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星期三

《1917:逆戰救兵》

一鏡到尾的震撼     曉龍

戰爭片一向注重現場感和震撼性,創作人希望觀眾觀影時仿如置身現場,這實在談何容易。導演森曼達斯在《1917:逆戰救兵》內一鏡到尾的安排,使觀眾彷彿在一剎那間進入戰場,跟隨英國小兵史高菲(佐治麥基飾)及布雷克(甸查理斯查普曼飾)的步伐,把煞停進攻的命令傳送至前線,他們經過不同地域的戰場,觀眾「飾演」第三者,看著戰壕內士兵的生活,為預備戰爭作出準備,又看見戰場上遍地屍骸,沿途遇上敵軍偷襲,地雷爆破,友軍孤兒寡婦逃難,殘酷的戰爭實況表露無遺;很多時候,觀眾不曾經歷戰爭,看戰爭片時猶如隔岸觀火,但在《1917》內雙眼「跟蹤」著兩位主角,像是主角的「同伴」,看他們所看,感他們所感,與其他戰爭片內觀眾身為局外人的角色截然不同。因此,觀眾可在此片內體驗非一般的震撼,尤其在看IMAX巨幕版時,更會被龐大而別具真實感的戰場慘況震懾,讓他們同情戰爭中的傷者和死者,亦會對國家領導人發動戰爭而導致生靈塗炭的決定恨之入骨,並開始支持別具普世性同情心和憐憫之情的反戰分子。

《1917》的焦點是「回到我們(家人)身邊」(Come back to us),即使史高菲及布雷克只負責從後方傳送一個簡單的訊息至前方,仍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以為是一次簡單的任務,殊不知在短短的傳送過程中會遇上敵軍,亦碰上地雷,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對於他們,究竟是否能安全地回家?這實在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影片內不同職級的軍人皆經常掛念遠方的家人,這是人之常情,帶著家人的照片作戰,表現其對家人深深的惦念;布氏傾盡全力把煞停進攻的命令傳送至在前線的哥哥手上,是為了拯救哥哥的性命,使他不會墮進德軍的圈套內,避免「冤枉慘死」。由此可見,兄弟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感情貫穿全片,帶動著整條故事線的發展,影片人性化的風貌,感人至深;很明顯,創作人不甘於拍攝一齣普通的戰爭片,希望打破典型戰爭片「炸個稀巴爛」的既有框框,讓觀眾親身感受戰爭的可怕。當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動不動便殺人,動不動便發動戰爭,《1917》正好使觀眾思考分析戰爭的龐大禍害,對人類社會及生物世界的嚴重破壞,以及軍人能否真的可以返回家人身邊的「問號」;作為提倡反戰的電影,此片算是代表作。

在現今美國對伊朗如箭在弦之際,《1917》於電影院內上映,有重大的警世意義。雖然影片說的是一次大戰的歷史事蹟,但有借古鑑今的珍貴價值;別以為戰爭只會在二十世紀初導致生靈塗炭,即使今時今日的科技已突飛猛進,通訊設備已日趨現代化,現在可能已無需山長水遠地傳送口訊,史高菲及布雷克的任務應不及以前艱鉅,他們亦可避免生命危險,戰爭仍然會帶來骨肉分離,家庭分裂,死亡依舊威脅著每位軍人,生命依然「朝不保夕」,命運仍然是一個謎。一鏡到尾的意義,不單在於其技術性的突破,還在於其真實性的震撼;當荷里活內以視覺效果為賣點的超級英雄電影大行其道之際,「人性化」的《1917》與同一導演的舊作《美麗有罪》一樣,別具深刻的社會意義,讓觀眾反思暴力行為的後果可以如斯嚴重,其破壞力可以如斯震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