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星期二

《孤疑前傳》短評

 情節荒謬的「遊戲」之作            曉龍

觀眾看《孤疑前傳》實在不必太認真,如果講究故事情節的合理性,必定會失望而回。畢竟全片的故事背景設定一開始已有歪常理,倘若我們從理性的角度估計情節的發展,很大可能會「一敗塗地」。相反,如果我們像此片編劇一樣「瘋癲」,欣賞其把每段情節推至最極端的做法,便會覺得其荒誕程度非常人能及。特別是伊莎貝福曼現在以25歲的真實年齡演繹只有9歲的不老症女童艾絲特,戲內的不老與戲外的扮年輕互相配合,其弔詭程度甚具談論的價值。或許話題大於一切,《孤》可能只給予觀眾「曇花一現」的印象,正在於其邪典(Cult)電影的包裝,以為編劇會為我們帶來甚麼意料之外的驚喜,殊不知其「隨心所欲」的故事發展超出我們的想像,其「怪異」的突然性意外帶來令我們感到錯愕的不安,因為此片刻意營造一剎那的震撼,擺弄預期之外的「設計」。因此,觀眾需抱著「遊戲」的心態觀賞《孤》,並視此片為導演和編劇考驗我們忍耐能力的「實驗品」,才可心甘情願地接受其荒唐的故事發展過程和「令人驚嚇」的血淋淋結局。


2022年8月27日星期六

《小教父完整導演版》

 對青春的緬懷          曉龍

舊片翻新的價值,從來都在於它的「經典性」,而非其創新性。說1980年代初在歐美等地區上映的《小教父》是創新之作,不少七八十後以至千禧後的觀眾都會質疑:《小》內黑幫青年的集體打鬥場面,在不同地區的古惑仔系列電影內十分常見;他們誤殺敵人後需要逃跑,並躲在偏遠地區的故事情節在上述的系列電影裡亦屢見不鮮;「親兄弟」參與黑幫仇殺而不理會自己暴力行為的嚴重後果,其大膽和不畏法律制裁的「天真」個性,更在不少青少年電影內多次呈現;《小》裡上世紀六十年代貧富懸殊的社會狀態,同樣與《西城故事》等經典電影的故事背景設計十分相似。那麼,《小》是否毫無獨特性?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它對年青人「惡中帶善」的描寫,在同類電影中不算常見。例如:年輕人誤殺了敵人,似乎惡貫滿盈,但卻會冒著生命危險走進火場內拯救小朋友,並非因為小朋友是他們的好友,只因小朋友將會有更長久的未來;年輕人誤殺逃亡時,竟對文學經典《亂世佳人》感興趣,要求好友讀給自己聽,以消磨時間,這證明他們擁有善良的本性,或許當時的家庭及社會環境使他們誤入歧途,但他們依舊嚮往純淨簡單的生活,《小》內被嚴重燒傷的年青人臨死前囑咐好友不論周邊的環境如何,都要保留一種赤子之心。此叮囑正好表明年輕人的行為縱使不安躁動、違法不當,仍然要讓純真留在心底裡,因為這是青春的本質,亦是青春最能令觀眾緬懷的「核心價值」。

另一方面,觀眾不要抱著看《教父》的心態看《小》,因為《小》在風格及內容方面與《教》截然不同。筆者未看《小》前,被此片的中文名誤導,以為全片會描述主角們如何從小混混攀升至黑幫領袖,怎樣在眾多幫派中稱王稱霸,最後成為當時地下世界的領袖,殊不知《小》內根本沒有教父,最多只有逃命而「歷盡滄桑」的年青人,在大型的毆鬥過後沒有提升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的奮鬥過程,只有反思生命價值而日趨成熟的心境,他們的成長與其在集體打鬥中是否取得勝利沒有多大的關係,反而與其心理上日漸看透世情與人生的「進化」密切相關。即使《小》由著名的荷里活導演法蘭西斯哥普拉執導,當年沒有在香港上映,直至約四十年後的今天,此片終於在香港的戲院面世,這證明《小》有「跨時空」的價值,其他西方舊式的黑幫電影可能因社會環境不同而過時,亦會因地域相異而感到陌生,但《小》以青春為主題,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年輕人都會有類似的經歷和心理狀態。如今《小》在大銀幕上出現,除了因男主角配角們已成為當今炙手可熱的荷里活巨星外,筆者相信其與此片以青春為賣點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由此可見,雖然青春一去不返,但五六十後的觀眾依舊可藉著《小》懷念久已逝去的時光。可能香港的中老年人在年輕時期不曾參與黑幫的集體毆鬥,甚至未曾加入任何幫派,卻在觀賞《小》的過程中,與男主角配角們同樣曾經思考生命的價值,亦同樣擁有青春時期不顧後果的衝動和魯莽,更同樣在複雜的社會現實環境中保留「不被污染」的赤子之心。因此,《小》在今天仍然可引起中年或以上的觀眾的共鳴,不是刻意的安排,亦非「意外性」的巧合,而是其「歷時性」的主題使然。

2022年8月23日星期二

《明日戰記》短評

 

大型的科幻新嘗試            曉龍

作為香港的大型科幻新嘗試,《明日戰記》已算交足功課。片中軍人泰來(古天樂飾)、鄭重生(劉青雲飾)及臭鼬(姜皓文飾)的裝甲的設計仔細,其打鬥爆破的場面具超現實的漫畫感,情節緊湊,幾乎沒有使觀眾的眼睛和耳朵得到「休息」的空間。一直以來,礙於資金的問題,港產片欠缺巨型的特技科幻類型,《明》挾著合拍片的優勢,可以大灑金錢製造CG特效,雖然其視覺效果比不上同類型的荷里活電影,其戰爭的規模亦及不上《變形金剛》電影系列,但古生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開拓港產新類型,不單勇氣可嘉,還可成為香港年輕一代的模範,不論自己的身分地位如何,如果要成功,除了創新的精神外,膽識和努力皆缺一不可。筆者看著連續不斷的CG鏡頭,想起視覺特效的技術人才所花的心血,繼而觀看其相關的製作花絮,便會明白一部動作特效片的出現實在談何容易。即使影片對上述三人的兄弟情的刻劃未算深刻,其「末日」的景觀有不少瑕疵,當中經年製作的誠意和魄力,仍然值得在香港出生的我們鼓勵和支持。


2022年8月18日星期四

《烈火少女》短評

 


《烈火少女》短評
對夢想的堅持和執著                             曉龍
《烈火少女》的賣點,在於女主角Georgia對夢想的堅持和執著。她生活在1932年的紐約市內,當時女性沒有成為消防員的資格,她欲跟隨爸爸Shawn的「步履」,唯有化身為年青男性Joe,並成為他的消防隊的一份子。單看這段情節,容易讓亞洲觀眾想起花木蘭女扮男裝從軍的經典故事,但她欲成為消防員,實非源於孝道,主因在於她酷愛此職業幫助別人、拯救他人生命的特質,認為自己能勝任此職業,當然他是她從小至大的榜樣亦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創作人故意刻劃他在她心底裡的英雄形象,讓她以消防員為自己的夢想的決定具說服力,或許夢想很多時候與身邊人掛勾,當年青人以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時,殊不知自己深受上一代影響,即使有選擇職業的自由,仍然會受他們本身的形象影響,選擇同一/相似的職業。《烈》內爸爸是消防員,女兒亦是消防員;與爸爸是醫生,兒子都是醫生的道理同出一轍。編劇遵循傳統的套路開展《烈》的故事情節,雖然劇情的發展都在觀眾的預期之內,但勝在簡單易懂,不論大人還是小朋友,都可透過此片了解年青人追尋夢想的可貴,以及年輕女性在二次大戰之前的美國社會內為了提升自身的地位而付出的寶貴時間和大量精力。


2022年8月16日星期二

《七人樂隊》

 了解過往的香港的起點              曉龍

從1950年代至2020年代,香港社會經歷了不少事情,《七人樂隊》內每齣短片皆反映當時的社會特色,涉及宏觀的經濟情況,以及微觀的生活點滴。雖然其故事情節能否觸及觀眾的內心深處,可否勾起我們各自的深刻回憶,實屬見仁見智,但最低限度它們可讓上一代的著名導演把自己對香港的印象拍出來,以各自的風格展現當時的時代特色,讓我們重溫每一年代的「點」,以組成一條跨年代的「線」。

《天台練功》內天台習武的艱辛體能鍛鍊,造就了出色的武術指導,為八九十年代享譽國際的港產動作片鋪路,其訓練的過程別具香港的特色,有值得紀念的價值。《校長》懷念年老的校長、英年早逝的老師及小學時期的校園生活,雖然有六七十年代的景觀,亦包括當時小朋友流行的玩意,但他們的言行其實適用於香港不同的年代,未能精準地捕捉當時「只此一家」的小童特質。《別夜》以兩位快要畢業的中學生為主角,彼此為對方的初戀,女主角全家移民而男主角仍然留在香港,側寫九十年代中後期的移民潮,在短短的數十分鐘內既談論他倆的感情關係,亦旁及當時普遍香港人的心態,「野心」太大,聚焦不足。《回歸》談及本已移民多年的家人回流,涉及傳統中式與新時代西式文化的差異,以食物及生活習慣作比較,雖然故事情節簡單,但寓意深刻,對香港的變化有深刻的體會,值得觀眾回味。《遍地黃金》以茶餐廳內的對話帶出二千年代財經市場的波動,旁及當時香港人對非典型肺炎的強烈恐懼,香港觀眾較容易有共鳴,特別是當時淘大花園樓價大跌卻乏人問津的怪現象,勾起仍然需要面對疫症的我們難以磨滅的慘痛回憶。《迷路》運用照片描寫香港的建築物多年來的變化,皇后戲院、中環大會堂等都屬於上一代的集體回憶,四十至六十年代的香港觀眾特別容易透過這些照片察覺香港的變化,讓我們彷彿在一剎那間進入流動的「香港歷史博物館」,看著照片,回味再三。《深刻對話》把拍攝場景放在精神病院內,脫離了現實,「玩弄」真實導演的名字和性別,有自嘲的況味,卻與先前六部短片的主題風馬牛不相及,或許導演徐克認為2020年代的香港社會光怪陸離,任何荒誕的事情都可能會發生,兩位醫生做一場醫生病人的戲以引起病人的反應,本身就是極度無稽的設計,「瘋癲」的人在怪異的時代裡,異常的人與異常環境的配合,反而可能是最適切的配搭。

由此可見,七位導演對香港的每一時代各有體會,即使其成果優劣互見,仍然是值得港產片影迷細心閱讀的「功課」。或許九十後及千禧後的年青人對香港歷史的興趣不大,但他們仍可透過片中的流動影像了解上一代的經歷及生活環境,在看畢《七》後,他們與上一代談話時便會有共同的話題,過往存在的思想和言語「距離」便會隨之縮短。因此,要化解時代的鴻溝,下一代其實應主動認識和了解上一代過往的經歷,如果未能進行正面的有效溝通,除了選修中學的世史科(香港史是此科課程的其中一個主要部分)/在大學修讀香港史的相關課程、閱讀香港社會史的相關書籍、到博物館參觀外,觀賞像《七》這類懷舊電影亦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2022年8月14日星期日

《阿媽有咗第二個》

 親情的可貴            曉龍

想不到偶像式電影都會向觀眾傳達親情可貴的訊息,《阿媽有咗第二個》內方晴(姜濤飾)失去了母親,即使父親仍然健在,他都視父親為陌路人;兩代之間的溝通確實是現今香港社會內常見的問題,年青人不懂得原諒上一代,上一代犯錯,他們會對其恨之入骨,可能一生一世都不會原諒他。這就像片中的方先生(羅永昌飾),醉酒駕駛引致方晴的母親死亡,使方晴長時間憎恨他,他入獄九年,方晴從來不探望他,遑論會閱讀他寄給自己的信件。很多時候,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方晴對他的恨意從來不消減,直至余美鳳(毛舜筠飾)勸喻方晴重新面對他,因為他無論做過甚麼錯事,他始終是自己的父親。片末他親自到場觀賞方晴的音樂會,方晴主動提及他,證明他倆已和解,並已重修彼此的關係。因此,導演兼編劇彭秀慧藉著《阿》表達親情無從取締的珍貴價值,上一代需學習如何體諒下一代,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接受自己,下一代需學習如何原諒上一代,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改過自新」。或許親人可惡而不可愛,自己不願意接觸他們,但不可忘記他們與自己有血緣關係,這是無從改變的事實,即使不願意接受他們,最後仍須不計前嫌地接納他們,這是自己與生俱來的命運,亦是自己作為家庭一份子的「責任」。

至於美鳳與盧子軒(柳應廷飾),他們是一對母子,雖然住在同一屋簷下,但她對他毫不了解,以為他不喜愛音樂,殊不知他是學校音樂劇的導演;他又以為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退隱江湖」後應剩下不多的工作能力,殊不知她仍然寶刀未老,其後甚至成為方晴的經理人,並一手捧紅方晴。她本來是工作狂,擔任唱片公司的高層,結婚後為了照顧家庭,竟願意成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她期望他能在中學畢業後到海外升學,入讀著名的大學,畢竟她是典型的香港母親,這使他受到不少壓力,在暑假期間為了不令她失望,唯有假扮回學校補課,實質在執導一部校內的音樂劇,發展自己的興趣,追尋個人的夢想。很多時候,並非上一代不願意了解下一代,而是上一代在言行上給予下一代錯誤的訊息,使下一代以為上一代只希望下一代滿足上一代的期望,不理會下一代的興趣,導致下一代不願意在上一代面前表露真正的自己,並「收藏」自己的興趣;片中她從不知道他對戲劇有濃厚的興趣,直至她追蹤了他的IG戶口,才知道他曾擔任音樂劇導演,並在學校戲劇節中獲獎。因此,《阿》探討了上一代與下一代各自的問題,要解決代溝問題,必須依靠雙方的努力,才可有成效,正如片末他願意觀賞她舉辦的方晴音樂會,她願意觀賞他執導的音樂劇,彼此的問題才可迎刃而解。

《阿》談及寬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來建基於關心和體諒。倘若兩代人懂得關心和問候對方,嘗試從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便會懂得體諒對方,正如影片後段方晴進入父親的內心深處,始發覺他為了自己的過錯而悔疚了很多年,進牢後不論肉體還是心靈,都已受到足夠的懲罰,如今方晴原諒他,不單使他釋懷,亦讓自己學懂寬恕的功課。或許人際關係是電影中「千古不變」的主題,即使《阿》是偶像式電影,仍然以此主題為故事的核心,能引起不同年齡觀眾的共鳴,已算是宣傳姜濤主唱的歌曲之餘,最功德無量的正面貢獻。


2022年8月11日星期四

《失憶殺神》短評

 公義何價?           曉龍

所謂「盜亦有道」,殺手與盜賊一樣,同樣有一條底線,就是:小孩不殺;可惜並非每位殺手都會堅守這條底線,《失憶殺神》內源於人性的道德之爭的根源正在於此。《失》圍繞公義的題旨,創作人認為法律不可能完全實踐公義,很多時候,在必要的情況而無可奈何下,需執行「私刑」。片中艾力(里安納遜飾)即使被腦退化症纏擾,仍然堅守上述的底線,殊不知他的老闆不會體諒他,反而覺得他的堅持礙事,遂私自執行任務,他為了實踐公義,勇敢地向老闆先發制人。似乎他不信任法律,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一種「夢想」,他不殺女孩,最後她卻被殺,殺人者不被法律制裁,這已說明富裕的主謀在任何情況下,都可逃避法律的責任,甚至可繼續安然無恙地過活。片末主謀被殺,不單為已去世的他出一口氣,亦為觀眾帶來希望。或許「法律縱有缺失,公義依舊長存」是《失》的創作人堅信的核心價值,既是其最想向觀眾傳送的訊息,這亦是此片在設計血腥暴力的動作場面以外最值得欣賞的地方。




2022年8月6日星期六

《心裏美》

 沒有「壞人」的世界         曉龍

《心裏美》由香港浸會大學的校長及教授擔任出品人,以提倡正面的價值觀為拍攝的動機,已可預料影片中的世界會較「清潔」,與現實世界有一點點「距離」。據筆者所知,補習天王的工作十分忙碌,與當紅的藝人不遑多讓,除了備課,還需要花不少時間拍廣告,又需要定期接受傳媒訪問,替補習社宣傳,分身不暇,在教學與其他工作之間取得適度的平衡,實在談何容易。片中何強強(王浩信飾)對自己的補習工作游刃有餘,亦是一等一的好人,雖然貴為年薪數百萬的補習天王,但在其他普通人面前沒有架子,樂於助人,願意照顧老人,關心學生,不論貧富,他都會花不少心力了解及幫助他們,比現實中正規學校的日校老師更稱職,輔導老師都比不上他。他是理想中的老師,願意花時間與學生相處,透過聊天及交往認識他們,敬業樂業。像他一樣的補習老師,在現實世界中實在萬中無一。

另一方面,當何氏指導Miss Lee(余香凝飾)如何成為一位好老師時,在關顧學生方面,談得頭頭是道,即使這是眾人知悉的道理,仍然知易行難。幸好她是直資中學的老師,學校資源較充足,與傳統的津貼中學比較,她的教學時數較短,行政負擔較輕,應有餘力關心學生。她可以到弱勢學生的家庭家訪,並與學生進行個別的相處,有說有笑,獲得他們的愛戴,並成功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其亦師亦友的關係,構成一幅教育界的美好「圖畫」。《心》塑造了教師的理想形象,不論他們的教學成效如何,最低限度讓學生對他們的軟性工作心滿意足,如果有更多老師在現實生活中能成為上述的他/她,相信十多歲的年青人會覺得更快樂,他們心底裡的世界亦會更美好,青少年的自殺率自然會迅速下降。

《心》的創作人刻意製造一個沒有「壞人」的世界,別以為Miss Lee憎恨父親李龍基(吳岱融飾),他便是「壞人」;事實上,他有自己的苦衷,當年她的母親有外遇,導致兩夫婦婚姻破裂,這才迫使他「欺負」母親,但Miss Lee不知道真相,以為他是「壞人」,殊不知他去世後真相曝光,她始知悉他為了保護母親的形象而在她面前隱藏真相,他才是最偉大的人。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心》的創作人似乎想推翻此定理,他處處為其他人著想,不單顧及她的感受,還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即使身為補習學校的校長,仍然主動到學生做兼職的茶餐廳,與她一起洗碗,表現自己對她的關愛。他開辦補習學校賺錢謀生之餘,亦願意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懂得為社會的最底層著想,實在難能可貴,更可被視為我們理想中的優質校長。

不過,可能觀眾會認為《心》裡的角色過於理想化,有完全脫離現實之嫌,因為何氏、Miss Lee及李校長皆是教育界的「模範」,當我們離開戲院後,便會發覺他們在芸芸人海中絕無僅有。即使如此,《心》依舊為我們提供非一般的「夢」,撇除影片在技術方面的缺失(電影感不足、製作粗糙等),影片讓我們得悉普遍學生期望而又獲得大學老師認同的優質老師其實不需要有「特殊技能」,只需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了解學生,真心地與他們相處,他們已歡喜快樂,亦會體諒老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苦澀和難處。因此,學生的期望很多時候都不算複雜,只盼望老師是品格高尚的「正常人」,了解他們的需要,而非學富五車的天才,亦非擁有非一般能力的「超人」。


2022年8月3日星期三

《電影多啦A夢:大雄之宇宙小戰爭2021》短評

思想簡單的兒童電影?                曉龍

《電影多啦A夢:大雄之宇宙小戰爭2021》貌似複雜,談及獨裁、民主與自由等政治概念,成年人看此片時會覺得很奇怪,因為其涉及成人世界的素材,不像以往常見的兒童電影,欠缺了天真爛漫、思想簡單的兒童世界。不過,如果觀眾細看其故事情節,便會知道上述政治概念只是幌子,片中的大雄、多啦A夢、胖虎和靜香仍然保留兒童應有的純真,當來自比利嘉星的大總統巴比遇上危難而流落地球,認識了他們,其後需要重返該星球,並與獨裁者戰鬥時,上述四人義無反顧地幫助巴比,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仍然願意奮戰到底,插刀,個性單純,思想簡單,唯獨小夫例外。他覺得自己不應為了幫助只在短時間內結識的巴比而參與戰爭,因為他可能需要犧牲自己以拯救該星球的百姓,與其說他欠缺其他同伴對這群百姓的愛和勇氣,不如說他沒有其他同伴這麼魯莽,有成年人清醒的頭腦,覺得為了他國的安全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完全不值得,不像大雄、多啦A夢、胖虎和靜香過於重視他們與巴比在短時間內建立的友情,並只懂得從兒童的角度小覷戰爭帶來的嚴重後果。由此可見,小夫的四位同伴仍然保留兒童天真的個性,只有他一人害怕戰爭,但他卻是最成熟的一位,因為他最了解戰爭破壞一切、摧毀生命的嚴重後果,相對四位同伴而言,他對自己需要參戰的激烈反應與正常的成年人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