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星期六

《採魂邨》

 從舊至新的創意            曉龍

根據《當創意遇見創意》一書,「什麼是創意?舊元素的新組合…」《採魂邨》的創作人深諳此道,把眾多舊有的恐怖元素混合在一起,有深夜鄰居的噪音、牆壁上四處可見的霉跡,已死小孩的影子,深沉的人形玩偶,紗布裹臉的殭屍等,差不多已把過往曾經在世界各地恐怖片中出現的驚慄畫面放在這齣影片內,雖然橫看豎看都是熟口熟臉的舊元素,但放在同一影片的幾個故事裡卻成為前所未見的新組合。或許這就是《當》的作者所述的創意,畢竟電影已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要從無至有進行創新,實在談何容易!故《採》的導演趙巴倫向過往的恐怖片致敬,讓觀眾透過他的作品尋回過往相關電影的觀影回憶,單看此影片的畫面可能不覺得驚慌,但因看見這些畫面而引起相關的聯想,才使觀眾不寒而慄。例如:當我們看見人形玩偶時,可能想起日本以人偶為主題的恐怖片,或者荷里活的《娃鬼回魂》系列,導演高明之處,在於影片內模仿他人作品的鏡頭即使有抄襲之嫌,依舊能喚起我們久違了的回憶,讓我們驚慌的反應在觀影後仍然揮之不去。不過,看《採》的觀眾必須擁有觀賞恐怖片的回憶,否則,影片的恐怖鏡頭可能只達致表面化的驚嚇效果,遑論能讓驚慄感滲入他們的內心。

另一方面,不知道是刻意還是巧合,《採》的編劇安排了幾個故事的主要角色彼此之間有或多或少的關係,這些角色不認識對方,但曾經相見/相遇,像奇斯洛夫斯基在《藍白紅三部曲》中的編排,但《採》內這些角色之間沒有特殊的關係,他們只是偶然地遇上對方,難以與《藍》內不同角色之間互相串連的巧妙設計媲美。或許《採》的編劇沒有這麼大的野心,只想告訴觀眾影片內幾個故事其實是一個整體,沒有企圖要把當中的主要角色串連起來;或許這些角色之間似有若無的關係正暗示結局內有一個「鬼王」從中作梗,使所有曾經入住/進入「光林公寓」的客人/陌生人都無一倖免地遭殃。其實這些角色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上的你我他,漫畫家、藥劑師、買藥的客人、大廈管理員及小孩等,沒有一人突出標青,亦沒有一人另類窩囊,他們都容易在我們的身旁出現,或許就是這群「普通人」讓我們把他們聯繫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上的任何陌生人,亦可能幻想他們在真實世界裡存在及與我們一樣正常生活,繼而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釋放積壓已久的恐懼感。

不清楚香港的發行公司是否刻意把《採》的中文片名與九龍彩虹區的彩雲村掛勾,兩者的粵語發音完全一樣,這可免除香港觀眾與這部韓國電影的隔閡,亦可想像影片內發生的種種詭異的事情在彩雲村內如實發生,為日復一日的平淡沉悶的生活帶來難得一遇的刺激。或許人類本來就是在心理和個性兩方面皆十分矛盾的生物,一方面我們很怕看見/遇上平時不會看見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們又渴望看見/遇上這些十年難得一遇的事物。《採》的創作人抓緊我們這種矛盾的心理,讓過往電影中的恐怖畫面傾盤而出,以滿足我們害怕/喜歡被嚇的慾望,試圖在主流的商業市場內分一杯羹,之前公開預告後在短短3天裡已獲超過70萬觀看次數及1萬則留言,如今正式上映,夾雜著港產恐怖片常見的生活感,相信會「越戰越勇」,並成為近期香港電影市場內的熱門話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