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日星期五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

 「讓愛」很偉大?            曉龍

常說:「愛情是需要犧牲的。」但主動「讓愛」是否值得尊敬的犧牲?這種做法是否很偉大?《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內田筱湘(陳妤飾)與李助豪(曹佑寧飾)本屬青梅竹馬,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在一起,已被旁人視為不可分離的一對,但初時他竟只視她為知己好友,限於友情而未發展成愛情;不過,她有的是愛心和耐性,當他公開向她的好友宋依靜(林映唯飾)表白時,她不曾有怨言,遑論會憎恨他,反而她主動「讓愛」,在他與依靜有任何感情或相處問題時,她都樂意聆聽解答,彷彿她十分認同他與依靜是百分百匹配的一對。其後她按捺不住,終於不再隱藏,承認自己一直都愛他,之前只顧及依靜的感受,刻意假裝「放棄」這段感情;到了那時那刻,此兩女一男的關係完全曝光,她主動向旁人表示自己真的喜歡他,並覺得他是自己的理想情人。因此,在友情與愛情的矛盾和衝突中,初時她不自覺地選擇了友情,其後她希望自己對得住自己,不想自己後悔莫及,遂唯有犧牲友情而擁抱了自己的愛情。

《可》的其中一位編劇呂安弦以前曾擔任《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編劇,同樣講述宋媛媛(Cream)(陳意涵飾)與張哲凱(K)(劉以豪飾) 從高中開始相依為命,朝夕相對,然後愛上對方的故事。由於K患上遺傳性癌症,擔心不能讓Cream得以幸福地過活,成為她的負累,他遂隱藏了自己對她的愛,並主動「讓愛」,要求她結識男友,追尋下半生的幸福。或許愛到極致的一刻,便是「捨棄」,《可》的筱湘與《比》的K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在迫不得已下,同樣選擇「捨棄」,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太愛對方,為對方的未來左思右想,覺得自己可能不是對方最適合的終生伴侶,改而替對方作出最佳的選擇。很難說這是感性掩蓋理性還是理性遮掩感性,因為為對方選擇摯愛是理性的決定,但此決定背後偉大的愛卻屬於感性,故「讓愛」的行為其實是理性與感性的交疊,對自己及對對方的衝擊不算小,所產生的源自內心的打擊不算不大;《可》的筱湘最後排除萬難,決心與助豪在一起,《比》的Cream最後服下藥物,與K共赴黃泉,這已證明「讓愛」只是戀愛的其中一個階段,其對原本徹底的真愛不曾產生絲毫的影響。因此,很多時候,「讓愛」可能很偉大,但需要犧牲的,除了自己,還有對方。

《可》從始至終都輕鬆愉快,即使筱湘「讓愛」時顯得略為憂鬱傷感,助豪撮合三對絕緣男女的過程仍然充滿趣味,容易令觀眾捧腹大笑;畢竟年青人的戀愛世界經常充滿著眾多的不可能性和不確定性,描寫此世界的電影有不少發揮的空間,現今不少台灣電影都循此方向發展,然後在此世界內加入嶄新的元素,可以是精神病患,亦可以是恐怖懸疑,更可以是推理兇案。之後上映的《怪胎》算是同一系列的另一變奏,在年青男女之間的戀愛生活內加入神經性強迫症的病徵,為此系列帶來新鮮感,並觸及病患與正常人的差異及病患康復後產生的變化等問題,男女主角林柏宏與謝欣穎賣力投入的演出,與曹佑寧及陳妤不惶多讓。由此可見,《可》與《怪》各有特色,同樣值得期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