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7日星期四

《叛譯同謀》

一切都只是幌子      曉龍

筆者聽說《叛譯同謀》內來自不同國家的翻譯者聚在密室內一起翻譯將會出版的暢銷小說真有其事,創作人在此事實之上發揮豐富的想像力,講述出版社如何預防小說內容向外洩漏,甚至聘請守衛持槍戒備,但百密一疏,小說內容依然在未出版前已讓傳媒知悉,遑論能保持百分百的神秘感。別以為《叛》只是「猜猜:誰是主謀?」的遊戲,當主謀出現時,真相顯露,遊戲便會結束;全片的故事貌似簡單,實際複雜,當觀眾以為自己看見在銀幕上出現的真相時,便高興地以為自己在表面上猜對了,真的以為來自不同國家的翻譯者就是片名所述的同謀,肆意洩漏未出版的暢銷小說的細節,但實際上另有內情,編劇的扭橋技巧確實高超,讓情節峰迴路轉地發展,結局不單使觀眾出乎意料之外,其揭露的事實真相更令他們倍感驚訝。因此,《叛》的亮點在於觀眾原以為自己猜謎時走對了路,怎料「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剎那間出現了一條毫不起眼的小徑,當我們走上了小徑後,瞬間又出現了另一條公路,我們在觀影過程中彷彿於不同的道路上「來來回回」,直至真相完全顯露……

金錢能使人失去理智。影片內出版社的負責人在未出版暢銷小說前,只想著為作者提供一個出版的渠道,怎樣替他們實現理想,並如何為文化事業的發展盡一分綿力;但在成功出版暢銷小說後,利慾薰心,只想著為自己謀取最多的商業利益,怎樣保持小說內容的神秘感以為讀者帶來驚喜,並如何預防翻譯者洩漏小說的結局。一切都隨著小型出版社變為大型跨國集團後出現一百八十度的變化,當出版社的負責人自以為一切都沒有變化時,翻譯者因被懷疑是洩密者而需要被搜身,他們在密室內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被守衛惡形惡相地嚴密監管,真正的小說作者對負責人另設密室的做法嗤之以鼻,已證明金錢使出版社「變質」,從文化變為商業機構,所有事情都變得利益至上,原有的理想和願景已「消失無蹤」,故作者希望自己的下一本小說由另一出版社出版,並非無因。因此,出版社的負責人由於受自身利益影響,變得欠缺人情味,亦不尊重翻譯者及作者,他的人生最後的結局堪虞,實屬必然。

《叛》有趣的地方,在於「一切都只是幌子」。當身為觀眾的我們以為真正的小說作者欲隱姓埋名,低調地撰寫自己的作品而不願意與公眾應酬時,我們自以為猜對了,怎知道他其實是為了在出版社背後揭露其暗黑的商業手段,並讓其負責人狡猾殘酷的手法得以在傳媒面前完全披露。當我們自以為知悉創作人的「設計」而沾沾自喜時,殊不知出版界的「黑材料」才是全片的焦點;當我們自以為已了解創作人傳達其對人性的探討的訊息時,殊不知商業社會的惡行才是他們鞭撻的重點。因此,與其說出版社的負責人被騙,翻譯者被騙,傳媒被騙,不如說觀眾「被騙」,由於我們當中的大多數只依循創作人指向的「正途」行走,忽略了細節的重要性,故我們被「轉移視線」,只「看見森林但看不見樹木」,只「看見大路卻看不見小徑」,被創作人「玩弄」了一個多小時後,才發現事實埋在我們忽略了的對話後面,真相藏在我們遺漏了的細節背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