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日星期六

《浪跡天地》

 意識比內容更重要           曉龍

現代遊民浪族不是一群新鮮人,他們四處流浪,席地而居,以往大多在暫居之地找工作找食物,極像古代的游牧民族,現今的族民在露營車內居住,內裡有電力有食水,是他們的家,多年前一齣由史泰龍主演的電影內亦曾有大型貨車成為他的居所,現今《浪跡天地》內法倫(法蘭西絲·麥朵曼飾)同樣在房車內居住,即使以車廂為家是不合法的行為,仍然我行我素,樂於享受現代的「游牧」生活。影片一開始,已講述她的丈夫最近去世,她懷念著他,對他的思憶和掛念不會隨著他的死亡而消失,反而在獨自生活的過程中,每天每分每刻都擁抱著愛,不論工作維生還是處理日常生活的瑣碎事務,都想起他,與其說這種恆久的愛是一種負擔,不如說它是她繼續生存的動力,這就像數年前林嘉欣與石頭主演的台灣電影《百日告別》,人的肉體已不存在,但一種難以忘懷的愛和永不磨滅的掛念卻永遠長存。《浪》內她到亞馬遜公司擔任分揀中心臨時工,到惡地國家公園的雪松隘道營地擔任營地主理人,其後又到糖用甜菜處理廠工作,夾雜著她與別人交往閒聊的生活片段,看似鬆散的內容,其生活細節卻蘊藏著濃濃的愛,或許這就是導演趙婷的功力,讓觀眾見微知著,從她微細的身體語言體會她喪夫的感受及其言語難以表達的痛楚,並進入她無奈而深沉的內心世界。

導演身為在北京出生的中國人,卻對美國牧民的歷史瞭如指掌,這真的難能可貴。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其西部牛仔的故事家喻戶曉,所謂的遷移,從美國歷史來看,本來就是當地居民的常態。《浪》以小看大,以法倫不斷遷移的個人歷史呼應著美國人四處流徙的傳統,老一輩美國人觀賞此片時,可能會感同身受,想著美國立國的過程,從流亡至定居,但其後因遇上全球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大衰退,被迫再次流徙,從原始至極盛,後來卻由盛世倒退至衰落,自然百般滋味在心頭。導演深入地了解普遍美國人由自大至自卑的心境,影片內雖然她隨遇而安,但只無奈地接受,沒有不憤,沒有埋怨,靜靜地坦然面對身邊的一切。或許她個人的心境正反映現時美國人的集體心理,明白自己的國家可能被超越受威脅,卻在百思不得其法下,順應著「自然定律」而見步行步,樂天知命地繼續生存下去。

可能有不少非美國觀眾認為《浪》沒啥特別,內容平凡,不了解其為何獲得不少影展評審的青睞,並得到國際性獎項;我們身處亞洲,可能對遠方的美洲事務毫不了解,但如果對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管治的時期略知一二,便會明白現今美國人經歷的困境,與影片內的法倫有不少雷同之處。即使觀眾沒有喪偶的經歷,仍然會對她孤獨自處的生活有深刻的體會,因為美國在近幾年來得罪了不少久已與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並主動退出不少國際組織,國家的孤獨感容易使美國觀眾慨嘆自己已「孤立無援」,像她一樣,需要在遇上困難時獨力解決問題,幸好她的好友鮑勃(鮑勃·威爾斯飾)仍然願意聆聽她的心聲,讓她得以排解自己的寂寞愁緒。或許現今新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剛剛上場,需要重新與其他國家建立邦交,讓整個國家重回正軌,這就像她一瞥自己與丈夫共同工作過的工廠和一起生活過的家後,便重新上路,並延續自己的未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