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星期二

《特殊人生》

以愛和情改變世界       曉龍

《特殊人生》的導演奧利維耶.拿卡殊及艾力.多倫丹諾擅於以真人真事為藍本,描寫法國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已發展的國家內,精英主義盛行,患嚴重自閉症的兒童和青少年備受忽視,因為他們被視為欠缺生產力,遑論會對社會整體的發展有甚麼積極的貢獻。影片內布朗和馬歷分別創立及管理The Hatch 及 The Shelter兩個機構,讓貧民區內的年青人擔任導師,關心和照顧上述重度患者,他們多被政府機構拒絕,因為他們已被放棄,其生命不被尊重,遂孤立無援,只好等待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最後走至生命的盡頭;幸好布朗和馬歷在個人理想的驅使下,希望以愛和情改變世界,一方面讓上述重度患者獲得基本的照顧,另一方面亦讓曾經誤入歧途的年青導師有機會回饋社會,藉著幫助別人以建立自尊和自信,使「弱勢社群」可以對社會作出貢獻,令他們不會再被大眾貶視和唾棄。不要以為法國政府會感謝布朗和馬歷,感激兩人願意作出無私的奉獻,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關顧上述重度患者,讓他們「重獲新生」;相反,政府嫌棄布朗和馬歷,讓那些沒有取得相關文憑和欠缺經驗的年青人擔任導師,令他們在導師疏忽照顧下於社區內四處遊走,騷擾其在附近地區居住的居民。因此,政府自己不處理上述重度患者不獲照顧的問題,由那些非牟利機構自發處理,反而被政府指責,其社區管理制度之荒謬,由此可見一斑。

《特》內有一位年青導師做事不成熟,顧著自己的事情而罔顧他負責照顧的重度患者的安危,讓其在街道上四處走,騷擾當地居民;觀眾可能以為布朗和馬歷應付上最大的責任,兩人對他培訓不足,導致他欠缺責任感,造成重度患者被疏忽照顧的問題的出現。不過,從另一角度分析,其實布朗和馬歷已大大減輕了上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重度患者被政府機構拒諸門外,使他們「流離失所」,在社區裡隨意遊走,其造成的問題的嚴重性,應比影片內他們當中只有一兩位「走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更具難以想像的毀滅性後果。 因此,布朗和馬歷其實是「無名英雄」,拆除了社會內長久以來的「計時炸彈」,讓他們即使未獲最適切的照顧,最低限度仍然有安身之所,不至於流離浪蕩,亦不至於對社會整體造成任何負面的影響。

幸好最後法國政府懸崖勒馬,重新承認The Hatch 及 The Shelter重要的存在價值,讓它們繼續發揮原有的功能,肩負照顧重度患者的責任。雖然政府後知後覺,但總算能察覺自身工作的漏洞,需依靠非牟利機構修補缺漏,須知道整個社會就像一塊七巧板,不同機構之間彼此合作,才可使社會順利運作;否則,整個社會便會「百孔千瘡」,其不同的部分未能緊密配合,社會內不同人士皆會受罪,社會向前邁進的步伐更會立即停頓。因此,作為政府的領導人,需要高瞻遠矚,不單看得遠,亦須看得全面,倘若政府在施政方面有所缺漏,民眾便需自求多福,像影片內布朗和馬歷一樣的理想主義者的出現,正好替普羅大眾謀福,讓社會變得安穩,故民眾能安定地過活,背後其實有很多人不辭勞苦、不計代價地工作。由此可見,人間有愛有情,社會才會改變,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