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

《末日戰地》

 犧牲少數拯救多數?      曉龍

世界步向末日,這是不少荷里活電影共通的話題,Netflix同樣拿著此話題大造文章,製作《末日戰地》,嘗試使此話題再次引起慣性觀賞Netflix節目的年青觀眾的關注,並提出「犧牲少數拯救多數」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此做法的利與弊。影片內湯瑪斯·哈柏(丹姆森·伊卓斯飾)作出了被視為錯誤的決定,堅決發射導彈對付反叛組織,導致部隊內兩人死亡卻拯救了其他三十八人的生命,他被懲罰而被調往前線,被派往烏克蘭的美軍軍營,吸收親身經歷戰爭的經驗,以改變他對待人類生命的價值觀。其後他獲得里歐(安東尼·麥基飾)的賞識,成為其下屬,但里歐是仿生身體的生物科技實驗體,卻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初時在他面前假裝完全順服於人類的安排,後來漸漸露出真面目,計劃用核武攻擊美國,迫使美國政府暫停研發軍用人工智慧,並為東歐帶來和平,此計劃殺害數百萬人以拯救數億人,嘗試說服他支持自己的計劃,但他親歷戰爭後自己的人類生命價值觀已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變化,認為數百萬人的性命不值得犧牲,人類是會改變的,美國用武力對付東歐國家並非必然,無需犧牲少數拯救多數。因此,親身經歷戰爭場面的體驗改變了他,使他的個性趨向「人性化」,開始懂得重視每一生命為獨特的個體,亦對戰爭使無辜者犧牲的慘狀寄予無限的同情。

雖然《末》是一齣科幻動作片,但它對人性的探討,讓觀眾看透導演麥克·哈夫斯強拍攝此片的目的,不單為了展現自己駕馭高科技大場面的能力,還使我們嘗試思考生命的價值。初時影片內哈柏自以為顧全大局而導致兩人死亡是不幸中之大幸,覺得自己被懲罰的後果完全不合理,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甚至感到被「冤枉」而深深不忿,其後他親眼看見活生生的人被殺,始發覺殘酷的戰爭滅絕人性,亦深覺人類的生命十分寶貴,「一個都不能少」,就是他親身接受戰爭洗禮後的領悟,故其後他對里歐所謂「合理」的計劃嗤之以鼻,其實在影片中段內他對活人被殺的場面搖頭嘆息的情節內,已有跡可循。因此,我們不可說《末》的創作人對他的人類生命價值觀的劇變欠缺鋪排,亦不可說他們不曾對中後段劇情的轉折點設計任何伏筆,但其對此劇變和轉折點的鋪墊是否足夠?這就真的是另一回事。

很明顯,《末》的創作人為了顧及緊張刺激的動作爆破場面,忽略了對哈柏心底裡人類生命價值觀的劇變的深刻描寫,亦忽視了對他不贊同里歐「犧牲少數拯救多數」的計劃的轉折點而精心設計的伏筆。一個人價值觀的突變來得不易,特別是成年人,即使他是年青人,仍然難免會堅持自己過往約二十年逐步建立的價值觀,或許真正在眼前出現的戰爭情景會使他的價值觀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創作人對他的心理描寫著實可提高其價值觀突變的說服力,當飾演他的伊卓斯只用了數個慘痛的表情表達自己個性的轉變時,我們實在難以了解他的價值觀產生突變的主要因由,遑論會對他因自己與里歐意見相左而從朋友變為敵人的關係感同身受。因此,即使《末》以動作掛帥,仍然不可撇掉其鋪排轉折點的伏筆;否則,全片的支柱欠缺足夠的承托,輕者變為「危樓」,重者則「完全倒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