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6日星期日

《海霧》

 平淡而欠深刻          曉龍

不要期望《海霧》會有驚為天人的視覺效果,亦不要奢望此片會有深刻的人性刻劃,倘若觀眾很久沒有看過海難片,沒有經歷大海帶來的少許恐懼和輕微不安,此片定能滿足你最基本的要求。有大船,有大海,有暴風,有「怪物」(放大版的蜘蛛),即使大海和暴風未能為你帶來恐懼,「怪物」最低限度能使你不寒而慄。可惜創作人捉到鹿但不懂脫角,拍攝大海,卻未能渲染汪洋的可怕;拍攝暴風,亦未能顯露自然現象的威力;拍攝「怪物」,更未能突顯其具爆炸力的大能。《海》由始至終皆搔不著觀眾的癢處,遑論會讓我們欽佩其視覺特效;與其花那麼多心血營造視效卻礙於拍攝成本的限制而未能達致其基本的水平,不如集中精神拍攝一齣言之有物的環保片,如今內容不深刻,特效不吸引,直接把此片的整體成績拖進深淵。

沒錯,《海》的創作人花了一些心血刻劃人性,初時船員彼此之間互相扶持,共同面對逆境;其後互相猜疑,爆發衝突打鬥;最後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怪物」。創作人透視了人性的美與醜,美在於他們遇上共同的難題時會通力合作地想辦法解決,懂得在一剎那間冰釋前嫌;醜在於他們對對方不信任,彼此之間容易起疑心,一旦有任何突發的事情,衝突便會一觸即發。例如:根據台灣的傳統觀念,女性不可擔任船員,如果她出海,所有船員便會遭受咒詛,後果不堪設想;影片內船長的姪女女扮男裝到船上工作,被其他船員發現後,他備受他們斥責,說他有私心,但他維護她,說她為了謀生而上船,實屬迫不得已,他們不單沒有同情和體諒她,反而不斷怪責她,擔心自己被咒詛而時乖運舛。由此可見,自私的人性在影片中表露無遺,其相關的行為特質亦有表面化的描繪,可惜他們彼此之間的衝突因「怪物」突然而來而化解,談及數千年來的咒詛,卻因這件事而既往不咎,這實在太兒戲,亦欠缺說服力。

談及主題,《海》以環保為核心,涉及核廢料帶來的禍害,使蜘蛛變大而成為「怪物」,此主題本來有廣闊的談論空間,創作人亦用了不少對白作出簡單的解釋。但觀眾只知道核廢料衍生的問題有多嚴重,卻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一知半解,而創作人不曾用太多篇幅解釋這件事,這導致他們觀影的投入感大大削弱,遑論會深入鑽研上述的問題。很多時候,不論台灣片還是港產片的創作人,都懂得拿著時下流行的話題大造文章,但有時背負太多商業價值的包袱,《海》的創作人明顯為了營造視覺特效,試圖加強其整體的商業性,不惜犧牲了一些具有深刻意義而呈現核廢料禍害的鏡頭,顧此失彼,未能在商業與言志兩方面取得適度的平衡,這實在十分可惜。

因此,在競爭劇烈的商業市場內,《海》的創作人嘗試透過海難片訴說環保的重要性及探討人性的善惡,其良好的動機值得尊重和欣賞,但其背負的商業壓力太大,導致當中提及的保育和人格特質流於浮光掠影式的刻劃,前者以輕描淡寫的對白帶過,後者以扶持→衝突→團結的三階段快速完成,同樣欠深刻。或許創作人的野心太大,想透過《海》探討太多問題,卻對每一個問題欠缺深入的了解,遑論能聯繫不同問題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導致整齣影片只是一幅多圖案但彼此之間沒有緊密關連的「印象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