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

《親愛的房客》

 直覺衍生的謬誤        曉龍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以直覺判斷及預測一個人的行為。例如:我們看見一位男士穿上西裝,很大可能不會估計他是殺人犯;看見一位女士言語柔和,舉止優雅,斷不會估計她是虐兒犯。我們如此,《親愛的房客》內台灣的警員也不例外,知道那人是同性戀者,很多時候會憑直覺判斷他是殺人犯,雖然他的性取向與常人不同,但這與他曾否殺人沒有必然關係,當地的警員卻像普通人一樣,會在沒有足夠證據下,單靠自己的感覺評估事件的真偽。《親》內林健一(莫子儀飾)在他的同性情人王立維(姚淳耀飾)意外去世後,他同時照顧立維的老阿嬤周秀玉(陳淑芳飾)及兒子王悠宇(白潤音飾),他的性取向被當地的警方獲悉後,便開始被懷疑其無償地照顧立維的親人,很大可能會有不可告人的不軌企圖,說他愛屋及烏,對立維的愛延展至他的親人,對警方來說,實屬匪夷所思,甚至被視為「天方夜譚」。警員懷疑他,源於他內斂而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人通常被誤以為有心理問題,對某人極度憎恨而鬱鬱寡歡,有可能在情緒爆發的一天對仇人動殺機,表面上,這實屬合情合理;實際上,他不算平凡,其個性與行為按照常人的直接推論,會有不少意想不到的誤差,他的個性與其他內向殺人犯的細微差異可導致兩者千差萬別的行為,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其精粹便在於此。

另一方面,導演鄭有傑以別出心裁的插敘式鏡頭敘述整個故事。在影片開首健一行為正直,但不多談話,其後承認自己是殺人犯,挑起觀眾的疑心,懷疑他有甚麼苦衷而誤殺了別人,後來用倒敘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講述他的往事,偶爾又返回現在,讓我們聯繫過去與現在,彷彿在觀影時扮演偵探的角色,把這「殺人犯」殺人動機的各種線索聯繫起來,然後才發覺他有情有義,影片內他過往的經歷碎片式的展示,正告訴我們他不是壞人,由於有一些個性上的缺點,不擅於表達自己,其行為才被當地的警方錯誤地推測。他由始至終都保持平和的反應,被警方冤枉時,他不曾作出粗野的回應,只斯文客氣地為自己申辯,講述感人的往事時,會傷心落淚,但仍然沒有任何激烈的情緒。或許他與常人不同,才容易被誤解,更會因其內斂的個性而被欺負,影片內警員的權威產生極大的影響力,令他的同事、相關的家長和學生都以為他是「殺人犯」,當他的身邊人被權威誤導後,便會進而用有色眼鏡觀看異於常人的他的一言一行,這可能就是歧視問題產生的根源。

由此可見,事實真相容易被隱藏,平凡人容易被蒙蔽,我們都容易被表象「欺騙」。內向不是罪,健一是一個鋼琴老師,不懂得多用言語與別人溝通,只把感受收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莫子儀對此角色到位的演繹,使我們真的誤解了他,以為他凶險奸詐的個性深藏不露,事實上他感性洋溢,性格單純忠厚,願意為所愛的人付出所有,或許我們很多時候只懂得以單一標準審視所有人,對與別不同的人與普通人的差異視而不見,才會造成直覺衍生的謬誤。倘若影片內的警員與我們一樣只會憑著自己的直覺判斷所有事情,不講求真憑實據,甚至不追尋事實真相,後果便會不堪設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