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9日星期四

《幻愛》

心靈互補的歷程         曉龍

關於精神分裂的港產片不多,可能因為此類電影在商業市場內欠缺競爭力,不少香港觀眾只視電影為娛樂,看著病患者的痛苦神情突覺於心不忍,亦對他們的悲慘狀況難以感同身受。不過,《幻愛》的導演周冠威嘗試從另一角度看精神分裂病患者,他們不單是受助者,亦可以是施助者;別以為精神分裂症康復者李志樂(劉俊謙飾)在接受心理輔導時是病人,他永遠都只是病人,有時候,他都可以是「醫生」,因為負責醫治他的心理輔導員葉嵐(蔡思韵飾)表面上是醫生,實際上是「病人」,為了擺脫自己從小至大的心理障礙,需要他給予自己長時間的「心理治療」。在現實生活裡,每個香港人在緊張的都市環境和急速的生活節奏下,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情緒問題,但為了被視為「正常人」,都會像葉嵐一樣,用盡所有辦法遮掩自己的問題,讓自己的情緒病病徵不會在別人面前隨便表露,但從她與他建立親密關係開始,即使他本來是她的病人,她都會不自覺地在他面前顯露真正的自己,包括自己情緒病的所有病徵。因此,與其說她是醫生而他是病人,不如說他倆的角色忽爾正常,忽爾對調,隨著兩人心理狀態的變化而產生變異。

所謂日久生情,影片內李志樂長時間接受葉嵐的心理輔導,不自覺地產生幻想,以為遇上了與葉嵐樣貌完全相同的欣欣,並愛上她。這種「假想式」的浪漫雖然不切實際,但最低限度能滿足他的心靈需要。因為他長期受孤獨「綑綁」,需要一個伴侶,以消除他經常獨自一人衍生的孤單感,假想另一人在他身邊出現,其實是為了讓自己不再感到寂寞難耐,故她其實是他的精神治療者。及後他的幻覺被揭破,得悉她是他自己的幻覺,頓感迷失,精神隨即瀕臨崩潰,幸好其後葉嵐確實對他產生真感情,讓他的幻覺變為事實,他對親密關係的渴求獲得滿足,她亦願意付出大量時間和心力與他在一起,即使她的教授級師傅(鮑起靜飾)勸喻她不要為了與他拍拖而放棄一切,亦告誡她:與精神病患者談戀愛不簡單不容易,她仍然為了滿足自己追尋愛情的慾望,不顧一切地與他建立親密關係。或許人類不是百分百理性的動物,很多時候感性很容易超越理性,她在感性的基礎上放棄事業而選擇愛情,便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影片內劉俊謙與蔡思韵分別飾演病人與心理輔導員,表面上男方是弱者而女方是強者,在他接受她治療的過程中,劉氏以較懦弱被動的身體語言表現自己患病而難以自控的一面,蔡氏以較強勢主動的身體語言表現自己治病而樂於操控病者的一面,兩人適切的互動反映劉氏與蔡氏對角色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有適度的掌控。及後兩人成為真正的情侶,他協助她處理自身的心理問題時,劉氏轉以較強悍主動的身體語言表現傳統男性保護關懷女性的一面,蔡氏轉以較軟弱被動的身體語言表現傳統女性需要受男性保護關懷的一面,兩人適切的轉變反映劉氏與蔡氏對角色已改變的心境和行為有適度的揣摩。由此可見,《幻》清晰徹底地闡述兩人心靈互補的歷程,其身分與角色的對調,增加貼近現實的可信度,劉氏與蔡氏對角色精心細膩的演繹,使他與她別具立體感,仿似現實生活中真真正正的「人」,而不是觀眾在影像世界內「過目即忘」的浮淺人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