「格拉密斯伯爵!考道伯爵!將來的國王!」,預言他在事業方面一帆風順,並將會獲得至高無上的皇位。太太勸他取代鄧肯稱王時故意貶抑他,使他一氣之下殺死鄧肯,實現她的願望;她向他說「你的品性是太富於普通人性的弱點,怕不見得敢抄取捷徑;你是願意尊榮的,也不是沒有野心,但是你缺乏那和野心必須連帶著的狠毒;你極希冀的東西,你偏想用純潔的手段去獲得……」,她刻意指出他稱王稱霸是不為而非不能,看中了他愛面子的心理,以較激進的言語刺激他,令他運用更殘暴極端的手段實踐自己的野心。影片簡化了上述情節和對白,在較少相關畫面的配合下,使他的劇變過於急速,亦令他其後大規模屠殺與鄧肯有關係的人物的殘暴行為缺乏足夠的鋪墊,並使他巨變的個性與其稱帝後因濫用暴力而失民心的因果關係欠缺清晰細膩的描寫。

在莎士比亞身處的時代裡,自然秩序有其無可取締的重要性,當時的人深信神可以揀選皇帝,皇位的神聖性特別受重視,馬克白弒殺皇帝奪取皇位,擾亂自然秩序,導致不尋常的騷動出現,實屬自食其果。影片創作人「捉到鹿但不懂脫角」,強調他走上歪路以致不能回頭所帶來的惡果,卻忽略了在他身邊的女巫和太太對其在個性和行為兩方面的劇變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其描寫他身邊人的鏡頭不足,導致他的巨變稍欠自然,亦令其殺君的大逆不道的行為欠缺足夠的說服力,更未觸及當時的時代氛圍如何使他自食惡果。因此,如欲深入了解莎士比亞時代的意識形態如何影響其創作《馬》的過程,還是細心閱讀原著劇本內精心「提煉」的文字較佳。

2021年1月15日星期五

《永夜漂流》

 「雷聲大,雨點小」的Netflix電影                 曉龍

《永夜漂流》以地球末日為主題,製作成本逾一億美元,堪稱史上大規模製作的Netflix電影;導演兼演員佐治.古尼不負眾望,巨細無遺地拍攝別具一格的外太空景觀,其美輪美奐的鏡頭,確實能吸引不少科幻電影迷。雖然Netflix電影只在家用電腦、平板電腦、手提電腦或手機屏幕上播放,觀眾看著這些比戲院大銀幕細小很多的畫面,但仍然被其氣勢磅礡的鏡頭所震懾,因其偉大和天衣無縫的星空美景而嘆為觀止。可惜珠玉在前,《永》之前已有不少驚為天人的荷里活科幻片,即使《永》的畫面宏大,仍然比不上《星際啟示錄》這類高成本的電腦特技片,且《星》在戲院的大銀幕上放映,其視聽震撼程度必定比《永》大,其提供的視聽享受更不可與《永》同日而語。因此,《永》身為Netflix電影,僅靠CG特效實在難以與以前同類型電影比拼,要突圍而出,必須依靠感人的故事情節,才能使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贏得他們的讚許。

《永》的編劇馬克·L·史密斯似乎「捉到鹿卻不懂脫角」,用了大量篇幅鋪排父女情,卻在父女相認的關鍵一刻未能營造情感高潮,遑論能觸動觀眾的心靈。觀眾觀賞《永》,心底裡會有大量問號,編劇用了不少篇幅描述太空人進行星空歷險,究竟會以其飄遊不定的驚險旅程還是太空人掛念家人的深厚情感為全片的高潮?讓觀眾慢慢地等待高潮來臨的篇幅漫長平淡,是為了「平地一聲雷」地為我們帶來驚喜還是使我們有足夠時間積累情感,避免一下子「情感失控」?一次突如其來的太空意外導致人命傷亡,其編排是為了告訴觀眾太空任務的可怕還是表揚太空人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任務的偉大?這些問號出現的原因,其實是劇本的焦點不清所致。很明顯,《永》的編劇及導演的野心太大,但不懂聚焦在某一/幾項主要的元素。前者想涵蓋太空探險、地球末日、人類絕處逢生、父女情等各種宏大及細微的元素,這的確能觸動觀眾的情感,但每種元素皆以「蜻蜓點水」的方式一一略過,我們對每種元素有些微感覺,但肯定欠深刻;後者嘗試以宏偉的場面調度展現難得一見的宇宙景觀,又試著運用細膩的鏡頭描繪太空船內各人的生活狀況及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其後身處地球北極區域的父親與太空船內的女兒交替出現的畫面,都能顯現其掌控不同類型鏡頭及畫面的能力,但這些鏡頭及畫面只讓我們「走馬看花」地「到此一遊」,其浮光掠影的展示,實在難以使任何一組鏡頭/畫面刻印在我們心底內。因此,「漂流式」的拍攝而欠缺應有的焦點,是《永》最嚴重的缺失。

由此可見,《永》身為Netflix系列的科幻片,是一嶄新的嘗試,但畢竟此片並非在大銀幕上映,其視聽震撼程度當然不及荷里活同一類型的高成本製作,而其故事情節亦欠缺使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之處,導致此片在我們眼中失去應有的吸引力。有評論認為《永》容易使觀眾「永夜睡眠」,皆因我們花了長達一小時三十分鐘等待高潮的出現,但影片的最後三十分鐘只展現父女分別在地球與外太空欲言又止的畫面,實在難以被稱為高潮,更不可能使我們「睡醒」。故我們在觀影時睡眠,實在情有可原。

2021年1月9日星期六

《解憂雜貨店》

 小說與電影的「對話」     曉龍

作者東野圭吾身為懸疑小說作家,其作品多集中於層層推進的推理式情節,想不到他除了理性,亦會有感性的另一面,其深刻地探討人生而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所思所想的《解憂雜貨店》以眾多不同的故事交織在一起,讓老中青三代透過自己向雜貨店老闆諮商的過程中領略生命的意義,老闆在閱讀他們投進牛奶箱的信件的過程中,嘗試回應他們面對的種種疑難,包括個人對夢想的追尋、在家庭內承擔的責任、對家人的態度,以及自己就業的抉擇等,其實他們在問問題時,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與其說老闆替他們解憂,不如說他替他們分憂。

《解》在2017年分別被日本及中國內地的編劇改編成兩齣同名的電影,兩部片的創作人不約而同地拿捏了上述著作的核心,以影像呈現多位寫信者的煩擾,他們在現實與夢想之間難以抉擇,在雜貨店諮商服務「復活」時由三位年青人替他們分憂,讓他們在回信內參考這三人的意見,然後作出自以為最佳的抉擇,兩齣電影與原著相似,同樣沒有長篇大論的安慰說話,只有一些感性的人生哲理和祝福,例如:「相信我,即使現在再怎麼痛苦,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美好」,「希望妳可以幸福。這是我發自內心的唯一心願」等,電影創作人以這些在原著裡的文字為基礎,構思類似的對白,讓觀眾在觀影時倘若有類似寫信者的經歷,都會感同身受,並幻想有一位老年的回信者為自己分憂。因此,兩齣電影的編劇成功地以影像的形式表達原著的精髓,如果欲在看書前先了解全書的核心,觀賞上述其中一齣電影都是絕佳的選擇。

不過,不論日本或中國內地編劇改編的電影,同樣只抽取原著內的數個故事,並進行「蜻蜓點水」的描述,這使觀眾只能「走馬看花」地知道寫信者面對的問題,對他們的經歷欠缺深刻的了解,遑論能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例如:原著內迷茫的汪汪在現實的職場內遇上種種挫折,歷經人際關係的磨練,對自己的前途以至未來感到不知所措,在別無選擇下,唯有相信雜貨店回信者對未來的多種預測,但兩齣電影的編劇同樣省略了上述挫折和磨練,只描寫她如何對這些回信的內容深信不疑,卻沒有花更多篇幅描寫她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經歷,這容易使觀眾誤以為她十分天真而思想簡單,但其實她受盡折磨和屈辱後根本難以相信身邊人,只好把希望投放在自己不知道真實與否的陌生人的文字內。因此,如果觀眾欲對電影故事主人翁的一舉一動有更高層次的認識,理應在觀影後看看原著,領略其文字背後的內蘊和深意。

另一方面,日本與國內編劇對原著故事時代背景的處理反映小說與電影進行「對話」時必須顧及受眾自身所處的地域的歷史。原著以1980年代初的日本社會環境為全書主要的時代氛圍,故事主人翁的生活習慣和模式皆以日式為主,日本編劇改編的同名電影當然對此改動不大,予迷茫的汪汪回信的年青人向她說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葉是日本經濟起飛的時代,勸喻她必須把握自己事業發展的良機,並乘勢攀上事業的頂峰;但國內編劇把同一故事的時代背景改為1990年代初,因為中國經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後急速發展,假如她能掌握當時有利的社會環境,必定能在事業上取得空前的成功。由此可見,雖然日本與國內編劇對同一原著進行改編,但在文字轉化為影像的過程中難免被受眾置身的地域的相關歷史影響,如欲領略故事的「原汁原味」,最佳的辦法還是在觀影後看回原著,並藉此深刻地領略整個故事的真諦。

2021年1月2日星期六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禮教吃人」的嚴重後果        曉龍

中國近代文學家魯迅曾經在《狂人日記》內提出「禮教吃人」的嚴重弊病,指出中國傳統的教條式規範害人不淺,生活在那個年代裡的普通人的言語和行為受到嚴格的限制,不可越雷池半步,稍一不慎,逾越了無形的規條,會備受當時擁有牢固傳統思想的長輩譴責,倘若完全罔顧規條而行,後果將不堪設想。不要以為198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受西方思想影響,已日趨開放,所有中國傳統規範已趨於崩潰,殊不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內就讀維特中學的青年張家漢(陳昊森飾)和王柏德(曾敬驊飾)仍然在這些規範的沉重壓力下生活,雖然懷疑自己是同性戀,但在同學面前不敢承認有此疑惑,亦擔心自己異於常人的性取向會被同學排斥歧視,更不會被主流社會接納。當此中學招收女生後,柏德為了隱藏自己的同性戀傾向,竟與吳若非(班班)(邵奕玫飾)拍拖,長大後甚至與她結婚,卻在拍拖階段受「中學生不應談戀愛」的規範約束,導致他被懲罰,她亦被勒令退學。不論觀眾贊成同性戀與否,或者認同此規範與否,都不可能同意此中學用高壓的手段「對付」他和她,或許在那個尚未開放的年代,青年輔導工作仍未成氣候,運用牢不可破的法規解決問題是當時最具效率及最能殺一儆百的方法,除此以外,根本沒有其他選擇。

《刻》的故事改編自導演柳廣輝的高中愛情回憶,有真人真事為背景,角色設計別具立體感,家漢與柏德多面向的個性,他倆忽爾隱藏忽爾外露的飄忽反應,使他們與真人十分接近。例如:他們與其他同學相處時,遵循青春期重視朋輩關係的原則,為了融入此群體,其言語行為與其他同學無異,刻意把自己「裝扮」成異性戀者,談論的話題離不開同校女同學的外表和行為,徹底隱藏自己的真性情;不過,當所屬的群體離開他們,他與他私下相處時,便毫無保留地顯露自己的真本性,只對同性感興趣,即使有異性主動與他倆接觸,他們仍然會對她不揪不睬,顯得異常冷漠。因此,所謂「禮教吃人」,最可怕之處是吃掉他們的真本性,他們欺騙身邊的同輩之餘,其實正在欺騙自己,為了讓主流社會認同自己為「正常人」,竟甘願埋沒自己的本性,這種傳統社會內具有高度壓迫感的社會規範,像「洪水猛獸」一樣吃掉他們的未來,柏德成年後遵循社會規範,與班班結婚,及後離婚收場,已證明同性戀者不可能被「馴化」為異性戀者,無論她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改變他原有的性取向。

有觀眾可能認為中年的家漢(戴立忍飾)與柏德(王識賢飾)在《刻》的片末多年不相見後再次相遇,是過度刻意的編排,有畫蛇添足之弊,但筆者卻認為他倆再次見面的情節能勾起觀眾對他們在中學時代相處過程的回憶,有首尾呼應之妙。或許開放式結局能引起觀眾對他倆關係的多元化聯想,但如今他們再次走在一起的終局卻能體現他們實踐真本性的勇敢嘗試。不論觀眾是否接受他們的同性戀傾向,都會因他倆最終坦誠地面對自己而感到釋懷,亦會因他們敞開心懷地共處而感到安慰。如果部分觀眾戴著「有色眼鏡」而不願意觀賞這齣以同性戀者為主角的電影,由於不熟悉台灣解嚴後的一段歷史而放棄觀賞此電影,這實在是他們的一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